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锥形束CT联合Ankylos种植体经Ssyncone基台修复无牙颌的效果观察

2020-04-28陈儒娜符镇南张佩芬黄锦洪朱壮华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无牙颌基台锥形

陈儒娜,符镇南,张佩芬,黄锦洪,朱壮华

(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目前,临床上针对无牙颌患者主要是采用全口义齿的方式进行治疗,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在牙科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开始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1]。有研究报道显示,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具有美学效果较佳的优势,且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刺激较小,清洁难度较低,义齿基托伸展范围显著减少,不仅有效减轻患者异物感,同时不会对患者的发音功能产生严重影响[2]。且有研究报道显示,相比传统固位方式的种植覆盖义齿,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的固位效果较佳[3]。其中Ankylos种植体的Ssyncone基台设计,为临床医师完成无牙颌种植覆盖义齿提供了方便,有利于操作的顺利完成。而锥形束CT主要是通过锥形射线束投照,射线通过患者后由二维平板探测器完成接受,可获得重建所需的相关数据,并将其数字化信息处理后可重组成各个断面影像,从而有利于医生进行立体影像的观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作用[4]。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锥形束CT联合Ankylos种植体经Ssyncone基台修复无牙颌的效果并予以分析,目的在于为临床有效治疗无牙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现作以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选取从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种植修复的无牙颌患者88例记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其中联合组囊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44.23±10.74)岁;疾病类型:上颌无牙颌10例,下颌无牙颌34例。对照组囊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4.31±10.76)岁;疾病类型:上颌无牙颌9例,下颌无牙颌35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观察对象口腔卫生均控制良好;(2)可耐受种植手术;(3)不伴有骨质疏松或全身系统性疾病;(4)年龄≥18周岁。排除标准:(1)伴有牙周病或由吸烟史者;(2)无法正常交流沟通或存在精神疾病者;(3)正参与其他研究者。所有患者已知情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予以批准。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Ankylos种植体经Ssyncone基台修复,具体方式如下:针对下颌无牙颌患者,术前将下颌原义齿35~45部位的舌侧基托和义齿颌面的舌侧部分予以磨除,局部处理后充分暴露双侧颏孔,随后选择下颌双侧颏孔近中4mm左右部位作为双侧远中种植体定位部位,定点时尽量使得种植体于中线两侧对称。将套膜完成的无牙颌义齿就位,以32、42作为近中两个种植体定点部位。之后于平行杆指导下逐级备洞,尽量保证种植窝平行,常规植入Ankylos种植体。待种植体植入后去除覆盖螺丝,经由Parallelgorge选择Ssyncone基台聚合度以及角度,按照术区牙龈厚度的差异,明确基台的穿龈高度,然后进行创口的缝合。针对上颌无牙颌患者,则选择13~17,23~17作为种植体的定点,其余步骤和下颌无牙颌患者一致。联合组则于术前对患者进行锥形束CT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种植修复方式,结合Ankylos种植体经Ssyncone基台完成手术。具体内容如下:采用锥形束CT机进行扫描,并通过NNT软件对前期数据进行处理,并完成图像的三维重建,采用Dicom3.0格式交换提供影像处理,获取颌骨各层面的轴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图像。随后结合所获取的锥形束CT测量数据,评定上颌无牙颌颌骨解剖结构与骨质骨量,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种植修复方案,明确种植部位和数量。采用锥形束CT三维畅享系统模拟种植体植入部位、方向以及种植体数量,其余步骤均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分别比较两组在牙龈指数分级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种植修复完成后3个月满意度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牙龈指数分级标准如下[5]。(1)0级:种植后牙龈健康;(2)1级:种植后牙龈存在轻度炎症,且牙龈颜色发生轻微变化,并伴有轻度水肿,但探诊检查未出血;(3)2级:种植后牙龈存在明显炎症,且牙龈颜色变化明显,并伴有明显水肿,探诊检查发生出血;(4)3级:种植后牙龈存在严重炎症,且牙龈发生溃疡,并有明显水肿,伴有自动出血倾向。术后并发症主要涵盖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种植体周围炎以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满意度主要是参照李克特量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主要囊括咀嚼功能、舒适度、发音、美观、固位效果、方便性6个方面,每个方面分成5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对应得分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满意度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 20.0软件分析,采用[n(%)]进行计数数据的表示,予以卡方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计量数据的表示,予以t检验。P<0.05记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牙龈指数分级情况对比联合组牙龈指数分级0级人数占比相比对照组较高,3级人数占比相比对照组较低(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龈指数分级情况对比[n(%)]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

2.3 两组种植修复后满意度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的满意度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种植修复完成后3个月,两组的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方便性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较高(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种植修复完成后3个月满意度情况对比分)

3 讨论

种植牙修复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广泛用以治疗无牙颌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生活质量[7-9]。然而,上下无牙颌颌骨于解剖形态以及骨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上颌骨结构较为疏松,在拔牙后往往会出现骨量明显减少以及骨质改变等情况,且由于受牙槽骨萎缩以及上颌窦气化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上颌后牙区骨量的不足,增加了种植手术的风险和难度[10-12]。由此可知,在进行种植修复前明确无牙颌患者颌骨的重要解剖结构和骨质情况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临床针对性手术方案的制定,继而降低手术风险。既往,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根尖片以及曲面断层片等影像学检查对无牙颌患者进行检查,但易发生图像失真[13-14]。而二维图像存在结构前后重叠以及影像变性等问题,从而对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结果显示,联合组牙龈指数分级0级人数占比相比对照组较高,3级人数占比相比对照组较低,这表明了联合组治疗方式有利于保护无牙颌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分析原因,Ssyncone基台的内、外冠间精密匹配嵌合,就位好后内、外冠间无动度,且外冠粘固于义齿基托中,将4个圆锥形套筒冠固位体连成一个整体,其效果与夹板作用相似,从而有利于避免负重时种植体出现微动度,继而有效保证种植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完成骨性结合。与此同时,与平面X线片相比,通过锥形束CT扫描,可获得无牙颌患者的牙槽骨解剖结构以及骨质、骨量情况等相关数据,以此作为参考依据设计种植修复方案,有助于医师顺利完成种植体的准确植入。此外,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低,这表明了联合组种植修复方案可显著降低无牙颌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究其原因,锥形束CT可对扫描范围内的所有方向任意间隔层面的截面予以观察,并对长度以及角度进行准确的测量,且无放大或变形,具有较高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有利于医师明确患者病变情况,从而进行精准的手术修复操作,并有效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进一步达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目的[15-16]。而平面X线片则无法达到类似的应用效果。另外,种植修复完成后3个月联合组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方便性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较高,这提示了联合组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无牙颌患者的满意度。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Ankylos种植体经Ssyncone基台修复无牙颌的基托伸展面积较小,佩戴舒适,且内外冠精密吻合,固位较佳,无翘动,相比种植固定义齿修复而言,其所需的种植体数量较少,无需大量植骨。且锥形束CT可为术者提供较为清晰的术野,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修复手术精确度,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17-18]。而平面X线片的立体视角相对较差,不利于术者对解剖结构的辨析,不仅增加了手术难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手术的精确度,因而患者的满意度也相对较低。综上所述,于锥形束CT扫描条件下,采用Ankylos种植体经Ssyncone基台修复无牙颌患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效为患者牙周组织健康提供保护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利于改善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无牙颌基台锥形
基台与螺钉对基台—种植体界面连接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不同修复基台经循环加载后的扭矩丧失和基台沉降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无牙颌患者数字化方法制作全口义齿的临床疗效
45例种植体基台螺丝失能情况回顾分析*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无牙颌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应用研究
宫颈锥形切除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