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2020-04-27胡莉莉
胡莉莉
(宁夏盐池县中医医院 宁夏 盐池 751500)
儿童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原因复杂多样,目前,随着饮食结构等影响,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病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其发生和年龄小,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良饮食等有关,消化不良性腹泻后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发生,如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严重程度,进行对症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1]。但实施治疗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中医保健以达到更好改善病情和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研究分析了推拿疗法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90例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联合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1~6岁,平均(2.89±0.91)岁,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程1~3周,平均(2.24±0.12)周。常规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1~6岁,平均(2.85±0.91)岁,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程1~3周,平均(2.12±0.27)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给予西药治疗,即:给予调节肠道菌群、止泻药物治疗,并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推拿治疗,方法为:仰卧位,给予患儿推背和推腹,并给予揉足三里和板门、推拿按摩上七节骨,每天2次,治疗3天。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大便排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
完全缓解:疗程结束后消化不良性腹泻症状完全消失,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正常;部分缓解:疗程结束症状改善,排便次数和大便性状均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比较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的改善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比较(±s,g/L)
表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比较(±s,g/L)
组别 例数 时期 IgG IgA联合组 45 治疗前 6.55±2.01 1.52±0.11治疗后 9.21±2.13 1.96±0.52常规组 45 治疗前 6.52±2.02 1.52±0.31治疗后 8.25±2.13 1.85±0.33
2.3 两组大便排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比较
联合组大便排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大便排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大便排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小儿大便性状复常时间 大便排便次数复常时间常规组 45 11.21±1.21 12.41±0.21联合组 45 9.11±0.21 10.21±3.21 t 6.245 7.213 P 0.000 0.000
3.讨论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比较常见,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发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降低睡眠质量等,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3]。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推拿法中,通过推腹和推背治疗,可加速胃肠道蠕动,促进患儿消化能力的改善;而足三里按摩可促进患儿胃肠功能自我修复;板门揉按可作用于患儿肠胃,加速肠胃蠕动,且可改善胃口,提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免疫指标 IgG以及IgA;上七节骨推拿可对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进行有效解决[4-5]。
本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高于常规组,大便排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实施推拿疗法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效果确切,可加速患儿排便恢复正常,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指标IgG以及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