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BL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法在留学生儿科实习中的应用
2020-04-27王凯高洁锦朱融和胡青青卢朝升通讯作者
王凯 高洁锦 朱融和 胡青青 卢朝升(通讯作者)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浙江 温州 325000)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指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以PBL在医学教育中的模式最早由加拿大Barrows 教授于1969年首次提出[1],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相比,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围绕问题展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互动、有效的教学氛围和成效。近年来,随着医学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人数逐渐增加,适应新形势下留学生儿科实习的教学方法改进也亟需加强。为此,我院针对在儿科实习的留学生开展了以PBL为导向的临床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温州医科大学2013级在儿科实习的留学生,共22人。学生主要来自泰国、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及毛里求斯、加纳等非洲国家。每2人为一轮次在儿科实习2周,均配备具有丰富儿科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
1.2 教学方法与实施
(1)在常规的临床实习工作之外,根据具体病例开展小组PBL教学。由带教老师挑选常见的典型病例,指导学生采集病史、查阅相关教材及参考文献,提出若干问题后展开讨论、发言。指导老师根据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总结,并对查体等操作技能进行演示。
(2)编写儿科PBL相关教案。参照儿科实际病例样本,采集临床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编写“先天性心脏病”的PBL相关教案。主要针对一例发现心脏杂音1年,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炎、心力衰竭,入院后予以强心、利尿、扩展血管及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好转。通过PBL教学模式开展讨论,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预后等。
(3)开展年级PBL教学。通过病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追踪最新进展,自行学习讨论后再参加全年级的PBL教学。分成两组推选一位同学发言,由带教老师引导开展问题解答、指导,并做总结。
1.3 教学效果评价
在PBL教学结束后就教学的治疗与效果,对留学生和带教教师展开问卷调查,从而对PBL教学进行评估反馈。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教案的内容设计、案例的情境、推理的逻辑联系、案例的获益程度。根据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将问卷内容进行打分,分别记1~5分。
1.4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无记名问卷调查回收率为100%。在学生对象中,对PBL内容设计评分≥4分的学生共82人(96.5%),认为设计的PBL教学内容有新意,适合学生理解,相关的辅助资料详实、容易理解。76人(89.4%)认为该PBL的情境设计较为合理,具有吸引力。84.7%的学生认为在PBL讨论中形成较好的推理能力,有81.2%的学生认为通过讨论增强自身推理能力,仍有18.8%的学生不能在讨论中抓住重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疾病判断的推理能力。有79人(93.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获益。
在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所有教师均认为PBL教学方式的内容设计合理,适用于留学生对病例及相关教学资料的理解;在情境的设计中,87.5%的带教老师认为对师生均有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所有教师均认为在PBL教学过程中发挥了留学生们一定的推理能力;75%的教师认为学生在PBL教学过程中获益。
2.2 问卷调查统计
分别对85名留学生和8名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内容设计、情境、推理及获益程度的打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学生与带教老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3.讨论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医学教育手段,和传统的LBL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提出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从而达到切实提高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2]。由于PBL教学没有固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带教老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独立编写相关教案[3]。因此,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索学习、获取信息、开拓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发展。
国内的学者Huang曾提出了3C3R的模型指导PBL教学的设计,其核心部分3C(内容、情境、联系),同时有3R(探究、推理、反思)的过程围绕,2009年又对此模式进一步完善提出9步设计过程,从而指导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有助于加强以问题为基础的指导学习[4]。我们参照这一模式,对PBL教学模式分别从教案的内容设计、案例的情境、推理的逻辑联系、案例的获益程度4个方面展开探索。
留学生儿科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疾病种类和实际操作的特殊性。儿科典型病例的选择较为困难,在PBL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患儿及家属的配合。遇到合适的病例时,需要带教老师充分利用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获取病历及相关学习资料,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在情境与内容的联系上,做到前后呼应,从而把内容清晰、完整地呈现。推理的逻辑联系是PBL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整合病例的内容和情境进行临床思维锻炼的重要环节[5-6]。在推理的过程中,带教老师从病史、查体等基本信息出发,逐步引导,结合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引导学生对病例做出归纳并诊断。在提出问题后,进一步利用获取的学习资源展开讨论,从而真正通过PBL教学获益。
留学生来华之前多数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体系,语言以英文为主,具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更善于通过网络检索、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资源,表达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对于PBL教学方式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同时,PBL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也起到重要作用。面对留学生教学的要求,需要带教老师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在备课、授课、沟通过程中,通过查阅相关外文资料、编写儿科PBL教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增进了师生的交流沟通,使双方的外语专业术语、口语均得到提高。
综上,在儿科留学生实习过程中实施PBL教学模式,受到师生的共同认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这一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