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尊严急需回归
2020-04-28白玉玲
白玉玲
《荀子·大略》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观念广为流传,教师历来深受人们赏识与敬重。然而,时代发展到今日,辱师事件却时有发生,对延续几千年的尊师重教传统形成强烈冲击。
师道尊严缘何受到挑战?
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拥有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厚,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等论调甚嚣尘上。在过度追求利益和效率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开始急功近利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并融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商品。教师和学生变成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消费者至上”的观念在教育中演变成“学生至上”“学生是上帝”的观念。有些教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一味地迎合学生,甚至在真理的传授上也存在向学生妥协的现象。师道尊严由此大打折扣,教育失去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本真意义。
教师自身权威的弱化。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教师知识权威的地位遭到挑战。其次,在大力推行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权利和地位受到高度重视,与之相应,教师的力量被削弱。家長和社会对教师的不理解、不支持使得教师在行使基本教学自主权时变得小心翼翼。最后,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够,很多教师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份工作,缺乏理想信念,缺乏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责任感,自身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得教师的影响力下降。
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学校作为追求真理、培养人才的机构,理应拥有办学自主权。但实际上,学校的管理权很多掌握在政府手中,学校发展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无不渗透着政府的管理。另外,学校师资招聘、教师职务晋升、招生教学等具体事务也都受制于政府。教师受到学校、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牵制,对教学没有绝对的掌控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师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宗旨开展教学活动,师道尊严受到行政化的冲击而日渐衰微。
师道尊严的时代意义
师道尊严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对教育至善的追求。说到权威,人们很容易想到“独裁、专制、压抑”等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权威似乎和如今所倡导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背道而驰。但实际上,坚持师道尊严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矛盾,相反,还会促进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追求至善真理的过程中走向和谐统一。我们所提倡的“师道尊严”,不是绝对的教师中心、“一言堂”,也不是肤浅片面地强调教师的身份、地位和权利,而应该是有着教育理想的教师在追求真理至善上的坚持,是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崇高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努力的方向和高度,使得学生对教师、对真理产生自然而然的敬畏之心,唯此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的“师道尊严”。
现代教育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摒弃了师道尊严的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容易走向另一种极端——教育变成一种特殊的消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服务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教师只是作为知识的先知者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失去了对教师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的敬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在人格及各自权利上的平等,而不是师生的完全对等,否则,教育就会失去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弘扬师道尊严,使学生对教师的学识和人格德性形成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将外在的知识经验内化于心,将教师的品德修养当成自己行为的参照,从而实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对于教师而言,师道尊严也能够带来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从而激励教师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满足社会对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角色期待。
师道尊严有利于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有”好老师,即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些品质也是师道尊严要求教师具备的。只有弘扬师道尊严,提高教师的地位,才能成就有尊严的教师和有尊严的教育,也才能够培养出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播思想,促进人们更好地社会化,从而满足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权威影响力传播正确的社会意识,从而促进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师道尊严何以回归?
现如今,教育在迅速发展的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准。师道尊严对于保持教育的纯粹性,回归教育的本真,守住教育这一方育人的乐土,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重塑师道尊严,探寻其在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发展路径。
社会要积极弘扬“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的重要意义。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弘扬“师道尊严”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及充分的支持与理解。
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树立“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追求真理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自觉提高知识文化素养,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学识、人格、情感等多方面树立权威,使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
政府要正确定位,不过多干涉学校具体教学事务。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避免行政权力滥用而影响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同时,学校和政府要积极满足教师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为教师谋利益。只有满足了教师基本的生理、安全、尊重的需要,教师才能在教育事业上自我实现,为弘扬师道尊严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道尊严”作为中华民族流传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具有存在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只有维护“师”和“道”的尊严,才能实现有尊严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有尊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素质教育强调关注学生权利的当下,更要维护“师道尊严”,使教育回归传播真理的本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县教育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