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刺腰夹脊穴联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2020-04-28张伟邓宁
张 伟 邓 宁
(北京按摩医院,北京 10003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属于中医学“腰痹病”范畴,临床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笔者从2011年起,采用针灸排刺腰夹脊穴联合侧隐窝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我院门诊采集病例样本62例,男25例,女37例,年龄21~63岁。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针灸排刺腰夹脊穴加侧隐窝注射治疗,对照组为侧隐窝注射治疗。
1.2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1]拟定:①腰腿痛,常表现为下肢痛大于腰痛;②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③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或屈颈试验阳性,或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④累神经分布区域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异常和反射改变等;⑤影像学检查:CT或MRI显示有椎间盘突出。并排除脊柱结核、肿瘤、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0~65岁;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入组时未经其他治疗。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症状较复杂者;②腰部外伤骨折或皮肤破损者;③身体极度虚弱者;④妊娠期妇女;⑤不签署协议,不能坚持治疗者。
1.5 剔除标准:①入组后合并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或者中途更换治疗方案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病情恶化需其他治疗干预者;③不能依从治疗安排者。
1.6 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操作:在侧隐窝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合剂,休息半小时后,再采用排刺法针刺腰椎夹脊穴。复方倍他米松合剂配制:复方倍他米松1 mL+盐酸利多卡因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2 mL)。采用宋文阁[2]等的腰椎侧隐窝穿刺方法,穿刺到相应节段侧隐窝后注射复合液5 mL。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腰夹脊取穴方法: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两侧合计10处针刺点。选用规格0.25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40 mm(约1.5寸),使患者有酸胀感,留针20 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侧隐窝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合剂,方法依照观察组侧隐窝注射方法。
1.7 观察方法:疼痛评价标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法和JOA评分法[3]。VAS评分法根据患者主观疼痛感觉量化评分,无痛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JOA评分按照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日常生活能力,由小到大分为0~3分四个等级,疗效评分表总分为30分。病情分级:轻度0~10分,中度11~20分,重度21~30分。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VAS和JOA评分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数据。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评分结果比较:见表1。VAS评分比较,通过卡方检验,两组结果疼痛症状改善情况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VAS评分结果比较(例)
2.2 两组JOA评分结果比较:见表2。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明显,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明显。说明观察组、对照组均有明显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JOA评分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JOA评分结果比较(±s)
注: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本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目前认为主要有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机械压迫学说、自身免疫学说。近年来临床研究更多关注神经根炎性反应因素。侧隐窝是腰椎管的延伸,属硬膜外腔,其中容纳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形成的神经根性刺激,表现出无菌性炎症的变态反应,则临床表现出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症状[4]。采用侧隐窝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神经根炎性反应,疗效明显,已充分得到临床认可和普遍应用。复方倍他米松为糖皮质激素,能有效的对神经根炎抗炎消肿止痛,配合维生素B12可以修复受损神经,缓解神经根放射痛症状。
夹脊穴属经外奇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联络督脉和膀胱经经气,“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夹脊穴之经气上行伴督脉入络于脑,调控脊柱骨节,“髓自脑下注于大杼,大杼渗入脊心,下贯尾骶,渗诸骨节”(《难经本义》);下行合膀胱经于下肢,“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循京骨至小趾外侧”(《灵枢•经脉》),以调节下肢经脉气血,行气通经止痛。
现代医学解剖发现,夹脊穴区深部为脊神经后支及内侧支等分支[5],神经血管丰富,针刺夹脊穴可直接刺激脊神经,增加局部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分泌,减轻疼痛症状。同时,针刺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性介质的代谢,发挥抗炎、镇痛效应[6]。
笔者结合腰部夹脊穴的解剖研究,针刺操作直刺1.5寸,可直中病所。排刺法是临床常用针刺方法,采用多针成排刺于腧穴、经络、经筋处,加强局部针感,使针刺易于得气,气至病所而消除病痛。排刺法在病变节段连续密集针刺,取穴多、针刺深、刺激量大,具有较强的疏通经络作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神经节,主要治疗病种为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明显[7]。
此外,从经脉辨证看,腰痹病局部症状属经筋病,经筋为病,局部取穴泻之,“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灵枢•经筋》)”。排刺法针感强烈,善于治疗经筋病,对缓解腰局部症状起到关键作用[8]。
因此,排刺法针刺腰椎夹脊穴,不仅发挥排刺法的针刺效果,增强局部针感,促进炎性吸收,缓解腰部症状;同时扩大腰夹脊穴的主治功用,上下联络督脉、膀胱经,调节下肢经脉气血,行气通经止痛。
通过观察,长针排刺腰夹脊穴配合侧隐窝注射,在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侧隐窝注射疗法。排刺夹脊穴安全有效,易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