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让思维照亮数学课堂

2020-04-28李月胜

江苏教育 2020年23期
关键词:深入深刻深度学习

李月胜

【关键词】深度学习;思维;深入;深究;深刻;深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9-0073-02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并非在课堂上教师教得如何深,而是学生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自身已有的经验、心智相融合,进行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实施深度教学,需要教师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做到深入、深究、深刻、深远,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深入:了解学生,尊重学习起点。

尊重学生的经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教学前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数学经验,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研究新的知识。例如,教学苏教版二下《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学生具备的角的经验是“尖尖的”感觉,这种经验对学生认识角的特征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也混淆了“生活角”与“数学角”的感知。于是,教师教学时把磁性三角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指出角在哪里,并画出来三个点,随后便把磁性三角从黑板上拿走了。在强大的视觉效果的作用下,学生原有的角的经验受到了猛烈的撞击,从而明晰了原来角不仅是“尖尖的”,还有两条“直直的”线。

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学不应严格要求整齐划一,而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可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叙述数学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学苏教版三上《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把60支铅笔和600支铅笔这种整捆、整盒的铅笔平均分给3个好朋友,体会把整十数60看作6个十,把整百数600看作6个百,当它们除以3时都可以先想成6除以3,最终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叫作“遮0补0法”或“关0放0法”。

2.深究:钻研教材,把握数学核心知识。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和主要资源,认真研读教材、寻找教材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对数学教材进行整体结构的把握,还要在微观上对每一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实现全面的了解。

注重教材的整体性。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明确每册教材之间的联系,重点研读、深入分析每册教材,避免教学过程脱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实现数学课堂的高质量教学。例如,教学“分数”时,要从整体上了解分数知识在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知数学知识体系,串点成链,实现结构化教学。

注重教材的结构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展开,将难以实现教学的灵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实现对教材结构的重新整合。例如,苏教版六下《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教材第一课时安排从数的领域去研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即当两个相关联的量比值总是一定时,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第二课时安排从图像的领域去研究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时,图像是一条直线。教师教学时可以尝试将两个课时合并,让学生从比值和图像上同时探索,这会让抽象味十足的课堂变得灵动起来。

3.深刻:强化内涵,促进学生思维生长。

有教育智慧的人,能把简单的数学知识教得有厚度,能使学生从数学知识中看到整个数学学科的智慧与魅力。因此,教师要强化数学内涵,让课堂学习既能从横向上得到延展,体现出开放性和广阔性;又能在纵向上实现突破,体现出厚度和深度。

适当拓展。教学中不可“就题论题”,而要把握好时机,适当进行拓展,发挥题目中潜在的智力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例如,教学苏教版四下“认识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借助人字梁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含义,在学生明白人字梁中共有三条线段,中间那条最长的线段才是人字梁所在三角形的高之后,教师提问:“那两条线段会不会分别是某个三角形的高呢?”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发现三条线段其实是不同三角形的高,因为它们对应的顶点和底不同。

适度渗透。数学知识中的概念、公式、法则、性质等都是显性地出现在教材中,是有“形”的;数学思想方法则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體系地散见于各册数学教材中,关键是教师如何去发现、挖掘和渗透。例如,苏教版教材正式编排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是在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可思想方法的渗透不能停滞,需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转化的思想。

4.深远:注重实效,促进终身可持续发展。

数学课堂不仅要传递知识、技能、方法,更要把儿童当作完整的人,用数学学科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儿童,促进儿童终身可持续发展。笔者曾在教学苏教版六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开设综合实践课“数学与手工——制作手拎袋作品展示课”,学生在课堂上创造出了既实用美观又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设计时将教材元素与校本元素相结合,将实践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数学知识与手工艺术相结合,将多元评价与审美文化相结合。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数学知识得到了运用和提升,数学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还原了数学的本质,还感受到数学学科带来的乐趣。

虽然笔者注重深度学习,但并不意味着要彻底否定或丢弃浅层学习,而是提倡让学习由浅入深,让课堂引发深度追问、深度理解和深度思考。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城小学)

猜你喜欢

深入深刻深度学习
一片树叶启情思
浅谈作文立意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网络思维:超越“深刻”的“浅薄”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