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
——以听说课为例
2020-04-28林尼
林尼
引言
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意义表达的核心。语言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会使用1 500—1 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教育部2012)。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大多是基础词汇,如果学不好、记不牢,会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发展。没有词汇的学习与积累,其他方面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该将词汇教学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语篇中教授词汇。但是,在当前的听说教学中,迫于紧张的课时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很多教师直接采取“统一带读讲授单词—课后听写测验”的处理方法;听说课前不处理词汇,只专注于听力题训练;听说训练后词汇不处理,没有知识的梳理与迁移。这样导致学生只注重捕捉关键信息,而不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听说课也就失去了词汇的输入与输出意义。词汇教学离不开真实语境,贯穿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中,其中,听为词汇学习输入真实语料,说呈现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开始逐步被引入日常课堂。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庞大的数据库,新颖的教学手段正在不断地优化教学形式。“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图文并茂,创造真实和虚拟的词汇学习语境,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直观而形象的记忆,提高记忆效果,调动学生词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陈旭辉2012)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词汇教学势在必行。本研究以交互式一体机为硬件支持,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互联网资源为软件支持,以听说课为案例,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希望对现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所启发。
一、理论支持
根据词块理论,“词块是一连串预制的连贯的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于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王丽娜2014)。具有教学意义的词块有:(1)词语搭配;(2)动词短语;(3)习语、警句和格言;(4)句子框架;(5)社交套语;(6)话语标记等(徐浩、孙桐,等2018)。“由于词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可以避免词汇选择不当、母语负迁移等问题,这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并能提高其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王丽娜2014)教师在确定目标词块之后,可以在听说课之前帮助学生树立词块意识,扫除词块障碍;在听力训练中输入含有目标词块的语料,在语篇中学习词块;在听说课之后进行目标词块的梳理与巩固,帮助学生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另外,词汇教学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一言堂”中,为避免出现此情况,本课例在教学设计上采取“交互式教学法”(贾冠杰2014),遵循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基于优化交互式教学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属于合作关系,师生作为合作者共同探究解决实际的交际问题。各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策略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词汇教学方式,而且能够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更有利于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和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例围绕“文化礼仪”(Custom)这一话题展开,将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三则听力材料进行整合。本单元的听力材料谈论不同国家在不同交际情境下的文化礼仪,涉及的国家包括the United States,Japan,Korea,Brazil,Mexico,China等,呈现的交际情景包括初次见面、派对和就餐,包含了见面礼仪、时间观念、服饰要求和餐桌礼仪等。本单元的听力材料的核心结构是be supposed/be expected to do及It’s+adj.+to do sth.的句型。要求学生能够大致听懂有关国家文化礼仪的简单介绍,能够在听读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能模仿输入的语料,恰当地描述各国文化礼仪。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表达能力和表达欲望较强,对未知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获取知识,“文化礼仪”这一话题于他们而言较为有趣。然而,他们先前没有关于文化礼仪更多的词汇、句型的积累。本堂课建立在单元话题基础上,给予学生不同文化风俗词汇和句型的输入,逐步引导学生,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三)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法(Interactive approach)、情景教学法(Situational method)。
(四)学生学法
结对合作、小组合作。
(五)教学工具
一体机交互平台、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运用单元目标词汇及结构表达;
国家:Korea,Brazil,Mexico
话题:shake hands,bow to each other,kiss on both sides of the face,hug each other,start eating first,stick sth.Into,point at sb.with sth.
结构:be supposed to do,be expected to do,it is+adj.+to do sth.
超纲:Namaste
(2)了解不同国家在初次见面、参加派对和就餐等方面的礼仪。
2.技能目标
(1)能够借助语境理解和掌握目标词块;
(2)能够听懂有关“文化礼仪”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够简单描述各国文化礼仪,表达简单的观点,参与讨论。
3.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文化差异的意识;
(2)教会学生尊重文化差异。
(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掌握单元话题词块和结构。
2.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学会尊重文化差异。
(八)教学过程
第一步:视频引入,激活主题
1.课前循环播放不同国家初次见面问候礼仪的短视频,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轻松步入课堂,引入本堂课的话题之一:Greeting。
2.上课后教师介绍本堂课的主人公玛丽亚(Maria)——一个14岁的交换生,热爱旅游。当第一次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时,她开始遇到各种文化交际问题。学生跟随玛丽亚的步伐开始本堂课的文化之旅。
【设计说明】短视频的导入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以玛丽亚的文化之旅为线索,将同一话题的三个方面的听力材料整合在一堂听说课中,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和解决交际问题。
策略反思: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视频资源和APP功能,寻找或者设计与话题词汇相关的视频资料,能更有针对性、更直观地引入课程。
第二步:问题之一——初次见面问候礼仪
1.教师带领学生跟随玛丽亚的文化之旅启程。首先,玛丽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不同国家,初次见面应如何打招呼呢?
2.教师借助希沃白板5中的三维地球模型,请学生在一体机上分别找出America,Japan,Korea,Brazil,Mexico,China等六个国家的地理方位,在学生的参与中成功标记出六个国家的地理位置。
3.带领学生朗读Korea,Brazil,Mexico三个较为陌生的国家词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六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询问学生“What are they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4.利用图文形式展示不同的问候方式,教授目标词块。
5.听录音,让学生在一体机上做匹配练习,初步了解America,Japan,Korea,Brazil,Mexico的初次见面问候礼仪。
6.利用图文形式,引出目标词块be supposed to do/be expected to do,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如何运用该结构表达各个国家的不同问候礼仪,并且补充India,France和China的初次见面礼仪,运用词典拓展超纲词汇Namaste,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7.让学生进行结对练习,操练目标词汇和句型。
India Japan Brazil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Korea France Mexico Thailand
A:What are people in...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B:They’re supposed to...How about...?
A:In...,they are expected to...
8.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玛丽亚的问题:What is Maria supposed to do when she meets an American for the first time?(She is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with her American friend.)从而带领学生总结第一条文化要领: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
【设计说明】由玛丽亚的第一个难题入手,教师运用各种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逐步帮助玛丽亚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学生习得目标词块。
策略反思:本环节中教师运用图文形式及希沃白板5自带的三维地球模型,匹配课堂练习活动等,协助学生习得目标词汇。由图文形式初步认识目标词块,到三维模型的视觉冲击,再到匹配活动的巩固练习,一步步加深学生对于各个国家名和初次见面礼仪词块的理解,最后在结对练习中学会输出目标词块,达到对目标词块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步:问题之二——派对礼仪
1.教师继续提出玛丽亚遇到的第二个问题:玛丽亚被邀请参加一位美国朋友的派对,但是她不知道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观察图片(见图1),“头脑风暴”需要注意的方面。从图片推测可能要注意到会时间、穿着、问候方式等。
2.进行第二个听力练习,要求学生找出玛丽亚参加派对所犯的错误。
3.再听一遍,让学生在一体机上进行分类小游戏,将玛丽亚所在国家和美国的文化礼仪进行区分,并让学生根据分类结果从参加派对的到会时间、穿着和问候方式等方面进行复述,运用be supposed to do和be expected to do句型,总结两个国家的文化礼仪,同时让学生猜测玛丽亚所在的国家。
图1
【设计说明】基于玛丽亚遇到的第二个困难——宴会礼仪进行听力练习,承上启下,既复习了见面礼仪,操练了句型,又引出文化差异的第二个方面:时间观念和穿着等。
策略反思:希沃白板5中的课堂活动类型分别有趣味分类、超级分类、选词填空、知识配对、分组竞争、判断对错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恰当的词汇课堂活动,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也在参与互动中解决交际问题。
第四步:问题之三——餐桌礼仪
1.教师与学生跟随玛丽亚的旅程来到了中国,遇到了第三个问题——中国的餐桌礼仪。
2.在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之前,请两名学生上讲台,通过参加如图2所示的希沃白板5的判断对错课堂PK活动,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进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
图2
3.通过图文形式,了解一些中国的餐桌礼仪禁忌。输入目标词块和句型,如start eating first,stick...into,point at...with...,it’s impolite to do sth.,you are not supposed to do sth.,you shouldn’t do sth.。
4.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操练句型和目标词汇。
【设计说明】通过玛丽亚第三个困难——中国的餐桌礼仪,进行中西方餐桌礼仪对比,引出餐桌礼仪的相关词块,让学生学会对比和描述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给出建议,让玛丽亚避免在中国的餐桌上失礼。
策略反思:本环节利用图文形式和希沃白板5的判断对错课堂PK活动让学生了解西方的餐桌礼仪,输入目标句型,为接下来了解和掌握中国的餐桌礼仪作铺垫。
第五步:总结和小组活动
1.利用希沃白板5自带的思维导图和遮罩功能,带领学生一步步回顾总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文化礼仪的三个方面——初次见面问候礼仪、派对礼仪和餐桌礼仪,回顾本单元的重点词块和句型(见图3)。
图3
2.每个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根据本堂课所学知识,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该国家的文化礼仪,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发言人进行表演解说,其他学生分工合作准备道具,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根据时间安排,挑选部分小组上讲台展示。
【设计说明】先总结后输出。小组活动的设计意在总结整堂课关于“文化礼仪”的三个方面:初次见面问候、派对礼仪和餐桌礼仪,让学生对目标词块进行循环再巩固,达到对所学目标词块综合运用的目标。
策略反思:希沃白板5自带的思维导图功能能够协助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方便学生梳理整堂课所学内容,再次回顾目标词块和句型,加深记忆。
第六步: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组展示的不同国家文化礼仪拍成短视频,配上解说,下堂课进行展示。
【设计说明】通过视频制作拓展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外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运用本堂课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拓展训练,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策略反思: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和APP功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后续学习提供技术支持。
第七步:情感升华
不同国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应该尊重这种文化差异,和谐相处。
结束语
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多方面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以听说课为例,借助希沃白板5,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文形式在听前输入目标词块;可以运用希沃学科工具如三维地球模型、在线词典等拓展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听后可以利用希沃白板5自带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目标词汇;运用思维导图总结课堂内容和词汇句型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听说课堂中目标词汇的呈现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参与互动,在交互式课堂中逐步习得词汇。一线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