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0-04-27杜春峰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杜春峰

摘要:焊接在我国工业制造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核心技术。当前社会对焊接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所以身为人才输送基地的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发展服务。

关键词:高职   焊接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制造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焊接技术的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探究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方式,为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已迫在眉睫。

一、当前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第一,认知程度不深。焊接是一份不起眼的工作,很脏很累,家长都不希望孩子从事焊接工作。基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生源始终处于不稳定的态势。尤其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不愿意就读焊接专业。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招生数量连年扩大,但因为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大多数学生都滞留在操作层面,很难上手复杂的工艺类型。

第二,校企合作不顺畅。校企合作是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模式,也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最优方式。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合作不顺畅,造成了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另外,教师没有及时了解企业最新设备和工艺技术,不能对学生进行现代化教学,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育进程。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高职院校焊接專业的技能性特征明显,操作复杂,这对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水平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有所成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教师没有达到这类标准,所以要聘请具备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教师门槛提高,就出现了很多临时教师,这严重阻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二、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观念改变

家长对高职院校焊接专业存在错误认知,所以校方要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向学生家长传达焊接专业的应用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让家长群体了解焊接专业的特点,以及对社会、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真心地支持学生学习焊接知识与技能。没有焊接,就没有那些闻名中外的建筑,焊接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和高素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将操作、管理、工艺作为基本教学原则,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己任。

2.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之间的合作,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保障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培养综合型人才铺平道路。其实,高职院校可以按照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企业提供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各类政策支持为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和机会。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职院校的实训压力,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和企业间关系融洽,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承接相应的企业任务,为高职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3.双师培养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若想提升教学成效,务必要重视教师的素养提升和能力培养。现在,高职院校亟待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育焊接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根基。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教学培训活动,或者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师群体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高职院校也可以安排教师进行顶岗实践,在实践中和工作人员交流心得与技术,吸引优秀经验,并传递给学生,提升教学实践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宣传理论知识,提出企业发展的看法和意见,促进企业的进步。

4.教学创新

在高职院校焊接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将学生视为焊接教学的主体,注重全方位地培育学生,筛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适时融入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易于理解焊接知识,加深记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三、结语

在高职院校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强劲的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岗位上“大展拳脚”。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实践学习氛围,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学结构,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和表现机会,满足企业、国家、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维娜.“岗课证相融通,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船舶焊接技术专业为例[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6,(5).

[2]沈亚仁.职业学校基于一体化教学的焊接专业教师能力体系分析[J].焊接技术,2014,(1).

[3]夏琦男.从百万培养费的焊接金牌,谈职业院校焊工培养成本[J].科技与企业,2016,(11).

(作者单位: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