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脾脏切除病人术中低体温及术后复苏期的影响
2020-04-27李凌
李 凌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00)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是脾脏相关的多种疾病非常有效的常规外科治疗方案,在临床是已成为广泛共识[1]。体温过低使得患者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多个系统均会受到低温刺激,这会使患者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或者寒颤等并发症概率提高,显著增加了患者术后风险。因此,有效的保温措施干预对于降低LS患者术中低体温及术后风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目前,临床上关于腹腔镜术中围术期复合保温的研究是一个热点[2],而关于腹腔镜脾脏切除术中复合保温方面的研究则非常有限,尚无报导。本研究中对本院试验组LS患者给予复合保温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人。对照组患者男42例,女38例;平均(35.51±4.32)岁;平均体重(60.20±14.92)kg,入手术室体温(36.20±1.78)℃,手术时长(2.12±0.21)h;试验组患者包括男47例,女33例;平均(34.36±5.22)岁;平均体重(63.64±12.42)k g,入手术室体温(36.46±2.16)℃,手术时长(2.13±0.18)h;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入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术中为平卧体位且肛门不需其他操作的患者;②术中无大出血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能耐受且愿意配合温度探头进入肛门的患者。排除标准:①术中体温异常者(>38 ℃或<34 ℃);②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抗精神病药品;③伴随精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类疾病等合并症患者;④腹腔镜转为开腹手术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温护理模式。手术间室内温度区间设置为22~24℃,湿度设置为40%~60%。患者术野外身体需使用保暖手术巾进行覆盖。术中输入的液体和血液均为常温。消毒液及冲洗液无特殊处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复合保温护理模式,具体包括:(1)控制外环境温度。在患者入手术室前30 min保证室内温度在22~25℃区间,湿度在50%~60%间,并在手术床上放置可控温的循环水毯,水温预设为37℃。当进行皮肤消毒及麻醉时,手术室温度适当上调3℃左右,消毒剂预热至40℃方可使用,在铺设无菌单前需在术野外覆盖充气式可控温保温毯。手术开始后室温保持在22~24℃间,并将循环水毯的温度和术野外覆盖的充气式可控温保温毯的温度调至38℃。(2)控制内环境温度。待麻醉后需将湿热交换器连接气管导管,将CO2预热至体温后启动全自动灌注CO2气腹机。此外,在使用输注液体以及冲洗液等前,均需提前加温至体温左右为宜。
1.4 观察指标
待肛温探头连接至生命体征监护仪后,将探头深入肛门约6 cm测取持续肛温。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多个时间点的肛温(入手术室时、手术开始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试验数据采用双人核对录入方式,并基于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解析。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检验水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的原始肛温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试验组在手术开始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等多个时间点的肛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核体温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核体温比较(℃,±s)
组别 n 手术开始30min 手术开始60min 手术开始90min 手术结束时试验组 80 36.53±0.62 36.30±0.65 36.11±0.72 36.10±0.56对照组 80 35.96±0.45 35.72±0.38 35.38±0.61 35.23±0.85 t值 3.575 4.365 4.063 4.843 P值 0.001 <0.05 <0.05 <0.05
3 讨 论
腹腔镜下进行脾脏切除术难免产生牵拉反射和巨大的疼痛刺激等,患者需要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手术。然而,全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抑制,机体对体温的调节能力显著下降。患者在全麻状态时,因下丘脑的体温冷反应阈值能骤降至34.5℃,患者容易发生术中低体温并发症等[3]。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核心温度的变化区间通常相对狭小,而区间变动较大则非常容易导致发生血管收缩或舒张等。全麻状态下,人体的核核心温度的变化区间会比正常生理状态时高20余倍,使得机体温度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全麻手术时,需要重视手术室温度、术野外大片皮肤暴露、消毒液、灌注CO2以及冲洗液等因素均能对机体温度产生影响。
所谓复合保温护理,则是基于多个时间点的手术室温度调控,防止患者皮肤与室温存在过大温差而皮肤辐射和对流散热量降低等。建议使用循环水毯以及充气式可控温保温毯,在室温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热环境,降低患者皮肤热量散失。消毒时注意提前预热消毒液,实现等体温消毒,尽量避免因低温的消毒液消耗患者皮肤表面热量,避免了因使用低温消毒剂带走皮肤表面热量。在内环境方面,建议使用湿热交换器热化气体,预防低温气体导致呼吸道散热。将CO2气体加温至体温,防止术中低体温和术后寒颤等不良反应发生。对于术中使用的输注液体和血液,建议使用加温输液器预热。建议使用恒温箱加热术中使用的冲洗液,减少与患者体温温差,降低热传导导致的术中低体温等。吴春梅等[4]在胃癌根治术患者中,使用复合保温护理模式,低体温症状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赵峰等[5]则在全麻老年患者术中进行复合保温护理,也非常有效地预防了低体温症状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肛温无差异(均P>0.05)。 试验组在手术开始30、60、90 min以及手术结束时肛温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同时术后低体温症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行LS术患者术中实行复合保温护理能显著干预低体温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