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写作+中华才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

2020-04-27金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金琳

摘要: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汉语写作,增加中华才艺课程,注重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吸收创意写作精华,以“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定位。在教學实践中,构建“面向国际,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汉语写作+中华才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汉语写作;中华才艺;教改实践

近年来,伴随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世界范围内对汉语语言人才、语言产品、语言应用、语言学术等需求大量增加。《2018年度孔子学院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有548家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学堂,5665个教学点,遍布154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12版)明确提出,国际汉语教师应“了解中华文化基本知识,具备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基本能力”,特别是“掌握相关中华才艺,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以中华才艺为传播媒介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与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同等重要。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我们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吸收了创意写作培养创新意识的精华,以“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文科专业。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探索“面向国际,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界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生真正能走上国际汉语教师岗位的人数有限。从河南农业大学三届毕业生来看,走上国际汉语教师岗位的仅限于考上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其他毕业生则多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公司文员等,在国内就业的学生没有走上国际汉语教师岗位的。因此,现阶段完全按专业对口来统一设课,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困惑甚至不满,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一)探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分类培养方案

“2.5+1.5”分类培养,即前两年半时间为大类培养(“2.5模块”),设置共同的专业课程;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实行分方向培养(“1.5模块”)。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1、培养方案。必修课的培养模块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和《汉语教师标准》,开设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语言教学法、汉语写作。体现新文科课程体系的三大模块:知识模块——从语言学习到文化学习;能力模块——双语会话能力与教学能力;素质模块——跨文化交际和学术研究。选修课加强了以下内容:语言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学习策略、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综合素质等。

我校将一部分语言文学课程,由必修课改变为选修课。同时,增设写作类专业选修课。开设与汉语写作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有:诗词格律与创作、新媒体采编与制作、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广告与文案策划等。通过增设写作类专业选修课,形成写作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打造专业核心能力。

2、完善选修课课程体系。选修课分为创业教育类课程和专业拓展类课程。

创业教育类课程包括:海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外经典剧目赏析、跨文化交际、美学、影视艺术鉴赏、中国书法等。专业拓展类课程包括: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词汇语法、说文解字、周易、戏曲文化、古典小说、中华乐舞文化、中国古琴、中华茶道、雅思英语等。

专业拓展类课程包括:一是专业知识拓展。现代汉语语音专题、现代汉语词汇语法专题、跨文化交际等。二是传统文化专题。戏曲文化专题、古典小说鉴赏、诗词格律与创作、周易专题、说文解字专题等。三是传统文化艺术专题(凸显专业特色)。美学、影视艺术鉴赏、中外经典剧目赏析、中华乐舞文化、中国古琴、中华茶道文化等。四是就业实践技能培养和训练。新媒体采编与制作、海外汉语教学实践、广告与文案策划、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雅思英语等。

新的培养方案一是进一步加强外语能力培养,增加了“英语听说”“雅思英语”等课程,外语课程学时数大幅增加;二是强化了汉语言、教学法、教学实训课程的主体地位;三是完善了中华文化才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增加了有专业特色的中华文化才艺类课程以及语言、艺术等技能训练课程。

(二)构建开放的中华文化才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华文化才艺是一个贯穿本科四年教学过程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由核心课程、辅助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三大模块相辅相成,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科学课程体系。

1、创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文化才艺培训馆。河南农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注重加强学生的汉语教学技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投资30万元,建设集学生阅览室、中华才艺培训馆、文化创意工作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2018年,汉语国际教育综合实验室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中原民俗艺术工作室、音乐表演创意工作室、书法绘画室等工作室,购置中国器乐、中华书法、茶艺茶道、剪纸艺术、中华美术、戏曲舞蹈、多媒体教具等多门类基础设备。

2、构建开放的中华文化才艺课程体系。其核心课程包括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汉语语音学(包括朗诵与配音训练)、体育(太极拳、武术)、演讲与口才、饮食文化(包括中华烹饪)、中华才艺等,辅助课程包括中华茶文化、中华礼乐文化等相关课程。实践课程包括经典诵读大赛、书画大赛、演讲与辩论赛、器乐演奏、中华才艺展、民乐晚会等,开设的中华文化才艺类培训课程有中国书法、中国画、中国古琴、中华茶道、葫芦丝、太极拳、戏曲舞蹈等。

二、探索“创意写作+中华才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

写作是人类的一项创造活动和重要技能,具有人生自我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信息传播高效等功用,同时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特别是文科生實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注重创意写作能力、文化创意能力培养和训练

创意写作兴起于美国,经过近百年的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和80多年的学科发展,创意写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发展。根据毕业生实际就业行业多样化的现实情况和社会需要,我们把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文化创意能力作为核心能力来培养。

1、加强各类文体写作训练。写出作品是硬道理。在教学中,首先,加强学生应对社会需要的文体训练,如计划与总结、调查报告、求职与面试文体训练等。其次,强化散文文体训练,散文题材广泛,以写细微、零散的事物见长,写法自由,不拘一格,浸透着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再次,训练学生写读书报告、教案、综述、文学评论、学术论文等等。

2、创办系刊《文苑英华》。当前,创意写作改变了以往的写作秩序格局,新兴的网络文学、广告文案、策划方案、项目报告、新媒体文章等,都是创意写作具体形式。这些文本的作者已经不仅仅是作家身份,而是兼顾文本创意、策划、编辑、推介、传播、营销等环节的创意写作者。

为顺应创意写作时代的发展态势,2014年,汉语言文学系创办了系刊《文苑英华》,为学生学习和创作提供平台。《文苑英华》由汉语国际专业的学生策划、创作、组稿、审稿、编辑和内部印发,提高了学生的审稿、编辑、策划能力。

(二)借助社会资源,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河南农业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聘请专家,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开设了古琴、中华茶道培训等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古琴课由李奎贤担任授课教师。李奎贤现任古琴九嶷派第四代传人,他自幼随民间大儒崔元章先生学习儒家文化,后师承于著名琴家韩廷瑶先生学习九嶷派古琴艺术,并请益于国内多位琴家,对九嶷派古琴学有深入研究。茶艺课程由郭涵信担任授课教师。郭涵信是国家级一级茶艺师,河南省劳动厅特聘茶道专业讲师及培训高级顾问。

古琴、茶艺等课程的开设,不仅培养了学生中华才艺,而且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视野和就业渠道。

(三)打造创意写作实践教学“繁塔雅集”文化品牌

创意写作学不仅培养作家,还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从业人员。通过对中华才艺课程教学实践的调查和思考,我们认为,中华才艺技能培养,不仅是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门才艺技能,还应该让学生深度理解才艺技能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同时借助才艺课程的实践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将才艺转化为文化输出的教学能力。因此,我们通过打造实践教学“繁塔雅集”文化品牌,不断完善“理论文化知识、才艺技能训练、教学实践能力”为一体的中华才艺技能培养模式。

所谓雅集,是古代“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古代正统的文人雅集现场,必须有琴、棋、书、画、茶、酒、香、花等雅文化元素助兴,但吟诗作文是雅集的主角。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唐朝王勃的“滕王阁雅集”,宋朝苏轼、黄庭坚为首的“西园雅集”等,这些雅集无一例外都是以创意诗文为主。“繁塔雅集”借用古代“雅集”的形式,以实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目的,因在河南农业大学的“繁塔”教学楼举行,故命名为“繁塔雅集”。

2019年以来,已经开展了多期“繁塔雅集”。例如:“繁塔雅集”之“古诗书韵”,特别邀请河南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导演、河南省专业声音导师张艳出席活动并主讲古诗词朗诵技巧。“繁塔雅集”之“汉字背后的神奇魅力”,特别邀请刘海清教授讲解甲骨文的由来、历史和特点,引起了同学们对甲骨文的兴趣。“繁塔雅集”之“神奇的青草叶”,特别邀请任鑫娜老师做客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繁塔”教学楼艺术中心,分享“捶草印花”的秘密!在“雅集”实践过程中,策划阶段的文案工作、演出节目排练,“雅集”实施阶段的茶艺展示、抚(古)琴吟唱、拍照录音,“雅集”结束后的新闻稿、总结等都由学生来完成。总之,“繁塔雅集”活动,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也是我们策划的具有“实战性”的创意写作演练平台。

三、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一)受益学生人数有限,需扩大受益面

我们的创意写作实践教学改革,受专业学生人数制约,中华才艺课程都是小班课,学生受益面较小。创意写作的本质是创新思维训练,也是学生强化自我认知、发掘个体潜能的有效训练方式。受教学经费、教学计划、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工作量等主客观因素限制,学生创意写作训练还需要尽可能扩大影响,扩大学生受益面,在小班化教学和受益学生最大化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二)激励机制受种种限制,学生的作品难以发表

写作成果是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的激励器,发表作品作为个人价值实现的指标最能激发人的潜能和成长,也是促进人才成长的激励器。但学生作品公开发表的途径和阵地非常少,我们创办的刊物也只能内部交流,因此,激励效果非常有限。

以互动为特征的新媒体写作是今后重点探索的领域。新媒体写作突出互动,互动的过程是各种声音最为活跃的阶段。互动的本质就是一种媒体的自我赋权,创作主体将叙述的权力分散给读者,赋权于社会底层的公众,自下而上的叙述将互动的圈子扩大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人人皆为作者”。今后,我们将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交流平台,让学生作品呈现在自己的写作圈子中,最终获得社会认可。这样的新媒体写作过程,一方面体现写作教学的成果,一方面又反过来激励学生继续写作。现行的创意写作实践教学平台“繁塔雅集”,在内容的创新、形式的规范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工坊制”在西方历时百余年,是行之有效的创意写作培养方法。国内大学也纷纷实践探索。例如,浙江理工大学的“工坊制”写作人才培养机制,就卓有成效地培养了众多的创意写作人才。“工坊制”写作人才培养机制及其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既拓宽了写作人才培养路径,又提供了新的创意人才孵化可能,对写作课程的改革具有示范意义,对高校文科教育以及国家创意人才培养也有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 刘常兴)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
跨学科视野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思路再探讨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研究
高校转型背景下的跨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日语音差异教学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之书法教学研究
试论英汉词汇对比分析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