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中预成纤维桩的应用效果

2020-04-27邱丙辉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8期
关键词:光固化牙列牙体

邱丙辉

(灌云县中医院口腔科,江苏 连云港 222200)

口腔修复是医院口腔科常规诊疗项目,可针对不同类型牙列缺失、牙体缺损患者进行牙体、牙列修复,以有效维护患者口腔功能。有研究指出牙列缺失、牙体缺损除可影响患者正常口腔功能外,还可增加患者牙周炎风险,引发牙列不齐、牙槽骨吸收等问题,加剧口腔功能损害进展,并可导致其他牙体发生异常磨损或提前脱落情况吗,应及时入院就诊对损伤牙体及牙列缺失问题进行修复,减少上述不良预后情况的发生,但就口腔修复中不同修复材质近远期效果,则需予以针对性研究,提升修复材质选择针对性[1-2]。对此,为观察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就诊口腔修复患者共40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依据患者口腔修复材料差异分组,分为预成纤维桩组、可塑纤维桩组,各20例。

预成纤维桩组,男10例,女9例,年龄24~58岁,平均(41.02±3.58)岁,牙列缺失13例、牙体缺损7例;可塑纤维桩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40.15±3.47)岁,牙列缺失12例、牙体缺损8例。患者均为单牙缺失或损伤患者,故各组均为20牙,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均在确认自身口腔修复材质及方案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牙列缺失者;排除研究期间自愿脱离研究者。

1.2 方法

可塑纤维桩组,需在口腔修复前详细检查患者牙列缺失、牙体损伤情况,并针对牙周组织情况开展纠正治疗,待符合治疗指征后择期开展口腔修复治疗。口腔修复治疗前需进行根面、根管准备,完成准备后根据口腔X线成像结果计算根管长度后,裁剪可塑纤维桩,修剪至适宜长度后,将纤维桩放入根管内,提哦啊正位置后进行光固化处理,20 s后,取出纤维桩进行二次光固化处理40 s。其后对取出纤维桩进行处理后,进行根管固定后进行最终光固化治疗,待光固化树脂硬度达标后,其后进行牙冠、牙体修复处理[3-4]。

预成纤维桩组,治疗前准备及口腔修复基础操作同上,经裁剪纤维桩后进行预消毒处理,在其后对根管进行隔湿干燥处理,并在根管内部、牙体及牙冠部分涂抹酸蚀剂,并在根管粘接部位及纤维桩表面涂抹粘接剂,先进行初次光固化处理,40 s后经根尖注入DMG珞赛可桩树脂后,放置预成纤维桩后,进行光固化处理,完成光固化后进行牙冠修复[5-6]。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口腔修复前后牙周指数、咀嚼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修复效果、预后结果差异。

(1)牙周指数包括出血指数、牙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及牙齿松动度指数四项。上述指标均取患者口腔修复前就诊当日及口腔修复半年后复诊当日口腔探诊指所得数据均数进行对比。

(2)咀嚼功能包括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咬合力取电子数位咬合力分析仪检测,咀嚼效率取杏仁、小枣过筛称重法评估。

(3)修复效果包括修复有效率、美观度及适应度三项。

(4)预后效果指患者口腔修复后不良预后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指标所得数据资料中牙周指数、咀嚼功能指标为连续性变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修复效果、预后结果均为定性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经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比两组上述数组组间差异后,若结果P<0.05且差异显著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牙周指数对比

患者口腔修复前口腔探查资料提示,牙周指数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成纤维桩组患者口腔修复半年后牙周指数(P D、PLI、AL、GBI)均优于同期可塑纤维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牙周指数对比( ±s)

表1 牙周指数对比( ±s)

组别 时间 PD(mm) PLI AL GBI可塑纤维桩组(n=20) 修复前 3.72±0.29 3.75±0.45 5.71±0.39 3.91±0.75修复后 2.91±0.19 1.71±0.34 3.38±0.29 1.92±0.41预成纤维桩组(n=20) 修复前 3.74±0.28 3.73±0.47 5.75±0.41 3.94±0.71修复后 2.27±0.15 0.89±0.28 2.45±0.25 0.95±0.35 t/P组间差异(治疗前) -- 0.222/0.826 0.137/0.891 0.316/0.754 0.129/0.897 t/P组间差异(治疗后) -- 11.824/0.000 8.326/0.000 10.863/0.000 8.047/0.000

2.2 咀嚼功能对比

患者口腔修复前口腔探查资料提示,咀嚼功能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成纤维桩组患者口腔修复半年后咀嚼功能(咬合力、拒绝效率)均优于同期可塑纤维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咀嚼功能对比( ±s)

表2 咀嚼功能对比( ±s)

组别 n 咬合力(kg) 咀嚼效率(%)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前 修复后可塑纤维桩 20 6.58±1.15 9.05±1.37 72.65±3.21 78.98±3.47预成纤维桩 20 6.51±1.18 11.08±2.11 72.68±3.19 84.25±3.58 x2 0.189 3.609 0.029 4.727 P 0.850 0.000 0.977 0.000

2.3 修复有效率、修复美观度及口腔适应度对比

可塑纤维桩组修复有效率为80.00%(16/20)、修复美观度为75.00%(15/20)、口腔适应度为75.00%(15/20);预成纤维桩组修复有效率为9 8.5 7%(2 0/2 0)、修复美观度为1 0 0.0 0%(2 0/2 0)、口腔适应度为100.00%(20/20)。表明,预成纤维桩组口腔修复后修复有效率、修复美观度及口腔适应度均高于可塑纤维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444,5.714,5.714;P=0.035,0.017,0.017)

2.4 不良预后发生率对比

可塑纤维桩组发生修复体脱落2例,牙周炎3例,修复体折断1例,总发生率为30.00%(6/20);预成纤维桩组发生修复体脱落0例,牙周炎1例,修复体折断0例,总发生率为5.00%(1/20)。表明,预成纤维桩组口腔修复后半年内总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可塑纤维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329,P=0.037)

3 讨 论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口腔修复前口腔探查资料提示,牙周指数、咀嚼功能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成纤维桩组患者口腔修复半年后牙周指数(PD、PLI、AL、GBI)及咀嚼功能(咬合力、拒绝效率)均优于同期可塑纤维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成纤维桩组口腔修复后修复有效率、修复美观度及口腔适应度均高于可塑纤维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成纤维桩组口腔修复后半年内总不良预后发生率低于可塑纤维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大量临床对比性研究中指出,相较可塑纤维桩,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应用中其自身弹性机能与牙本质具有高度相似性,故在进行口腔修复后,患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且在进行咀嚼活动时,异物感较轻,有助于患者口腔咀嚼功能的积极恢复,且此类口腔修复材质生物相容性及机能性均具有显著固定性及抗力性优势,材质固定后颜色及光泽近似于牙本体,故美观度及修复效果均具有显著优势[7-8]。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治疗中采用预成纤维桩修复效果显著,且相较传统可塑纤维桩口腔修复,患者牙周健康纠正,口腔修复美观度、 适应度均较好,且远期预后质量稳定,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光固化牙列牙体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光固化3D打印中光敏树脂的研究进展
在乳牙龋齿充填中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接剂结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光固化3D打印软组织材料的性能研究进展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种植修复与固定义齿修复对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
光固化含氟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142例临床体会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