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生成机制的比较研究

2020-04-27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英汉隐喻汉语

崔 艳

(黑龙江财经学院 基础教学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近年来,在隐喻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外许多学者展开了对情感隐喻的研究,首先进行情感语言研究的要从莱可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始,这本书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语的喜悦情感、愤怒情感等。随后,莱可夫和约翰逊在《女人、火和危险的事物》中对“愤怒”情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情感语言研究最深的学者莫过于匈牙利的语言学家佐尔坦·科维奇(Zoltan Kovecses),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他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深入研究了英语的情感表达方式,在集大成之作《隐喻和情感:语言、文化、身体之融合》中,他将隐喻、人类身体、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探讨情感语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认知角度研究汉语的情感语言的第一位学者是布雷·金(Brian King), 在1989年出版的《汉语情感表达的概念结构》中,他从认知和隐喻的角度,对汉语中一些基本情感表达作了探讨。英汉情感语言的对比是从于宁(Yu Ning)的《英汉愤怒和喜悦的隐喻表达对比研究》开始,他在莱可夫等人研究基础上指出英汉愤怒和喜悦表达方式的异同点。然而,由于研究英汉情感语言对比需要深入了解英汉两种文化,所以目前,在这方面做研究的外国语言学家并不多。 国内对情感隐喻的研究近期才展开,如林书武发现英汉语言关于愤怒的概念隐喻不尽相同,从而导致英汉语言关于愤怒的隐喻表达方式不同。曲占祥,张林影,罗晓燕等针对喜,怒,哀,惧,爱等其中的一种情感进行了英汉对比。周红对情感隐喻的共性进行了分析, 指出它们的共性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孙毅,王小潞,罗玉枝基于语料库对英汉情感隐喻进行了分析。梅丽兰基于Fauconnie的概念合成理论对情感隐喻进行了认知解读,论证了概念合成理论下情感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陈家旭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喜,怒,哀,惧”四种情感进行了英汉对比。做了类似研究的还有袁红梅、陈遥、刘静等人。虽然有很多学者做过英汉情感隐喻的对比研究,但往往谈及的只是具体某一或某几种情感的主要的隐喻方式,并没有人试图总结出任何一种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所以本文选择从这样的角度对常见的人类情感之一——喜悦情感进行研究,旨在构建喜悦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以期加深人们对情感隐喻的理解。

喜悦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喜悦是一种开心、高兴的状态,是人类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是内心由内到外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简单地说“我很开心(I am very happy)”,除了这种直接的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们常借用隐喻的概念来表达我们的情感。根据《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1]的作者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观点,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们用来理解周围世界的认知工具。他们还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即人们通过一个概念来理解另一个概念或思想的现象。通常,新信息或相对抽象的概念域可以通过已知信息或比较具体的概念域来理解。情感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常借助隐喻性语言来表达,隐喻在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具体谈一谈喜悦情感的概念隐喻。

一、英汉喜悦情感相同的概念隐喻

英汉两种语言在喜悦情感的概念隐喻方式上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因为用来描述情感的隐喻不是任意选取的。它们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身体体验之中。由于人类拥有相同的身体结构,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使他们具有相似的生活体验和同样的心理认知基础,所以英语和汉语在同一种情感的隐喻表达上拥有一些共性。

1.喜悦是向上

根据莱可夫的研究,喜悦的隐喻往往与空间方向有关。方向隐喻是情感的一个主要的隐喻方式[1]。喜悦经常和向上的方向联系到一起,在这一概念隐喻框架内有很多英语表达方式,例如:“give somebody a lift”“cheer somebody up”“keep somebody’s spirits up”“somebody’s spirits were high”……在这些短语中,英语单词“lift、up、high”都与“向上”的方向相关。它们说明了人们是如何运用空间方向来隐喻地来表达喜悦这种情感的。同样的,在汉语中,也有大量的常规表达运用了这种方向隐喻。例如:“高兴”“情绪高昂”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时候,我们运用的是如此自然,以至于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它们的隐喻性。汉语中的“高”和英语中的“lift, up, high”一样都可以表达我们喜悦的情感,这些例子表明喜悦的情感是可以用“向上”的空间方向来概念化的。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昂首阔步地站着往往意味着良好的精神状态,而当我们喜悦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悦地跳跃,所以这样直立的姿势,向上的态势总是伴随着喜悦的情绪。这种身体体验往往是人类所共有的,所以中英文化的人都利用“向上”的空间方向来构建喜悦的概念。

2.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

容器隐喻是描述情感的一种典型的隐喻。人类的身体常被看作是一个容器,皮肤是把人类和外部世界分开的界面,喜悦的情感在这个容器里面被认为是流动的液体。当情绪足够强烈,超出容器的限制时,它就会溢出或爆裂。在英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表达,例如:“full of joy”“burst with joy”,在汉语中我们也经常说“满心欢喜”“心中充满了喜悦”等。

3.喜悦是光亮

这是科维奇提出的喜悦的主要隐喻概念之一[2]。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许多基于这个概念的隐喻表达,例如英语句子:“His whole face would lighten when anyone mentioned Nancy.”“Beaming with pleasure she stepped forward to receive her prize.”“His letter brightened my day.”汉语句子“她今晚上历尽千辛万苦,然而她看上去突然容光焕发。“她双眼闪烁着幸福的光芒。”这个概念隐喻也植根于我们的身体体验。因为当一个人感到高兴时,他的脸或眼睛往往变得明亮,发光,这种光来自一个喜悦的人的内在能量。

4.喜悦是上天堂

在西方宗教文化中,上帝是生活在天堂的。信教的善良的人死后也要去天堂享受美好的生活。类似的,在中国文化中,所有的超自然的力量,如玉皇大帝和各种神仙,也被认为生活在天上。因此,天堂就被描述为一个神圣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喜悦地生活,没有悲伤和焦虑。这是一个所有人都渴望去的地方。在天堂就意味着人们获得了幸福。“喜悦就是上天堂”这一概念隐喻在两种语言中都能看到。例如英语句子:“Sitting by the pool with a good book is my idea of heaven.”“Living on the farm for Jim was heaven on earth.”汉语句子“当我得知考上大学的消息时,我觉得自己仿佛上了天堂”“她过着无法形容的快乐生活,仿佛飘然上了天堂。”

5. 喜悦是宜人的天气

天气对人的情绪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晴朗的日子里,人们往往心情舒畅。阳光明媚,微风轻拂的天气常让人感到轻松舒适,适合做任何户外活动。因此,宜人的天气常常与喜悦的情绪联系在一起。这种隐喻方式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能找到大量的例子,例如:“Researchers found that people with a sunny disposition were less likely to fall ill.”“He has bright and breezy personality.”“让你自己充满阳光。”“愿张老师拥有阳光明媚的每一天,拥有笑容灿烂的每一刻!”“张大娘春风满面地站在大门口,等待从城里来的儿媳妇。”显然,从天气到情绪的映射是基于人们在天气中的身体体验。一般来说,宜人的天气会给所有人带来舒适的感觉,所以中英两国人都用这种隐喻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幸福喜悦的感觉。

6.喜悦是温暖

温度觉(温差),是机体感知温度的一种感觉。人们体验着不同的温度,而不同的温度常给人不同的感觉,所以人们常用描述温度的词语来描述人们的情感感受。与寒冷和炎热的温度相比,温暖无疑是最宜人的温度。他会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让人心情愉悦。这种体验是人类所共有的,所以情感隐喻—“喜悦是温暖”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例如:“He expressed his views with a great deal of warmth.”“...warm my heart”“当老师生病时,你们送上关切的问候,这大大地温暖了我的心。”“感谢人生路上曾有你相伴,在这初冬,让人暖意融融。”

7.喜悦是红色

颜色是人类的基本认知域之一,也是视觉所能获得的物体的明显特征之一,因此色彩词常被用来描述情感。例如在英语中有这样的句子“Yesterday was a red-letter day for me because a long-lost friend came to visit me.”“After a good sleep and a tasty breakfast, I feel in the pink this morning.”在汉语中有这样的句子“当他去领奖时,他的父母自豪得满面红光。”“我们好些时没有大红日子过了。”都是用颜色词,尤其是红色或跟红色相近的颜色表达了喜悦的情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颜色常常和一些特定的文化以及人们内心感受联系到一起。例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红色往往与幸福密切相关,红色可以代表幸福、幸运和繁荣。因此,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每家都会在门上贴上红色的春联,挂上红灯笼,以表示他们的幸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此外,结婚时,在新婚夫妇的门窗上必须贴上红喜字,以此表达两位新人幸福的祝愿。在英语中,红色尽管有其他含义,也可以用来象征节日。例如,“red letter day”此表达方式来自日历的表达习惯,日历中的普通日子以黑色打印,而节假日用红色来打印,所以此短语用来隐喻表达喜悦的一天或值得纪念的一天。另外,喜悦时脸的颜色也为“喜悦是红色”的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基础,因为当一个人喜悦时,人体的内部温度会升高,进而导致脸变成红色或粉红色。

8.喜悦是甜

“甜”属于味觉。甜味能给人一种满足感和舒适感,并带来心理上的愉悦。例如,当一个人愤怒或忧虑时,甜食或糖果可以缓解负面情绪,使人感觉舒服和放松,所以“甜”可以用来指心情愉快的状态。由于每个人都品尝过甜的味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能体会到它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的体验。因此,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喜悦都是甜蜜的。例如在英语中我们有这样的表达:“the sweet taste of victory”“taking one’s sweet time” 汉语中有这样的句子:“看到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心里甜丝丝的。”“他虽然感到耳朵很疼,但心里却是甜蜜蜜的。”“鬼子砍倒了他的杏树! 鬼子毁灭了他甜美的生活!”

9.喜悦是斗争中的对手

这个比喻把重点放在对情感的控制方面。有时,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可能想隐藏我们喜悦的情感,不希望我们的真实感觉被别人发现。例如,有时虽然我们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高分,但当我们试图去安慰那些考试不及格的人的时候,我们最好把我们的喜悦埋在心里,否则我们的喜悦可能会伤害别人的感情。因此,我们有这样的隐喻,把重点放在对情感的控制方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He was so overcome with joy that he felt almost light-headed.”“He was seized by a sudden excitement.”“今天一踏上祖国的土地,大家还是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那老仆极是忠心,见主母无恙,喜不自胜。”这些句子都体现了情感主体与情感的控制和敌对的关系。

10.喜悦是疯狂

这个比喻用来形容一个人所经历的巨大的幸福或狂喜。当这种情绪过于强烈时就超出了理性自我的控制范围。例如:“His troops, mostly Macedonians by then, went crazy with joy.”“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y had won a formal match, so everyone was wild with joy.”“听到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消息时,人们欣喜若狂。”“她大喜若狂,不禁在房间里跳起舞来。”在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到:情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力量,它使理性的自我在认知和行为上完全丧失能力,失去了对情绪的控制,使人变得疯狂。

11.喜悦是一种生理反应

根据莱可夫和科维奇的理论,一种情感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可以用来表示这种情感[2]。在英语和汉语有很多相应的表达方式,许多学者将这种语言称为情感语言的转喻。然而,在对实际语言的分析中,虽然转喻在隐喻表达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隐喻仍然起着主导作用。事实上,想要严格区分隐喻和转喻往往是不可能的。隐喻和转喻是一个连续体,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为了便于分析和解释,这里的转喻和隐喻统称为情感语言的隐喻。那么什么样的反应能表达喜悦的情感呢?喜悦可以是身体的跳跃,可以是手舞足蹈,可以是面部的微笑,另外,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喜悦的情感也可以用眼睛来传达。这是一种通过外在的行为反应来表现人们喜悦情感的方式。在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常见示例。

①喜悦是跳跃

“He leaped with joy at the good news.”(www.kekenet.com)

“Hands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jump for joy over her success.”

(article.yeeyan.org)

“这个小女孩连蹦带跳地来迎接她的妈妈。” (m.dict.cn)

“投票结果公布后,她们欢呼雀跃。”(www.chinadaily.com.cn)

②喜悦是手舞足蹈

“The child danced with glee when he heard the good news.(dict.crazyenglish.org)

“The song that swings makes us dance for joy.”(《21世纪大英汉词典》)

“渔网沉甸甸的,所以,他们欢欣鼓舞,手舞足蹈,以为这一网捕到了好多鱼。”(www.51test.net)

③喜悦是微笑

“At this time , the telephone rings, it's him. There is a happy smile on her face at once!”(bbs.freekaoyan.com)

“二人吃着苹果一前一后,笑呵呵地下了厨房。”(1994年报刊精选)

“巡回剧团来到山村,人们笑逐颜开,奔走相告。” (《新汉英大辞典》)

④喜悦是眼睛的反应

“Her eyes twinkled with merriment.”(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她的眼睛很大,但是当她笑起来的时候却会眯成一条线。”(www.yingyuhui.cn)

“当她们看到漂亮的衣服的时候,她们的眼睛会发亮。”(bbs.5i5i.cn)

以喜悦是微笑为例,微笑,作为一种面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喜悦的外在表现。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他的脸上经常会露出微笑。这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自然反应,不管他拥有什么样的文化、种族和宗教,所以“喜悦是微笑”这个的概念隐喻是普遍的。与微笑一样,上述讨论的其他行为反应也是人类所共有的,在英语和汉语中有大量类似的隐喻表达。

二、英汉喜悦情感隐喻的主要区别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不同国家的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具体的生存环境也会具有一些差异,这就使不同国家的人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不同国家的人在具体情感的隐喻上也存在一些跨文化的差异。

1.喜悦是脚离开地面与喜悦是心花怒放

在英语中,有一个独特的比喻:“喜悦就是脚离开地面”。根据科维奇的说法,这一比喻可能与鸟类有关[3]。“离开地面”就像鸟,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拥有自由。西方人推崇自由和独立。拥有自由就意味着拥有幸福。例如:“I am six feet off the ground.”(Kovecses, 2000)“He is on cloud nine when his girlfriend gives him a kiss.”“The sea and the warm sun made us feel on top of the world.”“When the movie star shook hands with him, he felt as if he were walking on air.”但这种比喻在汉语中似乎不恰当。中国人比较内向,保守,在中国文化中,谦虚一直被认为是美德。当我们受到别人的赞美时,我们常常表现出羞怯,否认别人对自己的赞扬。对中国人来说,“离开地面”意味着傲慢、自满。当人们说“他感到飘飘然”时,这实际上意味着这个人过于自满,没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比如“脚踏实地”和“得意不能忘形”经常被当作警语。相比之下,英国人在性格上则比较坦率和直接。当他们受到别人的赞扬时,他们就会表现出自己的喜悦,并向他人表示感谢。因此,“HPAPPINESS IS BEING OFF THE GROUND”这个概念隐喻只存在于英语中。然而,中国人也有其独特的方式来描绘喜悦,即“喜悦是心中的花朵”。例如:“我们决定搏上一搏,结果赢了,真是令人心花怒放。”“拿到工资的农民工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两句话中,喜悦被描绘成一朵在我们心中绽放的花朵。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盛开的花朵,特别是大红花,被认为是幸福和繁荣的象征。另外,如前文所述,中国人相对内敛,所以他们对幸福的反应往往埋藏在内心深处。因此,“喜悦是心中的花朵”是描述他们感情的恰当的概念隐喻。而缺失这种文化,性格外向的英国人则没有这种表达方式[4]。

2.喜悦是眼睛的反应与喜悦是眼睛和眉毛的反应

英语只用眼睛的反应来表达喜悦的情感,而汉语则不仅关注眼睛的反应,还愿意描述人们在拥有某种情感时眉毛的反应。例如“他眉开眼笑,精神焕发。”“那个女孩眉飞色舞地谈论着在西藏的经历。”当喜悦时,所有人在眼睛和眉毛上都会有类似的反应。选择一个方面而不是其他方面作为重点描述对象,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习俗问题。在中国文化中,眉毛往往被认为是内在情感的重要和积极的标志。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当人们高兴时,他们的眉毛总是呈现一种伸展状态,因此出现了“眉开眼笑”“舒眉展眼”等表达方式。有时,眉毛甚至可以“飞”,所以像“眉飞色舞”和“扬眉吐气”这样的短语也被用来描述人们的幸喜悦。除了喜悦,其他的情感也可以用眉毛来描绘。例如,成语“愁眉苦脸”和“愁眉不展”通常用来描述悲伤;“眉来眼去”可以表达两个人之间的爱。但在英国文化中,眉毛的反应从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可能是由两种文化中的人的不同性格造成的。与英语文化的人相比,中国人更内向。有证据表明,内向的人在处理感情时更敏感,所以中国人更善于捕捉表情上的细微变化。

三、喜悦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及其解释

本文试图在仔细分析喜悦情感的概念隐喻的基础上,构建出喜悦情感的隐喻扩展网络,以清晰地呈现喜悦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经过仔细的对比研究,我们把这些概念隐喻分为五种类型:身体隐喻、本体隐喻、方向隐喻、感觉隐喻和力量隐喻[5]。首先,人类的祖先是从认识人类自己和认识身体开始认识世界的,因此身体部分是人们形成一些抽象概念的基础。在情感的概念化过程中,身体部分的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当经历某种情感时,身体的一些部分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生理反应。根据莱可夫和科维奇的理论,情感的生理反应可以代表这种情感,这些生理反应可以被映射到某个特定的情感目标域上,在这里我们称之为“身体隐喻”[2]。第二,理解世界的过程也是从最具体的我们所熟悉的对象或现象开始,因此有一种类型的概念隐喻被称作是“本体隐喻”。根据莱可夫和约翰逊的说法[1],这种隐喻允许我们把事件、活动、情绪等看作实体和物质。另一种类型的概念隐喻是基于我们与我们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的“方向隐喻”。更具体地说,“方向隐喻”是把非空间关系的概念投射到空间关系的一种隐喻。它们通常与空间方向有关:里外、上下、前后、深浅、中央或外围。另外,我们了解认知这个世界往往还和我们的感觉器官给我们的各种感觉紧密联系到一起。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是传统上公认的五种感觉。除了这些受到最广泛认可的感觉之外,还有其它一些感觉能够接受外界的刺激,例如:温度觉、动觉、疼觉、平衡感觉等,在这里我们把这种基于我们的感觉感知的隐喻称为“感觉隐喻”。最后,无论何种情感,都会涉及到控制的方面。对于消极情感,如悲伤、愤怒和恐惧等,如果长时间没有受到控制,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对于像喜悦这样的积极情感,有时,我们可能也想隐藏起来,不想被别人察觉到,因此,它也涉及控制方面。理性的自我和情感之间经常存在一种斗争,理性的自我试图控制情感,而情感就是理性自我的敌人,有时一些情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完全不在理性自我的控制力量之内。这种涉及到力量较量的隐喻,我们称之为“力量隐喻”。许多典型的情感隐喻都属于这种类型——“情感是疯狂”“情感是敌人”“情感是危险的动物”等等。所有这些概念隐喻的重点都放在情感的控制方面。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以上所讨论的类别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一些概念隐喻可能同时类属于两个范畴。例如,概念隐喻——“情感是敌人”,可以归为本体隐喻,但只能被认为是该范畴的边缘成员。这一概念隐喻很明显地强调了情感主体与情感之间的对立关系,因而被归入“力量隐喻”的范畴。图1向我们完整地展示了喜悦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我们要分析的情感放在中间的矩形中。放在椭圆中的单词表示了我们所说的不同类型的隐喻。然后,我们必须区分实线矩形、实线箭头和虚线矩形、虚线箭头的区别。前者指的是汉语和英语所共同的隐喻表达方式。后者指的是汉语或英语独有的隐喻表达方式。如果虚线矩形中的第一个字是“汉”,这意味着这种用法是汉语特有的,如果虚线矩形中的第一个字是“英”,那么这个用法就是英语独有的。

图1 喜悦情感的隐喻生成机制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喜悦是向上的”“喜悦是在天堂”“喜悦是离开地面的”属于方向隐喻。前两种是两种文化都有的,最后一种是英语文化特有的。“喜悦是容器里的液体”是一个典型的本体隐喻。而当喜悦情感与天气现象联系到一起时,人们经常使用太阳,风来描述。太阳和风是客观的现实,我们可以看到或可以感受到,所以“喜悦是宜人的天气”被放入本体隐喻这个类别中。此外,概念隐喻——“喜悦是心花怒放”也属于这种类型,正如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这种比喻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

另外,我们已经讨论过,一种情感产生时所具有的生理反应可以用来代表这种情感,所以微笑、跳跃、跳舞都能表现出人们的喜悦,它还可以用眼睛的反应来表示,但用描述眉毛的反应来反映一个人的情感是汉语特有的方式。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感官传递给我们的感觉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是人们最用到的感觉。喜悦可以用颜色来表达,尤其是红色,也可以用明暗度中的明亮来表达。如果是喜悦是一种味觉,酸、甜、苦、辣、咸五种基本味觉中,无疑甜味更能和喜悦联系到一起,所以“喜悦是甜的”。温度觉是机体感受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通常,不冷不热是最令人舒服的,所以,喜悦的感觉常和温暖联系到一起。

最后,“喜悦是竞争中的对手”“喜悦是疯狂”,它们都属于力量隐喻,因为它们都强调对情感的控制。在概念隐喻“情感是对手”中,情感经常被概念化为竞争中的对手。斗争发生在理性的自我和作为对手的情感之间。首先,自我能够控制住情感,然后情感引起自我产生反应,试图使自我失去控制,而自我仍然试图保持对情感的控制。因此,斗争就发生在自我和情感之间。这场斗争有两种结果:输和赢。在情感是疯狂的隐喻中,情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力量,可以让理性的自我失控,使理性的自我在认知上和行为上完全丧失能力,使理性自我变得疯狂。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喜悦情感时运用了很多相同的概念隐喻,这是因为用来描述情感的概念隐喻不是人主观随意想象的,它们来自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由于人类具有相似的身体结构和共同的心理认知系统,也共享地球这个自然环境,所以在情感的概念化上,他们拥有一些相同的方式。然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产物,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模式,还有不同民族的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国家独特的哲学观和医学观等也会引起情感隐喻的跨文化的差异。总的来说,两种文化都从五个方面:身体隐喻、本体隐喻、方向隐喻、感觉隐喻和力量隐喻来概念化喜悦情感。这对于我们学习隐喻语言,运用隐喻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英汉隐喻汉语
学汉语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