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接合部小学家校合作的困境和突破

2020-04-27杨明珠

教育·校长参考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校家庭班级

杨明珠

2012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中小学逐步建立班级和学校两级家长委员会,以推进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要重视协同育人这一教育措施。可见,家校合作,携手育人己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渐渐成为一种新的育人机制。

著名教育学顾明远先生认为:只有加强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才能实现教育的逻辑一贯和整体化发展,这种逻辑一贯和整体化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然而,在一些城乡接合部地区, 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家校矛盾、家校观念的冲突,导致家校合作毫无收效,家校共育困难重重。可以说,城乡接合部地区的家校合作还有许多困难,如何突破困境,成为了我们巫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家校合作的困境

传统教育时家校合作的片面理解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受附近城市的影响,家长想方设法带着孩子去城市上学,导致学校生源较少。我校的在校生中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父母虽然在附近城市上班,但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学生基本由爷爷奶奶带大,而爷爷奶奶识字不多,他们的传统认知就是孩子吃饱穿暖就好,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学校方面,一些教师也常常认为自己在教育学生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爷爷奶奶属于隔代教育,和他们交流毫无意义,便不愿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教育能力的低下和学校的不作为由于学校得一些学生是单亲家庭,或者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并不具备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能力,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或是推给老师,“老师,你来教育教育这孩子吧,他不听我的话”;或随波逐流,盲目地把孩子推向各类课外辅导机构。此外,由于一些学校对家校合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家长的教育引导,导致许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家长只能在教师的指责中无奈地远离学校教育。

家长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理念不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多数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但他们往往“重智轻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关注。此外,由于有些学生来自于“4+2+1”式的家庭,父母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惯养, 自己还是个大孩子,他们的教育观就是让孩子吃好、玩好、开心就好,对孩子比较溺爱。而这些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和方式都和学校重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合作学习的教育观念是冲突的。而在这样家教的影响之下,学生之间很容易会产生矛盾和纠纷,并可能在家长的无限放大中,逐步扩展到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冲突,最终在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不作为的批判中收场。这样的家庭教育不仅游离于学校教育之外,还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树起了坚壁,在家庭和家庭之间立起了高墙。

家校合作内容和渠道的窄化 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然而,许多的家校合作往往也只是教师单方面的通知,要求家长配合;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则固定在家长会、开放日等时间活动,就连家访也成了敏感话题,因为一些家长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对家访产生别样的解读,为了防止误解,这样的家访也成为了纸张上的记录: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只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是否遵守纪律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使得家长和学生有一种教师在“告状”的感觉,久而久之,家长会感到没面子,而再次竖起家校合作的厚壁。

家校合作的突破途徑

调查问卷,建立家庭信息档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就是意味着家校双方必须统一认识,互相理解,互相协调,步履一致。班级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目标,要让家长与自己的教育方向达成一致,就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状况。在学生入学时,学校会让家长填写一张调查问卷,除了要求家长填写家庭的基本情况,还要求填写清楚学生的接送人和陪伴者的名字与电话,这样学校就能在第一时间内把好安全关,还能清楚地了解到孩子的真正“监护者”。调查问卷中还包括孩子是否需要特殊照顾这样的问题,如果需要请写明原因及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建议。这样的调查问卷,让家长真正感受到学校对每个孩子的关心,愿意打开大门,欢迎他们参与教育的诚意。班主任则可以从这些调查问卷中确定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做到及时给予应有的关注。

交流平台,搭起家校互相理解的桥梁“互联网+”给家校互通开创了新的平台,教师创新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开创班级博客、微信群或QQ家长群,不断延伸家校互通时间和空间。它赋予了家长话语权,为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参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便捷。但它也容易成为家长与家长或者家长与教师之间矛盾升级的导火索,因此教师在这些平台上发布信息时,要反复思量,尤其是与家长就孩子的问题进行沟通时要换位思考,要能共情。共情就是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理解和认同对方的内心感受,能够做到共情,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就多了一份体贴、尊重和真诚,就不会是一味的告状、埋怨,而是给家长支招,提出合理的建议,以达到相互配合,携手共育的目的。这样家长才会由衷地感激教师,信任教师,并点燃起主动教育子女的希望之火,这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此外,教师还要建立并公开自己的班级公众号或博客,并将班级管理、班级动态、学生风采等第一时间展现给每位家长,让他们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及时看到孩子在学校的成长过程,了解到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

家长分享会,开创家庭教育培训的新方式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因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引领,应当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觉主动的行动。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教师在面对有着一定阅历和经验的家长,并对他们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时,应当以充分尊重家长为前提。基于此,我们利用鲶鱼效应组织开展家长分享会活动。“鲶鱼效应”是在各种管理中经常用到的,它能使人产生危机意识,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分享会上不仅有教师或专家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为内容开展的讲座;还有优秀学生家长分享育儿故事,并与其他家长进行讨论和交流;育儿苦水的也可以在分享会上倒倒,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育儿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家长提出的各种育儿问题,确定下一期分享会主题。这种主题来源于家长的家庭教育实践,大大激发了家长自主参与,共同合作的积极性。总之,家长分享会充分发挥了鲶鱼效应,不仅让更多的家长懂得了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家校合作,同时还实现了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改变了家长“各自为政”的局面,充分实现了“破壁”功能,让班级学生家长中的教育高手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尽量为每个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家庭结对,增添家校合作新内容好的教育实践从来不是孤立的活动,而永远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共同分享、相互激励,并最终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之间彼此成全的活动。城乡接合部地区的许多家庭是比较特殊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比例相对较大,笔者所在的班级就有一半儿以上类似的家庭。常常放学后很久,夜幕降临了,还有一些孩子在校门口翘首遥望,等待匆匆而来的家人。学校也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延时服务等,但仍不能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接手班级后组织有空闲时间、关心子女、比较热心服务的家长建立了家委会,并在第一次家委会上,与任课教师和家长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家庭结对。对此,任课教师随即表示愿意与某一个住在自家附近的孩子的家庭结对,这样可以顺便把孩子带回家:家委会成员也纷纷表示愿意与一些确实有困难的家庭结对,一方面帮助这些家庭解决接送等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孩子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家庭正式结当天还举行了小小的仪式,更增添了一分隆重与温馨之感。每月受到帮助的家长会带领孩子们到城里的公园玩,春天放风筝、秋天看菊花……班主任所通过牵线搭桥实现家庭结对,让家长和家长之间因感恩而和谐,让孩子和孩子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让班集体凝聚了向善向上的力量。

亲子活动日,拓宽家校合作新渠道由于班级学生家庭的特殊性,在学校开放日时,我们常常迎来的是学生年迈的爷爷奶奶,学生的父母往往是缺席的。为此,我们开展了亲子日活动,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如“给父母写信”“教爷爷奶奶说普通话”“全家人一起去郊游”等。每每开展这些活动,教师都要求家长将活动照片制作相册或美篇,发布在班级群或公众平台上分享这一幸福时刻。一次次活动和交流,提升了亲子感情,促进了溝通热情,真切地拨动了亲子心弦,弹出了最美的和弦。渐渐地,班级开放日就有了年轻家长的身影。在学生的十岁成长仪式上,有从遥远的南方城市坐飞机赶回来的爸爸、有离异多年从未看望过儿子的妈妈……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家长们也感谢学校,感谢班级,感谢教师,给予他们展示父爱、母爱的机会。在之后的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方案等的征集活动中,这些远在外乡的家长们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主动和教师交流,成了班级管理遥控的新生力量。

总之,孩子的成长与家庭和学校密不可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来说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学校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和谐共进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果这种关系能够健康的发展,将能强有力地推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而家校合作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家校合作,携手育人己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成为一种新的育人机制。然而,在一些城乡接合部地区,家校合作还存在着各种冲突和隔阂。对此,教师应该从调查问卷入手,通过建立交流平台、开展分享会、亲子活动等途径,切实引导家庭教育,以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步调一致,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地培育方式。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若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微、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总之,学校要想方设法破除家校合作的厚壁,做好家庭教育的引导工作,让家校强强联手,共同发挥育人功能,才能更好地、全方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英雄小学)

猜你喜欢

家校家庭班级
班级“无课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恋练有词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寻找最美家庭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