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康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04-2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7期
关键词:缺血性针灸针刺

王 静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卒中后损伤的神经功能会部分完全损伤,故导致部分的运动与功能障碍[1],增加患者痛苦的同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且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西医西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留的运动与功能障碍治疗效果不佳[2]。近年来,中医治疗脑卒中取得了很大进展,临床多通过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对本病进行干预。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之间在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2周~6个月伴有运动障碍的患者86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7例脱落,脱落率为8.14%(<10%),最终共计79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包括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52±14.56)岁;平均病程(39.34±7.21)天;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08±12.48)岁;平均病程(42.90±9.33)天。2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础药物治疗: 参照《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实施。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水平;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抗血小板凝集、调脂稳斑;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辅以必要的营养支持。

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针剌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针刺治疗具体方法为:取主穴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曲池、肩髃,随证取穴。操作:使用0.30×40mm华佗牌针灸针,酒精常规消毒后进针,所有穴位均要求得气,留针30分钟。各组疗程均为28天,每周针刺5天,休息2天,共治疗4周。康复训练的方案主要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制定。

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三七通舒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三醇皂苷,成都泰合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神制药厂生产,国药准字Z20030109)治疗,口服,每次1粒,每天3次,4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观察

采用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表(NIHSS)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评定包括意识水平、面瘫、言语、感觉障碍等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评定,评定包括各关节屈曲、背伸及其他运动情况;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使用(±s)表示,2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计量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2组NIHSS、Fugl-Meyer、ADL评分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Fugl-Meyer、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NIHSS、Fugl-Meyer、ADL评分比较(±s,分)

表12组治疗前后NIHSS、Fugl-Meyer、ADL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NIHSS Fugl-Meyer ADL治疗组 治疗前 44.65±2.1360.12±7.2442.15±6.28治疗后 27.88±1.6378.48±6.2168.89±7.36对照组 治疗前 43.95±2.2462.14±8.4744.25±5.14治疗后 34.48±2.6271.45±6.1461.34±7.21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近年来该病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但致残率明显上升,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及负担。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的范畴[3],主要病因病机为素体脉络空虚,受风邪侵袭,体内气机逆乱,阴阳失衡,病在络则肌肤麻木不仁,在经则舌强、语言謇涩,在脏则神昏不能识人。针灸能够调整患者的气血阴阳,改善卒中后遗留的运动与功能障碍。现代医学表明,针灸可刺激组织器官,增加局部的血液灌注,加快侧支循环的形成,加强病变周围部位的血液供应与营养供应,减少由于缺血而造成的脑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4]。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康复医学逐渐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与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5]。给予不同病患良肢位选择能够起到预防患者关节变形的作用[6];运动训练可降低患者拮抗肌肉的张力,促进肌肉的协调[7]。使用针灸的手段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随着近年来医疗观念的提高及康复医学的发展,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的方法已逐渐无法取得最优的临床疗效,而将以患者需被动接受的针刺与需患者主动参与在内的康复疗法进行结合,共同促进神经元的复建,促使患者早期康复。

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Fugl-Meyer、ADL评分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说明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可靠的临床疗效,对神经功能缺失的复建可起到积极的作用,能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加速患者临床康复的历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缺血性针灸针刺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