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本职教课程衔接体系构建探析

2020-04-27崔玲玲赵文平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职业能力

崔玲玲 赵文平

【摘 要】比照国际上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式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我国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的实质内容是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接续,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的框架要素和课程内容的进阶化,在实践中需要把握的实施要领:科学划分职业发展阶段,把职业能力作为编制课程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

【关键词】职业能力发展;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衔接;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0-0014-05

【作者简介】1.崔玲玲,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天津,300222)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2.赵文平,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天津,300222)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德国职业教育。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随即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要想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就要人才先行,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培养人才。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中可以看出体系建设的政策思路非常明确,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透过形式衔接,实现深层次的衔接,抓住课程核心,构建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实质的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

“中高本衔接”指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三个教育层次之间人才培养衔接贯通。目前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多样但标准不统一、规模不大,专业衔接日益深入但对应度不高,课程衔接内容重复不深入,衔接程度待深化等。对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思考,提升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的实质是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接续

对国际经验进行概括发现,核心阶梯法、单元衔接法、分类衔接法、直接衔接法和学校衔接法等课程衔接模式存在一定的共性:一是从贯通课程体系入手,着力实现中高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衔接;二是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三是中高本职业教育协调一致,逐级分类培养;四是把职业资格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融入中高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对中高本职业教育的贯通衔接予以保障。课程体系要从形式衔接转向实质衔接,可借鉴国际经验把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为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核心。职业教育的接续培养依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核心内容是贯通中高本教育(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职业能力的接续培养。[1]

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是一种技术获得模型,由美国学者休伯特·德雷福斯和他的弟弟斯图亚特·德雷福斯共同创立。他们认为人类技能获得有七个阶段模型,分别是:新手/初学者(Novice)阶段、高级初學者(Advanced Beginner)阶段、胜任(Competence)阶段、精通(Proficiency)阶段、专家(Expertise)阶段、大师(Mastery)阶段、实践智慧(Practice Wisdom)阶段。[2]前五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如表1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接续建设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与积累过程,而是从胜任简单工作任务到胜任复杂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过程,因而课程设置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职业能力发展与知识学习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所以课程设置要具有层次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理论能够为我们探索构建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基于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中高本课程衔接的框架要素及内容进阶

(一)基于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中高本课程衔接框架

以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不仅要求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各个阶段的课程体系设计与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相吻合,而且在每个层次内部的课程设计上都有清晰的逻辑体现。

首先,要摒弃效仿普通教育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做法,运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技术对若干职业的能力发展阶段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剖析,得出在职业发展各阶段职业能力的结构与内容。其次,据此开发设计出中高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课程组织编制原则,编写能够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中高本衔接课程内容。最后,将体现不同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与中高本职业教育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相结合,以适当的教学形式和课程实施过程,让处于不同职业教育层次的学生通过修习课程获得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与职业能力水平发展相应的凭证(如图1所示)。

(二)基于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的内容进阶

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内容设置要与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特点相适应,在课程内容横向设计上凸显整合性,纵向设计上凸显能力发展的阶段性、连贯性。

第一个阶段属于职业入门教育,主要帮助学生认识本职业或专业的基本工作内容,建立一种初步的职业认同感。[3]这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定向和概况性知识,通过对学习资料的阅读、视频课件或者实物作品的呈现,学习者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正在学习的专业和课程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能够按照操作规则和操作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但这种操作不具有灵活性。

第二个阶段的课程主要学习关联性知识,向学生呈现大量的职业任务情境以及操作解决流程。通过对第二个阶段课程的完满学习,他们的能力发展大致处于有经验的初学者阶段。

第三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是问题应对与计划性知识。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要求,以已学到的知识为基础,合理规划、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和操作程序。在学习第三个阶段的课程之后,学生的能力大致发展到胜任的专业人员阶段。

第四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情境辨别与视角选择知识。学生在这一阶段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逐步形成了技术操作思维和职业信念,另一方面能够应对工作任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件。学习者通过这一阶段课程的学习,职业能力水平大致达到精通的专业人员阶段。

第五个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基于经验的专业系统性知识。经过这一阶段课程学习与训练的学习者,差不多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问题解决风格,再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与磨砺,就能达到专家水平,能够运用丰富的经验系统地解决问题。

按照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的中高本课程衔接设计,能保证职业能力发展逻辑上的连续性,同时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整体性。课程设置应厚基础、重交叉、强能力,不同教育层次的课程内容应体现职业能力级别上的差异。以机电专业为例,中职层次的学生可开设如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加工工艺与操作、线路气路的接线等概论性基础课程,同时适当涉猎一些关联性知识;高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中职课程基础上开设以问题应对与计划性知识为主的课程,辅以情景辨别与视角选择性知识,如图纸的绘制、机械和电气的调试等方面的课程;本科层次的学生已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操作技能,需要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系统化,可开设具有开发能力的应用型课程如机械结构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相应地,各层次职业资格的设置也是有能力水平的差别但又相互衔接,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阶段和职业教育的学习层次区分。

三、中高本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实践要领

(一)科学划分职业发展阶段

如果要设计培训计划和开发培训材料以促进学习者高级技能的获得,对技能表现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了解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每一个阶段都必须确定学习者已经获得了什么能力,以及他接下来将获得什么更复杂的能力。[4]那么,如何对职业发展阶段做出准确划分?这是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发展阶段课程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上海市的开发经验。他们应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技术,建立了中高职职业能力标准,开发了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先区分不同层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该面向的工作岗位;如果工作岗位不能完全区分,就进一步从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任务进行区分;如果工作任务不能完全区分,就从胜任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区分;如果职业能力还不能区分,就从对职业能力的学习水平要求进行区分。这些区分应由企业的岗位专家来完成。[5]为了能够对职业能力发展阶段进行准确评定,需要设置一个主管机构,组建若干个由岗位专家组成的职业发展阶段测评与职业能力开发团队,与校企行人士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对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专业设置乃至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审视调整,使中高本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既目标一致,又体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阶段性。

(二)设计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的课程范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从过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组织范式转为以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组织范式。因此,课程应基于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实际工作环境中的任务并达到专业标准所规定的能力要求。[6]这要求职业学校要将职业能力作为专业课程组织的指导原则,课程结构与职业能力提升、职业发展阶段同构,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使学生通过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获得职业技能与素养,为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发展是复杂的,需要若干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若干次工作任务操练经验的积累,乃至多学科知识的共同积淀才能形成。而无论从事哪种职业都需要多种职业核心能力和若干职业辅助能力,因此课程结构与职业能力的准确对应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和学分互认制度

构建基于职业发展阶段的课程衔接体系,要做好两方面的前提性工作。一是尽可能地健全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是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内知识技能的资格凭证,是专业技术技能的衡量标准,具有普遍性,可用于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作为学习的阶段性成果。与学历挂钩的职业资格标准要兼顾层级差异,细化每一阶段中职业知识、技能与素养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同时,为了减少可能产生的重复学习,建议推行教育类型、层次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学分互认制度。学分的互认和转化可以使中高本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深度融合,同时利于学生在院校、专业之间的有序流动,推动他们职业能力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青青,施复兴.贯通“中高本”职业能力接续培養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3-16.

[2]Hubert Dreyfus. How Far is Distance Learning From Education?[M].Evan Selinger,Robert P. Crease, edited. The Philosophy of Expertis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6.

[3]赵文平,郭思彤.职业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构建[J].职教论坛,2016(18):5-10.

[4]Stuart E. Dreyfus, Hubert Dreyfus.A Five-Stage Model of the Mental Activities Innolved in Directed Skill Acquisition[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1980.

[5]徐国庆.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7-191.

[6]J. J. Joaz, L. M. Richards. A Curriculum Plan to Develop Training Professionals[J].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77(31):22-24.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职业能力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