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列小说扩展了微型小说的空间

2020-04-27相裕亭

金山 2020年4期
关键词:盐河威风纪事

2000年的春夏时节,我在一天晚饭后,忽然接到时任郑州《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杂志总编辑杨晓敏先生的电话。

那时间手机还没有普及。

印象中,当天晚上我是坐在床头,通过座机与杨总编通话的。通话的期间,床头的台灯上好像还覆盖着一块灯芯绒的红棉布,室内的光线显得柔和而又温馨。

杨总编在电话中告诉我:“你的这组微型小说(其中有《威风》《嫁祸》等),已经不是量的递增,而是质的飞跃。”

惊讶之中,我连声问:“是吗?你选中几个?”

那一组稿件,是由时任《百花园》责任编辑的任晓燕提交上去的。这就是说,稿件到杨总编手中,便是终审——可以拍板定案了。

杨总编说:“我这边暂时先发你两个。”并告诉我,是那一组微型小说中打头的两篇,即《威风》与《嫁祸》,另外几篇,他让我改投其他刊物。

随后,《威风》与《嫁祸》便在《百花园》2000年8期上刊发出来,紧接着,那两篇微型小说被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文摘》整版选载。《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传奇传记》等相继转载。

至于,那篇《威风》后来给我带来多少荣誉,暂且先不表它。这里,只说杨总编给我“打回”來的那几篇“退稿”,团在我手中几天后,我便“打包”寄给了吉林的《短篇小说》杂志。

我当时还属于发稿的“乱撞”时期。

令我感到惊喜与意外的是,在我把那组“退稿”打包寄给《短篇小说》后不久,便接到责任编辑何为老师的回信。信中,何老师告诉我,他们主编看了我的那些“盐味小说”以后,决定给我“打包”编发出来,并问我手头是否还有类似的稿件。

当时,我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那时间,尽管我手头已没有“存货”。但我在回答何为老师的时候,竟然脱口而出,说手头还写了很多,并信誓旦旦地说——我还在不断地续写。

何老师说:“那你就陆续寄给我吧。”

随后,《短篇小说》便以每期6个页面,给我开辟了一个《盐东纪事》的微型小说专栏。我一口气在《短篇小说》上连载了17期(山东作家邢庆杰看我在那家杂志上连续发稿,竟然打趣地问我与编辑是什么亲戚?可他哪里知道,时至今日,我都没见过那家杂志的责编与主编)。

2002年冬天,时任《小小说月刊》主编的赵禹宾,在编发了我的几组“盐味”系列微型小说之后,直接约我到石家庄,要为我的“盐河系列”微型小说出一期“增刊”,这便是后来的《大盐东和他的女人们》(即《盐东纪事》)。从那以后,我的“盐味”小说,便打上了“盐河系列”的微型小说烙印。

应该说,这个“烙印”,要归功于《小小说月刊》。

后来,杨晓敏先生就我的“盐河系列”微型小说,专门在《文艺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说——

相裕亭在同一背景下,围绕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民俗掌故、世事变迁,一口气创作了数以百篇计的作品。由一鳞一爪到片段组合,貌似拙朴实则匠心独运。在微型小说写作上,大有开先河之功。众多故事,各自的叙述交代不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描写各异,使大盐东及各色人等本来就复杂多变的人物塑造得丰满传神,这一系列作品的容量,绝不亚于一个长篇小说的架构(见《文艺报》2007年12月1日)。

从那以后,也就是自《威风》及《短篇小说》上的连载之后,我的“盐河系列”微型小说,便一发而不可收。

之后数年里,我先后在《小小说月刊》《小说月刊》《北方文学》《青海湖》《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南方日报》等国内十几家报刊上开辟了“盐河系列”微型小说专栏。

回顾我写“盐”、我写“盐河系列”微型小说的得与失,想写在纸上的感悟,大致有这样几点:

一、我为什么要写盐,并把“盐味”的微型小说写成“系列”

我曾在一篇创作谈里写道:我老家那个小村离海边不远,童年的时候,我整天跟着比我大一点的孩子,到村东的大海边去拾海菜、挖海贝、偷渔船上欢蹦乱跳的鱼虾。我亲眼目睹了原始的木制水车“吱呀吱呀”兜水浇灌盐田的景致。那场景如同母乳一样,印记在我的脑海里了。这或许是我后来写“盐”的“胚胎”,或称之为写“盐味”微型小说的“萌芽”。

大学读书期间,我莫名其妙地迷上了明清小说,如同当下的“追星族”一样,几乎是每天都“泡”在图书馆里,沉浸在那种“推窗落杆”的男欢女爱里。什么《卖油郎独占花魁》《武二郎斗杀西门庆》《明月和尚度翠柳》等等,我都烂记于心。我曾一度怀疑我的青春期出了问题。但我不知道那时间的阅读,为我以后写《旧事》、写“盐味”的微型小说,储存了丰厚的“土壤”。

大学毕业以后,我在油田短暂地工作了两年(我是学石油的),便回到我现在居住的古城海州。这里,有吴承恩笔下的花果山(文化底蕴深厚);有日进斗金的徐圩盐场(史称淮北盐场);晚清时曾出过一位进士沈云沛,后出任邮传部的侍郎(相当于现在的铁道部、邮电部的副部长)。小城里拥有五大家族“殷、葛、沈、杨、谢”,他们既相互联姻,又相互争斗;既有经商发财的,又有做乡绅、当大官的;他们因权势、因地位、因金钱、因女人、因海盐,相互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人生大戏。

说不准是哪一天,《威风》中的大东家,便在我的案头跃然纸上。随之,我写出了一组又一组的“盐味”故事。

最初,我不知道我写的那一组组盐味小说叫“系列”,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我会写什么“系列”。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看到了我写《威风》的时候,那位威风八面的大东家连个姓氏都没有(湖南工业大学的教授张春,就曾问过我为什么《威风》中的东家没有姓氏,而后面的续篇里又定格为吴三才)。这就是说,我最初创作《威风》的时候,可能就是想写个《威风》拉倒了。

但是,我没有料到,当我写完《威风》以后,脑海里那个阴沉、冷漠的大盐东形象,怎么也挥之不去。以至于时年正读小学的女儿,看了我的《威风》再联想到我整天板着个脸与家人说话时,便悄悄地告诉她妈妈,说我已经沉浸在那个大东家的世界里了。

是的,那段时间我整天想着《威风》中的那个大东家。但我一直不知道怎样去拓展那个“做盐的生意,不问盐的事”的大东家。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家影楼里的“人像摄影”,同是一个“美模”,摄影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拍摄,所展示出的“美姿”,皆有動人之处。

那么,我《威风》中的那位大东家呢?

他的正面照(《威风》)虽说好玩,何不再给他来一张侧面照、背影照,左边照、右边照。再者,大东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周边有盐商、官人、土匪、市井无赖,以及耳鬓厮磨的妻妾儿女,何不让大东家与他们来个“合影”。那样,不是更加丰满了大东家的生活。于是,我便拓展思路,想象、谋划出大东家身边的人与事,一连“拍”出了《大厨》《跑鲜》《吃客》《斗羊》《打牌》《玩玉》《赛花灯》等一长串的“系列照”,并将他们一一镶嵌在大东家的“画廊里”,形成了后来的“盐河系列”。

二、系列小说拓展了微型小说的发展空间

按照“学术派”的说法,微型小说要控制在1500字以内;即使按照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条款的框定,微型小说的字数也不得超过2000字。

那么,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既要用小说的语言结构,又要穿插进叙述与描写的小说要素,还要颇为智慧地写出耐人寻味、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令人拍案惊奇的故事来,不亚于让舞者戴上镣铐去表演。

如何让微型小说的“舞者”挣脱镣铐,尽情表演 。“系列微型小说”便解决了这个难题。

前面,我提到“系列微型小说”可以像拍人物照那样,前后左右,从各个方面来完整地体现一个人的身姿与美貌。同时,“系列微型小说”还可以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来“戏说”人生。譬如我的《盐东纪事》,其主人公大盐东吴三才,与官人斗、与商人斗、与日本人斗、与家中的妻妾们周旋。但他始终活跃在我的“纪事”之中。

再者,系列微型小说既可以写一个人的一生,如《盐河人家》《盐东纪事》,都是一个或几个主人公一贯到底的;也可以去挖掘一个地域的文化积淀,如张晓林的《宋朝故事》历数了大宋的达官显贵、才子佳人,杨小凡的《药都人物》浓墨重彩了市井百态,还有聂鑫森的《湘潭故事》、孙方友《陈州笔记》、冯骥才《俗世奇人》皆可谓抖尽了一方风流。

上述称之为“微型小说精品系列”丛书(见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7月版),都是单篇微型小说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构架”。由此可见,“系列微型小说”在微型小说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三、“系列微型小说”的弊端所在

山东作家宗利华,看了我的第一部“盐河系列”微型小说《盐东纪事》之后,挥笔写下了万字评论,题为《直击相裕亭的大盐东》。文章中,宗利华掐中要害,“直击”我的《盐东纪事》“杀人”太多了。

是的,在我的系列微型小说《盐东纪事》中,大东家枪杀了管家陈三、仆人大壮、乡邻田嫂;栽赃陷害了马夫田九;逼死了三姨太、兰叶、红袖等等。这些人物,或许是因为某一个章节的需要,或许是我的微型小说进展到那一步时,确实需要他们去赴死。所以,我便安排一个场景,送他们踏上了“归途”。

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死去后,叙述的“动力源”就失去了。这对于单篇微型小说来说,就此结尾也就罢,可放在一个“系列”中就欠妥当了,因为后面的故事里还要用到那个人物,这就给“系列”设置了“障碍”。例如,我在《盐东纪事》中的第二个章节中,安排管家陪着东家雪天去盐场打猎,从中将管家一枪打死了,就那个单篇而言,那篇微型小说的构思是精巧的,刊物发出来以后,被多家报刊选载。可放在“系列”里,后面还要用到管家怎么办?不得已,我只好又“请”出大太太房里的一个当家丫头兰枝出场,尽管这样又启动了一个“管家”,推动了小说情节继续往下进展。可从通篇布局上来看,显然是留下了“斧痕刀砍”之伤。这为弊端一。

弊端之二,鉴于“系列微型小说”的特定设置,其地域、场景的描写过于雷同。因为,微型小说是以“系列”往前推进的,其故事的发生地,都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如莫言的“东北乡”、孙方友的陈州、杨小凡的药都,这些看似真实,实则虚实不定的地方,每每在小说中出现,作者在描写场景和风物时,不经意间便会“重蹈覆辙”。

弊端之三,人物性格千面一貌。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我自己的“盐河系列”。

我的“盐河系列”微型小说中,只要一出现大东家,或更加准确一点说,只要是大东家吴三才一出场,他总是显得那么智慧、阴冷、威而不露。这个问题,如同车辆进入高速公路,你的车速就不能低于60迈,否则你就违章了。而我写大盐东吴三才那个人物时,已经把他塑造成那样一个性格刁钻的形象,要想让他改变做派与性格,那就不是我笔下的大东家了,这也正是“系列微型小说”所难以回避的“短板”。

此外,我还想说一点题外话,眼下的“系列微型小说”,已经蔚然成风、缤纷多彩。就我所目及到的有:“海军往事系列”“热河旧事系列”“盐庄旧事系列”“动物系列”“乡村传奇系列”“魔幻系列”“官场系列”“野三坡系列”“苇子沟系列”“羊凹岭系列”“乡村野趣系列”“三岔口系列”“镇长系列”“豫北乡下系列”“乡村字典系列”“康百万系列”“思辩系列”“惮系列”“城市系列”“袁店河系列”“黄泥湾系列”“相思湾系列”“平原诗意系列”“大厂系列”“美人迹系列”“老街系列”“海爷系列”“华光四系列”“花小妮系列”“异乡人系列”“娄城系列”“湖城系列”“河上有风系列”“北漂系列”“朋友系列”“青春系列”“古典情怀系列”“青春阅读系列”“现代笔记系列”“梨园系列”,网上还有“风流少妇沉沦系列”,等等。

怎么说,咱们都是“系列”的同行,但愿我们经营好手头的“系列”,千万别让“系列”这块牌子,在咱们手中“演砸”了。

猜你喜欢

盐河威风纪事
海西盐河古今谈
淮安盐河街道强基固本保平安
“威风”的教训
不许出声
正月纪事
忆故人
最威风的王国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淮北盐河考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