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口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0-04-28赵大业段晓侠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换药伤口弹性

赵大业,段晓侠

(1.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2.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在我国,伤口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伤口不仅使患者遭受疼痛、焦虑、社会隔离等痛苦,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慢性病发病率甚至死亡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随着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患者心理状况对伤口的影响已被医学研究者重视[3]。相关研究显示,个体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可以作为一种抵抗力使患者快速走出疾病带来的心理阴影,促使患者以积极、正确的方式对待疾病和治疗,从而促进机体的康复[4]。目前,对于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后期提高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间安徽省2所三级医院529例需要住院治疗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情稳定;年龄18岁以上70岁以下;意识清楚,能够理解和回答问题;无感觉障碍 ;自愿参与并能配合。排除标准:恶性肿瘤伤口;患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患者。该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并通过了伦理批准。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该量表由Connor和Davidson于2003年共同研制。英文版Cronbach’s α系数为0.89,重测信度0.87[5];国内学者于肖楠将其引进并汉化,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1,25个条目不变,分为坚韧、乐观和自强三个维度。该量表在临床试验中得到广泛应用[6]。

(2)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支付方式、文化程度、职业、伤口类型、伤口大小、伤口持续时间、是否首次换药、换药次数、距上次换药时间等条目。

1.2.2 资料收集方法 取得单位和科室的同意后,研究者进入科室为符合纳入标准的伤口疼痛患者详细解释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上述调查工具进行调查。研究者本人通过查阅病历以获得疾病的相关资料并采用统一语言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成后及时收回并检查其完整性,以确保资料的有效性。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29份,有效回收率为96.18%。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双人录入的方法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n(%)]的形式表示。采用统计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伤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理弹性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各因素间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心理弹性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方程进行多元回归。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心理情况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为(60.88±14.56)分,其中坚韧(32.21±9.06)分、自强(20.09±4.54)分、乐观(8.59±2.34)分。

2.2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46.01±15.05)岁,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心理弹性(r=-0.456,P<0.001),文化程度与心理弹性(r=0.579,P<0.001),换药次数与心理弹性(r=-0.159,P<0.001),距上次换药时间与心理弹性(r=0.287,P<0.001)均有相关性。患者一般资料及其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影响患者心理弹性得分的单因素分析(n=529)

2.3 伤口疼痛患者心理弹性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以心理弹性总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的年龄、文化程度、伤口类型、伤口持续时间、是否首次换药、换药次数、距上次换药天数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否首次换药、伤口类型4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伤口患者心理弹性的47.6%。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伤口患者心理弹性整体水平偏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为(60.88±14.56)分,这与国内对癌症患者[7]、烧伤患者[8]、老年患者[9]调查结果相似。显著低于我国普通成人的心理弹性水平(70.50±13.48)分[10],说明伤口患者与以上疾病患者相同,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原因可能是伤口尤其是慢性伤口的愈合十分复杂,且愈合较为困难,对伤口患者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包括身体活动、睡眠、社交功能,并侵蚀个体的生活质量[11]。因此伤口患者需长期面对生理、心理、社会等多重压力。如果患者不能积极有效地调整、应对,将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消极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念,导致患者心理弹性降低。再有,伤口本身的疼痛以及伤口换药的程序会使患者遭受较高水平的心理压力[12]。换药时的疼痛会使患者烦躁不安、焦虑、恐惧,严重时患者因精神过度紧张而产生大量的消极情绪,甚至产生自杀倾向[13]。

3.2 伤口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伤口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呈负相关,即随着年龄增大,患者的心理弹性越差。这与魏军等[14]研究的结果相似。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家庭、社会、疾病等方面带来的压力增多,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降低心理弹性;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开始减退,附加的各类慢性疾病逐渐增多,导致自理能力下降,独立性丧失,给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健康,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弹性下降。

3.2.2 文化程度 本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即文化程度越高,心理弹性越好。这与宋静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可能对疾病的认知比较全面,能够客观的看待疾病,会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疾病相关信息,从而得到的相关知识较全面,不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人生观、价值观也不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促进康复,使身心状况达到平衡。因此在临床中应注重与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沟通,加强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

3.2.3 伤口类型 本研究表明,不同的伤口类型对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有不同的影响。原因可能是不同伤口类型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同,在对患者伤口治疗和处理中要针对不同伤口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16]。不同的处理方法可能会给患者的心理带来不同的压力。例如,与非感染伤口相比,感染的伤口需要清理脓液,清理脓液的过程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增加其心理负担。在伤口处理过程中,不同的伤口类型引起的疼痛程度不同[17],研究显示下肢溃疡、糖尿病足、压疮与其他伤口相比疼痛感更加显著。不仅导致患者的日常活动受到限制,怕疼痛而不敢行走、翻身等。这些都会使心理压力增大[18]。夏敏玲等学者在肿瘤患者伤口类型与生存期关系的研究中证实不同伤口类型对进展期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同,不同的伤口类型对生存期的影响也不同[19]。生存期是患者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因此,不同的伤口类型给患者带来不同的心理压力。

3.2.4 是否首次换药 本研究表明,首次换药的伤口患者与非首次换药的伤口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是有区别的。原因可能是首次换药的患者还不能切身实际的体会到伤口换药所带来的痛苦。在经历过换药后会产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20]。当患者再次换药进入换药室看见刀片、手套等换药器械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造成患者心理弹性降低。再有,多次换药的患者在亲身体验换药带来的痛苦后,认为换药引起的疼痛是可怕的或折磨人的,为了避免疼痛,许多患者被迫限制个人生活(如洗澡、购物)、社交、家庭和工作生活的活动,从而降低了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4 小结

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伤口类型以及是否首次换药。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对伤口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案,以提高伤口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进而使伤口患者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促进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换药伤口弹性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