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评价

2020-04-28郑洪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9期
关键词:肌间低浓度臂丛

郑洪波

(辽健集团阜新矿平安医院麻醉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优势在于创伤小,阻滞效果上升,不良反应率下降;罗哌卡因是长效局部麻醉药物,长处是长时间的阻滞,对心脏的毒性较小[1]。本次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挑选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手术患者,依据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44例低浓度组、32例中浓度组、24例高浓度组。低浓度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54.6±4.2)岁。中浓度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2.4±4.8)岁。高浓度组男15例,女9例,年龄 18~74岁,平均年龄(47.2±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可以比较。

1.2 方法:手术前患者禁水禁食6 h。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征指标: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患者呈平卧体位,将其头部转向健康身体一边,上肢放在身体旁侧,消毒。设定好超声仪操作参数,探头频率设置在7~15 MHz,电流设置为0.5 mA。在超声探头上均衡涂抹耦合剂,再用无菌塑料套把探头包裹起来,接着把探头置入肌间沟区,检测肌间沟臂丛神经。在超声引导下,对进针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调整,臂丛后外侧作为起始点,逐步推进针头,若抽回无血或肌肉未颤动,要立刻停止进针,注射浓度不同的罗哌卡因,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的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0.40%、0.55%。

1.3 观察指标:观察3组患者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情况,观察部位包括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分析3组麻醉发挥作用时间、镇痛维持时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依据此结果评定麻醉效果。对比3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评定指标[2]:①评定痛觉阻滞效果:利用针刺法评定麻醉后30 min的运动阻滞状况,刺痛正常定为未阻滞,刺痛下降定为部分阻滞,没有刺痛定为无阻滞。②麻醉发挥作用时间:每隔3 min采用针刺法,对下述部位麻醉效果加以评定,即桡神经、腋神经、臂内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麻醉起效时间是指结束药物注射后至刺痛消失的时间。③镇痛维持时长:完全阻滞开始,直至患者感觉手术切口疼痛的时间。④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成功麻醉后至肩关节能够随意上抬与外展的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处理本次实验所有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情况比较:高浓度组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低(P<0.05)。见表1。

表1 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情况对比[n(%)]

2.2 对比3组麻醉效果:高浓度组麻醉发挥作用时间短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且镇痛维持时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P<0.05)。见表2。

2.3 分析3组不良反应情况:高浓度组不良反应率45.83%(11/24)比低浓度组6.82%(3/44)、中浓度组21.89%(7/32)要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属于常用麻醉手段,主要用在肌间沟穿刺上,有着良好的阻滞效果,造成较小的损伤。影像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大了超声技术和麻醉手术间的联系,超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麻醉实践当中。目前,临床麻醉医师可以通过超声引导,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清楚观测到臂丛神经结构与四周组织状况,并可以实时监测定位目标神经来开展穿刺,从而大大提升经阻滞的精确度与麻醉成功率,并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与不良反应概率。

表2 3组麻醉效果对比(±s)

表2 3组麻醉效果对比(±s)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断神经兴奋和传导,以发挥麻醉功效。临床理论主张麻醉药物的浓度越高,麻醉效果也就越佳,并且出现较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能也较高,但在实践研究中发现,若局部麻醉药物超过最佳浓度,就会致药物中毒与神经损伤的现象的产生,严重者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挑选最佳麻醉药物浓度就显得尤为必要[3-4]。实践研究证明,罗哌卡因与运动神经阻滞及药物浓度有着紧密联系,浓度为0.2%罗哌卡因可以对感觉神经产生较好阻滞作用,基本不会对运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浓度为0.75%罗哌卡因会对运动神经产生较好的阻滞作用,因此,罗哌卡因有着麻醉与镇痛的双重功效[5]。

分析本次实验数据,结果表明高浓度组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低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P<0.05)。高浓度组麻醉发挥作用时间短于低浓度组、中浓度,且镇痛维持时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则长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P<0.05)。高浓度组的不良反应率远高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P>0.05)。由此说明,罗哌卡因浓度越高,麻醉发挥作用时间越短,镇痛维持时长与运动阻滞时间都会被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综上所述,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作效果基本相同,安全可靠,麻醉药浓度增高,麻醉发挥作用越快,但是会延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减缓恢复速度,所以,应当依照患者实际情况挑选浓度适合的罗哌卡因,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猜你喜欢

肌间低浓度臂丛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水环境中低浓度POPs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细水雾技术在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的抑爆机理及效果分析
3D臂丛解剖动画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