APP下载

STEM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创新

2020-04-28李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STEM教育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单一学科的教学逐渐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求。STEM教育理念的出现为探索新型课堂教学范式提供了方向,其整合了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详细梳理了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优势所在,总结了STEM教育现存的问题,并以高中语文与戏剧教育的融合课程为切入点,对在我国实际教学环境下如何解决STEM教育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能为发展STEM教育课程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

【关键词】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高中语文与戏剧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1-0015-04

【作者简介】李军,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中学(江苏扬州,225200)副校长,高级教师。

一、STEM教育的概述

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STEM教育整合了包括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人文艺术等在内的多个学科,是一种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交叉”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并在其2011年发布的《年级科学教育框架(K-12):实践、交叉观念和核心理念》中将其与核心理念、实践并列,随后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跨学科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并将STEM教育纳入国家战略发展政策。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强调,要在高中阶段鼓励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同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包括跨学科教育在内的新型课堂教学范式。

在国家的倡导下,各地积极探索STEM教育的推进方式。例如,江苏率先启动STEM教育试点项目,并在试点学校根据工作要求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建立本校STEM教育课程体系,锻造综合素质强的师资团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其教学成果初步显现。在多方努力下,STEM教育及其研究在全国呈现爆发式增长和多样化的态势。

二、STEM教育的优势及我国的STEM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STEM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单个分立的学科,而是将各个学科交互、融合的跨学科教育。它能夠让学生从课堂中获得整体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把他们学到的零散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的整体。

STEM教育的优势在于它能培养学生传统教育所缺乏的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数学素养。具体来说,STEM教育更提倡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STEM其实是对基于标准化考试的传统教育理念的转型,更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STEM教育具备传统教育没有的核心特征,即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

虽然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STEM教育,但由于仍属于起步阶段,受困于基本国情,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表现为:(1)缺少STEM教育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在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方面,国家仍需要进一步努力,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等多方面考虑,推动STEM教育的发展。(2)缺少健全的社会联动机制。目前国家在推进STEM教育时,各个地方机构、组织和学校都是各自为政,这就导致了STEM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机构之间存在差异、资源分散。(3)缺少覆盖全学段的整体设计。目前我国的STEM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教学方案,学段与学段之间的教育内容存在不连续性。(4)缺少跨学科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STEM教育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育理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教育体系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尤其是缺乏STEM相关课程的设置标准以及对应的评估机制。(5)STEM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STEM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且优秀教师短缺。(6)缺少国家级项目的示范引领。目前政府倡导的科技类活动和项目,由不同部门组织,没有形成整体,尤其是缺乏一些国家级项目的示范引领。

三、STEM教育理念下新型课堂教学范式的实践探索

STEM教育理念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社区服务、研学旅行相结合,力求在学科边界寻找融合点、共同点,从而打破学科界限、打通学科壁垒,进行学科跨界融合和课程设计,构建以面向真实、富有个性、深度体验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范式,这就意味着学科跨界融合将成为课堂教学实践新常态。

新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戏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范式为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以高中语文与戏剧的融合为例,深入探讨STEM教育理念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1.定基调——确定融合课程方向。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语文课程和戏剧的相通之处。高中语文教材基本是经过时间积淀的经典篇目,其中不少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戏剧是将文学作品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集合,在立体的舞台上加以呈现。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若经过戏剧这种综合艺术的再创造,教育感化作用更强烈,教学效果更突出。寻找到两者的融合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教学的方向和形式:在尊重、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借助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在特定的情景之下由学生动态地呈现作品。

通过将戏剧表演融入语文课程,教学把学生吸引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从语言表象揣摩戏剧冲突和情节展开,从语言要素揣摩人物的真实思想,从语言差异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高质而有效地学习文本知识、熟悉文学手法、理解文章内涵,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审美体验,回应培养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

2.打框架——与周围环境联动。

在语文戏剧融合课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将教学内容框定在某个固定的场景之中,要和周围环境联动起来,要“寓情于景”和环境产生共鸣。

在对课文进行演绎前,首先需要构建一个整体的故事背景。以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在完成基础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来讨论“这个故事可以分为几个小故事?给每个小故事都加一个小标题,并分析每个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根据教学经验,该文可分为“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部分,每个故事发生的场景都是不一样的。“完璧归赵”发生在宫殿,“渑池相会”发生在渑池,“负荆请罪”发生在蔺相如家门口。根据不同的场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人物角色以及重要道具等。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和揣摩人物内心,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文字知识、文学手法去描述文章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去感受人物内心。

这种语文戏剧融合课程对于文言文一类较难理解的文章更能发挥其独特作用。在学生演绎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本身具有的戏剧性的元素,让学生学会用发散性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3.破壁垒——融合课程在全学段中的连续性。

STEM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段与学段之间的教学内容不具备连续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想彻底改变这一现象只能通过国家发布统一的课程内容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从着手。一个学校可以制订学校的整体STEM课程设计,统一组织面向全学科教师的STEM课程设计研讨会,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对STEM融合课程的想法。通过整合优化教师的想法以及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经验,制订校内各学段的STEM课程设计方案并逐步改进,最终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

绝大部分高一学生很少接触戏剧作品,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几乎是“零起点”,并且很多作品所表现的时代与当代生活较为遥远,比如《雷雨》《巴黎圣母院》等。因此,高一教师采用带有创新性、富有参与感、形式新颖的语文戏剧融合教学的方式会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例如,对经典课本剧《雷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站在当代的角度分析曾经的历史背景、结构设置、立意主题,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戏剧语言独有的魅力。高二、高三教师则可以将戏剧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以生活为基点拓展想象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独立思考、大胆创新。例如,教师可以挑选最值得探讨的《威尼斯商人》中“法庭审判”的片段,进行全班讨论,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演出总结,让每个学生从历史经典中了解自我,从历史故事中追寻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学生也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找到兴趣,开拓学习潜能,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4.拉准线——制订课程评估标准。

在制订课程评估标准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才能称之为“好课”。它必须是有意义的、有效率的、有生成性的、平实且真实的。它必须能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必须能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必须能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必须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课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和价值观都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在课程中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学生的表现和行为是多元评价的重要依据,我们在“高中语文与戏剧的融合”课程中设置了优秀剧本奖、优秀导演奖、十佳演员奖、影帝(影后)等奖项并设定了各类奖项设置的评价标准。另外,在制订课程评估标准时,由于没有发布全国范围内的标准,学校可以根据传统教学的经验制订适用于STEM课程的评估标准,该标准至少需要覆盖四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见表1)

5.提质量——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由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STEM教育的教師培训体系,所以教师技能的培训迫在眉睫。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需要接受多个学科知识的培训,掌握不同学科的特性。在语文戏剧融合课程中,教师不但需要有较强的文学功底,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戏剧品鉴能力以及戏剧表演相关的知识。在语文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还要善于根据语文知识,挖掘有趣的、戏剧性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因此,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根据所涉及的学科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学习,同时还需要掌握适应于STEM教育的课程设计等能力。当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地区与地区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参考文献】

[1]程坤.中国戏剧与语文教学的融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12):16.

[2]胡欣.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戏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9):29-31.

[3]梁小帆,赵冬梅, 陈龙. STEM教育国内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综述[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7(9):8-11.

猜你喜欢

STEM教育
STEM教育国内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综述
STEM教育理念下通用技术项目教学实践初探
江苏如皋市如城小学
创新与融合:STEM教育、创客教育、创客课程的再思考
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带着STEM的梦想飘向远方
体现STEM教育特征的中职Flash实训教学设计
中小学STEM教育本土化策略探讨
STEM教育中心:美国STEM教育新发展
例析“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基因型频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