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
2020-04-27邵慧言
邵慧言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致使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产生胸闷、胸痛等不适的疾病[1]。此病通常与高血脂症关系紧密。研究表明[2],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和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类危险事件的发生。在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中,阿托伐他汀的研究颇多,其有效性已得到证实,而瑞舒伐他汀作为降脂新药,目前研究主要体现在其降脂能效方面,现本文探究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两者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我科收集的86例患者,均确诊为脑出血,资料收集时间: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按照高血脂症判断标准确诊为高血脂患者,排除对汀类药物过敏者;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由药物引起的高血脂患者。经家属知情同意后,将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44~78岁,平均(62.95±3.42)岁;观察组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61.83±3.2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根据疾病病况服用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等。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每日一次服用,每次10mg;观察组口服瑞舒伐他汀,使用方式:10mg/次,1次/日。全部患者持续治疗三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指标
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2 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显效为:主要立场病症消失,心绞痛完全缓解,发血脂指标基本正常;有效:心绞痛伐发作次数和程度有很大的减轻,指标趋于正常;无效:治疗后症状、指标均无改善。总有效率=1-无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统计处理本次研究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检验。P<0.05代表对比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干预后,二组患者的TC、TG、LDL-C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更加显著,观察组的HDL-C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对比( ±s,mmol/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对比( ±s,mmol/L)
组别 TC TG LDL-C HDL-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3) 6.19±0.52 3.95±0.67 2.32±0.10 1.17±0.51 3.56±0.58 2.02±0.91 0.56±0.10 1.14±0.58对照组n=43) 6.36±0.38 4.29±0.41 2.31±0.34 1.45±0.42 3.68±0.49 2.37±0.85 0.58±0.21 0.84±0.59 t 1.093 1.926 0.147 1.818 0.731 1.701 0.293 1.827 P 0.139 0.029 0.442 0.036 0.234 0.046 0.385 0.036
2.2 两组患者两组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3 讨 论
冠心病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并在光滑动脉内膜上沉着,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性改变等不良症状。在临床治疗中,改善患者内皮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硬化过程、降低血脂为治疗的主要目的,他汀类药物为目前最常见的一种[3]。
阿托伐他汀又名立普妥,是一种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或细胞质产生作用,降低脂蛋白水平及血浆胆固醇的脂溶性药物,对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瑞舒伐他汀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还原酶抑制剂,可经过有机阴离子靶向作用于肝器官发挥能效,作用于人体可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生成进行良好控制,研究表明瑞舒瑞舒伐他汀半衰期长[5],与羟基还原酶亲和力高,几乎不与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作用,同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力小,使患者血脂指标正常发展,避免因胆固醇的大量合成造成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此外,该药物进入人体后,体内的炎症因子活性被抑制,血管可尽快恢复正常作用[6]。本文研究了此二药分别对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得出,观察组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TG、TC、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治疗效果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相比更优,且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到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更小,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前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后者,且控制血脂水平作用更加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