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室安全绩效初探
2020-04-28戴文彬许四杰王文俊
戴文彬,许四杰,王文俊,王 娟
(上海海洋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上海 201306)
0 引 言
高校实验室既是培养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平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师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所以,“双一流”高校实验室建设要建立一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流的实验环境、培养一流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要最大程度满足服务一流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需要[1]。本文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角度,对实验室基础工作内容进行初探,通过设定管理目标、开展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规范化实验室运行,来帮助实现建设一流实验室的目标。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1.1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欠统一
国家有关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仅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有针对性、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国家如能尽快出台适合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办法,明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将有助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稳定高效发展。
1.2 实验室安全管理任务与人员匹配不够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4],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包含:人(组织体系)、法(制度规范)、防(专业防护)、保(环境保护)、育(教育培训)、查(安全检查)等6大方面[5]。实验室种类多及数量庞大,实验室环境中潜在危险因素众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强腐蚀性的试剂,高温、高压的特种设备、实验废弃物等,而实验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对于实验室管理是一大挑战,参加实验教学、科研人员多,技术水平高低不一、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工作时间长短不一,经常在夜间和节假日做实验。
1.3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室科研人员常常忙于科研项目申报、论文发表、参与学术交流、科研成果申报等,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投入精力有限。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没有严格督促实验人员按章操作。有些实验室还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隐形,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人员考核和晋升重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工作量。学校往往也只注重学科带头人、教师的引进,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关注度不够[6]。
2 解决思路
2.1 规范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
教育部用来开展全国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的办法——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10]从2015年提出到现在,已发展为12大类,59小项、361条款,其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对照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可以明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好指导作用。
2.2 开展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
将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根据实验室不同类型人员进行分解,设定各自目标,通过跟踪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安全工作执行效果,开展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对目标实现程度作出衡量与反馈。完成对实验室、实验人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等不同对象的安全绩效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机制,调动实验室全体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达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
2.3 借鉴国内外相关单位评价考核体系
安全绩效的研究主要在定义、维度构成、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11]。中粮集团[14]建立了组织保障、制度标准、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监督检查等内容的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绩效考核,按照“抓一级、看一级”的原则,实施“一票否决”制,逐级考核。该集团在每年年初,签订安全责任书,约定指标及其扣分标准;年中,通过检查、对各项工作进行指导和推动,并对照责任书进行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依据。
杜邦公司的安全训练观察计划,是一种以行为为基准对不安全行为管理的方式,针对人的反应和防护装配、人员位置、工具和设备、作业程序与标准及作业环境等训练,通过自我学习,现场安全观察和交流,团队讨论和改进等3种方式,将安全理念付诸行动,实际运用,使自己能安全工作,也能帮别人工作得安全,对管理者、安全技术员、基层人员很有帮助[15]。
3 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内容
3.1 基本内容及说明
按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对象、安全工作的不同,分别进行梳理,形成了基本内容(见表1)。
表1 基本内容
3.2 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安全工作的执行
实验人员是指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员,有研究生、本科生及其他人员。教师/教授是指实验人员的指导老师。如果有些实验室没有实验室管理人员,则相关工作内容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各成员的安全工作分解及执行内容(见表2)。
表2 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安全工作的执行内容
3.3 安全绩效检查点及安全工作效果跟踪
A1 制度建设。如实验室使用制度、安全责任书、实验室卫生及值班表等,工作效果要求有具体措施,并严格执行,发挥应有的效用。
A2 标准操作流程。实验室管理人员为实验室内的每台仪器设备编写使用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保证实验人员在操作前学会正确的操作步骤,并了解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实验人员使用前要学习,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实验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确认,使用留记录、用后及时检查。标准操作流程是对现有仪器使用记录本内容的扩充。
A3 仪器设备管理。如烘箱、冰箱、通风柜等设备应有使用安全说明,确保使用规范。每一名使用人要对其他使用人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要对所有使用人进行行为约束,及时检查。
A4 实验环境管理。实验物品的堆放规范,有用无用,合理留用,整理、优化实验室空间。
实验室内各类警示标识齐全,性能状态明确。
特别是实验药品的管理,危化品要与普通药品分开并有详细台帐,存放有序、储量合理、保存得当。台帐应详细记录购买时间、种类、数量、位置。实验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确保学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能有体现。
A5 专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的技能证书,如特种设备从业资格证、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证书等。
A6 安全检查。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本实验室各项指标进行的安全自查,并有完整记录。
B1 基础知识学习。实验人员应通过学校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对实验室的行为规范进行学习。
B2 实验室专业知识。实验人员应掌握应急措施及对应的防护措施。
B3 安全成果。实验人员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安全主题活动及取得的成效。
C1 实验指导。指导老师,应在毕业论文、创新项目、课题试验等实验开展前,将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危险药品、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人员做好实验预习,如危险药品该如何操作,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等内容。
3.4 影响因素
实验室类型多,有教学、科研、公共平台,种类多,有生物、化学、物理等,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存在差异。激励措施小,作用不大。实验人员专业背景、基本素养程度不同。绩效评价可能会受主观因素影响。
4 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运行机制实施
(1) 初期阶段。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环境评比、或是实验室先进个人等评优争先的活动,鼓励在校师生积极参加。要求参照实验室安全绩效内容。评选出优秀的实验室或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全校表彰,对做得比较好的内容,选为优秀工作案例,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2) 施行阶段。将实验室安全绩效内容,逐步形成制度性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强制执行。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在每个学期末开展一次实验室普查,对实验室安全绩效内容查缺补漏,对不满足实验室安全绩效内容要求的实验室,提出整改,对多次整改不到位的实验室或是个人,全校范围内通报批评。
(3) 深化阶段。将实验室安全绩效内容,转化为可以定性或是定量的评分标准,全校统一形式。每年年终考评一次,首先由学院进行考评,推选优秀个人或实验室。学校进行抽查以及对学院上报的进行复查。可根据今后管理的侧重点分配实验室安全绩效内容的各项权重,总体评价等级可分为:一般、合格、规范、优秀。还应将此绩效与校内其他绩效考核进行关联,提升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5 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的预期成效
5.1 提高安全认识,推进安全制度的具体落实
实验室的主体,应是所有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实验室安全绩效能促进学校规章制度的具体落实,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确保安全工作完成的效果。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发展,以点带面,在全校范围进行推广。同时也对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为实验室安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条件。积极发挥实验室负责老师,对学生培养的监督、指导作用。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提出的要求。
5.2 充实校内部门总体绩效评价
完善现有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大型仪器绩效管理体系。为人员晋升、职务评定、评优评先、成果奖励、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申请提供依据。与校内现有其他政策进行联动,形成合力,稳步推进学校各项建设。
5.3 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规则意识
实验室安全绩效评价,不仅是对实验室的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掌握一定的技术知识,对全面的安全常识、安全理念、责任意识、实验习惯、实验实践能力、科学的态度、综合素质等都会有一定帮助。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形成实验记录等也可以作为学生培养的档案材料。
6 结 语
实验室安全绩效,是实验室运行过程中有关安全工作定性化、定量化的研究探索,用于评价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本文对实验室各人员角色实施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但高校不同于企业,不能以实际表现来评价,高校中如何实施、落实实验室安全绩效,还需进一步的计划,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验室安全绩效体系,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