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生的文庙

2020-04-27蔡飞跃

散文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庙泉州

蔡飞跃

大明天顺年间,一位少年小手牵着他父亲的大手,跳入泮宫碎步朝前走。少年生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泉州城西曾井铺(今鲤城区孝感巷)人。这是他第一次到府文庙,人来人往,场面壮观,神色有点慌张。他来不及看清棂星门、乡贤祠的景致,来不及看清掠过古榕上空的留鸟,懵懵懂懂走进明伦堂。因晋江县衙几个朝代置于府城,晋江县学亦设在府城。贪图路近,他没到东门晋江县学而上府学开笔,美美地享受着府城学童的福利。

开笔礼是隆重的,一脸稚气的少年动作有点机械,在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明智的庄严仪式中,学着训导师的样子启蒙描红。

我的想象不失浪漫,亦合乎情理。

少年学名蔡清,字介夫,幼时从名师学易,晚年以精通易学名扬全国,他的学说早期主张“静”,后期则主张“虚”,并以“虚”名斋。学者称其为虚斋先生。有资料记载,蔡清是建造洛阳桥的宋代政治家、书法家蔡襄的宗裔,我坚决认同。举个例子,我们家族是从泉州菜巷迁至下南安的,这条古巷因宋代出了个丞相蔡确而取名蔡巷,后讹称菜巷。按理说,我们的先祖是不难确定的。只因蔡确的形象曾经不太正面,我们家族舍近求远,认了仙游县忠惠公蔡襄为祖宗,奉“忠惠传芳”为堂号,风风光光地刻在家祠的门楣上。我曾经在孝感巷蔡清故居与两位守厝老人闲聊,知道他们是济阳蔡,与我同出一脉。

如此一来,我与蔡清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他直呼其名有点不恭,称他虚斋公显得酸气泛滥,面对蔡清故居厅堂那块“明理学名臣虚斋蔡先生神像”的木牌,一闪念,我觉得称他“先生”自然、亲切。

先生成年后知晓,府文庙“左学右庙”,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大成门三开间,左为金声,右为玉振,三门连成一体;东畔有明伦堂,西有泮宫、乡贤名宦祠及状元祠,彰显大文庙的气度。先生还知晓,唐玄宗执掌皇权的后期,鲁司寇庙(文庙前称)建在州衙迤西(今威远楼一带),官府周边人多声噪,与文庙的静肃不协调。宋代大平兴国元年(976年),郡守乔维岳迁建府文庙于三教铺(今址),过了六年,太守孙逢吉续建府学。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在原址重建东学西庙,文庙与明伦堂是生员的学堂。晋江县学最初附建在府學以东,多年以后,县学迁建东隅行春门衮绣铺。

勤奋好学的先生,曾在东郊云谷山云谷室、县学、府学读过书,担纲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个个满腹经纶。科举时代的耕读人家,遇上子侄上县学、府学读圣贤书,无不像祖坟冒青烟一样雀跃欢呼。家乡的文化熏陶,先生常年手不释卷。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25岁的先生乡试中解元。乡试是省一级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相当于高考省级状元。日子一天天过去,七年后的曾井铺蔡府张灯结彩,京城又传来先生高中进士的捷报。

泉州府学这所治学严谨的官方教育机构,把先生调教得醉心钻研学问。考中进士意味着接近端上金饭碗,多少人欣羡的好事先生却不感冒,心里净想设帐讲学。谢了圣恩,索性称病乞假归梓。儿子是母亲的依靠,儿子是母亲的希望。先生的母亲愀然不悦,望子成龙的情绪溢于言表。可以理解,传宗接代、光宗耀祖往往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期许。先生赶忙装成迷途知返状,悄然藏掖念想,紧赶慢赶上京候任去了。

文人毕竟是文人,虽说先生淡泊名利,但心存府学恩师教诲的做官为民的觉悟。一旦走马上任,做起事来从不含糊。他坚守廉洁无私、刚正不阿的底线,为官亮点熠熠闪光:荣任吏部稽勋司主事时,举荐刘大夏等三十多位有德之士担任要职;庶吉士邹智为人耿直,因议论政事恼怒皇上获罪入狱,随时有生命危险之虞。先生自忖份量不足,请求知友刑部尚书何乔新上疏刀下留人,孝宗皇帝准奏,邹智死罪幸免。先生一生两袖清风,目下的故居还是朋友和学生在他去世那年集资兴建的,身正不怕影歪,先生为官不忘使命,数次上疏弹劾贪官榨取民脂民膏、贪图享受的劣迹,诤谏整肃朝纲,引爆死寂的官场。

关乎儒学的事,先生总是身体力行,在江西提学副使任上,公务之余到南昌府学及书院授业,他乐而不疲。白鹿书院是大儒朱熹讲过学的学堂,年久失修,先生授课时看了心疼,他奔走募资,将其修葺一新,延续这座著名书院的文脉。

先生的尊孔意识,是在泉州府学提高的。任何挑战“至圣先师”尊严的言行,他都不惜与之反目。还是在江西,还是在提学副使任上,宁王朱宸濠是世袭藩王,平日不可一世,目中无人,承袭父职后立下一条规矩,属下每月初一、十五朝宁王,次日进文庙拜孔子。在先生的心目中,孔圣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不畏权贵,对于宁王胡作非为的作派敢于鄙视,宁愿辞职,坚持先拜孔子后谒宁王。他的正气,令同僚为之侧目。

先生当过京官,任过南京文选司郎中、江西提学副使,仕宦几个地方,但回报家乡的念头始终萦绕心上。无论病假归家,还是为父母守孝,他一边教授生徒,一边著书立说。讲学时“有志之士,不远数千里从之”,在他教诲下,“出其门者,皆能以理学名于时”。有著作传世的陈琛、易时中、赵灵、蔡烈、王宣、夏良胜等名士,都出自他的门下。先生的学生没有辜负期望,教导的学生不乏精英才俊,比如易时中的学生王慎中,列嘉靖八才子之首;比如王宣的学生俞大猷,是横扫倭寇的名将……他们都是闪耀中华史书的星斗。

蒙引楼在泉州西街裴巷口,是先生著书的作坊。《易》是五经之首,学问深不可测,为发扬光大,在先生的倡导和影响下,泉州李廷机、苏浚、郭惟贤、林希元等28人在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人称“清源治《易》二十八宿”,有思想的人聚在一起,思想益发深邃,他们出版论著九十多部。清代北京“泉州会馆”悬挂一副对联:“清紫葵罗钟间气,蒙存浅达有遗书”。对联是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探花黄贻楫撰的。其父黄宗汉清道光乙未科殿试二甲29名,官居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晋江县三十六都(今丰泽区法石)人。黄探花的上联称颂泉州的清源、紫帽、葵山、罗裳四大名山钟灵毓秀,下联的蒙、存、浅、达,指的是先生的《四书蒙引》(40卷)、《易蒙引》(38卷)林希元的《易经存疑》、陈琛的《四书浅说》、苏浚的《四书达说》等泉州明代重要著述。“蒙引”就是用道理转化新学生员的思想,达到发挥创造才智的目的。随着“《易》学社”成员九十多部著述问世,清源流派举国同赞,时人每谈研《易》,必言晋江,先生的理学地位提升到重要位置。

先生自认是朱熹理学的继承人,后人公认他是发展朱熹学说的功臣。先生的思想体系是在明初心学派的论战中完善的。有感于朱熹学说是圣贤本旨的经传,继承、捍卫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先生对朱熹的《四书集注》认真解读,编著了《四书蒙引》,明清时期开科取士,规定《四书集注》为考试的标准答案,先生力倡的功劳巨高。

明正德三年(1508年),朝廷起用先生为国子监祭酒,可惜刚接到任命书,先生便病逝泉州家中,葬于城东桃花山祖坟,是年56岁。明万历年间,佥都御史詹仰庇为他请封谥号“文庄”,大学士李廷机为他请赠礼部左侍郎。泉州立有“文明教化”石牌坊20座,先生占了3座,体现家乡对于这位朱熹之后的理家大家的推崇。

泉州是朱子过化之地,人称“海滨邹鲁”,十室之间必有书舍,大街挤满儒生,小巷书香飘浮,士子互相勉励攻书,尚儒之风影响台湾诸岛。文庙府学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泉州历代2428人中文进士,其中文武状元10人、榜眼20人、探花8人。任过宰相、尚书的士人各有25名。此等壮观气象,府学居功至伟。先生之后,理学名士辈出,程、朱理学传播更为广泛。府文庙西侧的蔡清祠、庄际昌状元祠,以及乡贤名宦祠,诠释着文化之都对于文化人的敬重。

曲阜文庙规模仅次于北京故宫,从祀的“四配”“十二哲”“七十九先贤”“七十七先儒”都是中华杰出人物。清雍正二年(1724年),先生从祀曲阜文庙,列西庑先儒第七十位。

获此殊荣的泉州籍儒生,可谓凤毛麟角。先生生前是否拜过曲阜文庙不重要,重要的是,二百多年来,在这座千古一庙里,先生接受过千千万万的书生礼谒。我们为先生骄傲,更应为泉州府学培养出众多出色的生员骄傲!

风雨沧桑,许多文庙消失于尘埃中,孤独地站在史籍的角落。泉州府文庙是幸运的,凭借历代众多热心人的倾力保护,时下不减当年的气派,并以东南地区最大的同类建筑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海闻名。先生站在府文庙上空的云朵上,捋须常笑。

猜你喜欢

文庙泉州
泉州
泉州之旅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康熙朝文庙从祀争论中的经学逻辑与理学逻辑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泉州九仙山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