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接触式旋转超声加工装置的电路补偿研究

2020-04-28孙培星唐梦南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感气隙电能

孙培星,陈 涛,唐梦南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引言

材料科学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型高性能材料大量涌现,如硬脆材料(单晶体、工程陶瓷和石英等)、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新型材料的特殊性质,利用传统方式进行加工,难度大、成本高。而超声振动加工作为新型材料的高效加工方式,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超声加工设备主要包括超声电源、超声振动系统。超声振动系统是超声加工设备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压电换能器和变幅杆组成,压电换能器利用压电陶瓷片的逆压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超声加工装置的动力部件。基于梅森等效电路思想,通过压电方程、波动方程及力学边界条件,建立压电换能器的等效电路模型[1-2]。由于串联电感,换能器已进行阻抗匹配,且只研究换能器的外部电路对系统的影响,因此将梅森电路简单等效为纯电阻R。

传统的超声振动系统采用电刷和集流环进行电能传输,具有易导致滑动磨损、易产生接触火花等缺点。为了改善传统电能传输的不足,采用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进行电能传输。非接触电能传输无需机械连接即可实现电能传输,但由于感应式松耦合变压器原副边存在气隙,变压器耦合系数较低,漏感大,电能传输性能受到限制,因此,在系统中加入补偿电路,减小无功损耗,来提升系统的传输能力[3-9]。文献[10]研究了负载为纯电阻时非接触电能传输的补偿方式,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

不同的补偿方式对系统的传输性能影响不同,然而目前对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补偿网络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因此将通过理论和仿真,系统地分析不同补偿方式下,多种因素对系统传输功率的影响。

2 补偿原理及计算

2.1 松耦合变压器结构分析

松耦合变压器是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的核心部分,但由于其通过气隙实现原副边的磁场耦合,耦合系数较低,而变压器的耦合系数由其自身材料和结构所决定,因此有必要对变压器进行研究[11]。通过Maxwell软件对变压器进行电磁场仿真,获得变压器不同气隙下的自感、互感参数,并为补偿电容数值的计算提供依据。

基于Maxwell仿真软件对变压器磁场进行电磁仿真,为了直观显示电磁场的内部分布情况,对变压器进行瞬态分析,磁场分布云图,如图1所示。此次仿真磁芯选用锰锌铁氧体,其最大磁通密度为57.271mT,小于饱和磁感应强度500mT,完全满足磁芯的工作要求。基于Maxwell仿真生成的数据,可知不同气隙下对应的自感互感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图表可知:(1)原副边自感互感都随着气隙的增大而减小;(2)当存在气隙时,原副边自感互感值大幅度的减小;(3)不同气隙对应的原副边自感参数基本相等。基于耦合系数公式和Maxwell的仿真数据,得知耦合系数随着气隙的增大而减小。

图1 松耦合变压器的磁场密度云图Fig.1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Loose Coupling Transformer

表1 不同气隙下的原副边自感互感参数Lp、Ls、MTab.1 Self-inductance and Mutual Inductance with The Change of Air Gap

2.2 非接触变压器原副边补偿分析

由于松耦合变压器自身的特点,即原副边存在电感,致使系统中易产生无功功率,在电路中加入补偿电路,通过电容与电感匹配,从而改善电路的特性,提高系统的传输能力。目前双边补偿的四种基本形式为:串串补偿(SS),串并补偿(SP),并串补偿(PS),并并补偿(PP)。四种补偿的拓补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原副边不同补偿拓扑结构Fig.2 Different Compensation Topologi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ide

具体分析计算过程以串并补偿(SP)拓扑结构为例,其互感模型,如图2(b)所示。根据基尔霍夫定理,可得:

根据式(1)、式(2)推导,可知在串并(SP)补偿模式下,原边总阻抗Zp为:

松耦合变压器存在较大的漏感,影响其有功功率的传输,为了减小系统无功功率,提高传输性能,对系统进行平衡匹配。由于线圈内阻很小,对系统求解影响不大,因此线圈内阻忽略不计。设计系统的谐振频率为w0=,于是可得副边补偿电容Cs如下:

忽略线圈内阻情况下,将式(4)带入式(3),可得原边总阻抗表达式Zp:

令总阻抗虚部为零,即ImZp=0,可得原边补偿电容Cp如下:

同理求得其他补偿方式原副边补偿Cp、Cs,如表2所示。

表2 四种补偿方式对应的原副边电容Cp、CsTab.2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pacitances forFour Kinds of Compensation Modes

3 功率计算及其仿真验证

基于串并补偿(SP)拓扑结构映射阻抗分析,根据公式PR=和PR=U2R/R,可以得到谐振频率下,四种补偿方式功率与负载、频率和气隙的关系,借助Matlab绘制关系图,如图3(a)、图4(a)、图 5(a)所示。

根据图 3(a),可知:(1)采用串串(SS)补偿时,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增大;采取串并(SP)补偿时,功率随负载增大而减小;采用并串(PS)补偿时,功率先增后减,存在最大值Pps-max;当采用(PP)补偿时,功率先增后减,存在最大值Ppp-max。(2)就整体而言,串并(SP)补偿和串串(SS)补偿的功率要比并串(PS)补偿和并并(PP)补偿的功率大。(3)R>R0时,串串(SS)补偿的功率较大且增大较快;R<R0时,串并(SP)补偿的功率较大。

图3 功率与负载的关系图Fig.3 Power with the Change of Resistance

根据图4(a),可知:(1)原边采用串联补偿的最大功率比采用并联补偿的最大功率大;(2)此负载下(R≈50Ω),串串补偿(SS)、并串补偿(PS)、并并补偿(PP)的功率随着频率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存在一个功率最大的谐振点,而串并补偿(SP)补偿的功率随着频率的增大存在两个功率的最大的谐振点,即发生频率分叉现象;(3)频率过大,四种补偿对应的功率都逐渐变小,趋向于零。

图4 不同负载下功率随频率的变化曲线Fig.4 Power with the Change of Frequency

根据图5(a),可知:(1)原边采用串联补偿,功率随着耦合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原边采用并联补偿,功率随着耦合系数的增大先增大再减小,存在最大值;(2)原边采用串联补偿,耦合系数较小时,功率较大且功率随耦合系数增大变化幅度较大;原边采用并联补偿,整个过程功率较小且随耦合系数增大变化幅度较小。

图5 功率随耦合系数的变化曲线Fig.5 Power with the Change of Coupling Coefficient

前面分析了四种补偿方式下,不同因素对传输功率的影响,为了确保分析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借助Multism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电路图与图2示意图类似,此处不一一赘述。根据 Multism 仿真数据绘制曲线,如图 3(b)、图 4(b)、图 5(b)所示。通过Multism仿真和理论分析对比,可知功率随负载、频率、耦合系数的变化曲线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从而验证理论分析正确。此外,通过四种补偿与无补偿的变化曲线对比,可知无补偿电路传输功率较低,添加补偿电路能够提高系统的传输功率。

4 总结

通过Maxwell软件对松耦合变压器进行电磁仿真,研究了松耦合变压器的磁场分布情况,得到了不同气隙下对应的自感和互感参数,为补偿电容的计算提供依据;通过补偿方式的理论分析和Multism电路仿真,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系统传输功率的影响,为元器件选取提供理论依据。此外,通过补偿方式的对比,确定了各种方式的应用场合,工程实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补偿方式,实现电能的高效传输。

猜你喜欢

互感气隙电能
常用定转子气隙测量工具的设计及使用
大型接地系统接地阻抗测量的引线互感分析
非均匀气隙结构对自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性能的影响
基于Halbach阵列磁钢的PMSM气隙磁密波形优化
同步发电机理论的一个奇点与气隙中心论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电能的生产和运输
海风吹来的电能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例谈《互感和自感》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