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实施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0-04-27张建津
张建津
(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几率比较高,患者存在严重的习惯功能性障碍。为了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选择78例符合研究要求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进行常规性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8例符合研究要求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进行常规性护理和康复护理指导。
对照组:男和女分别是19例和20例,年龄40~68岁,平均(51.6±0.5)岁。观察组:男女分别是21例和18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5±0.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排除精神障碍和其他并发症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按照流程要求实施,掌握患者的生命特征变化,适当的护理指导促进患者恢复。
观察组进行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基础指导
术后需要告知患者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果患者出血量比较多,血压下降,需要及时输血。手术伤口进行冰敷,减轻水肿。如果存在严重的肿胀和积液等现象,依据实际情况抽出积液[1]。
(2)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存在担心、焦躁和烦闷等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帮助患者分析自身疾病的特征,讲解治疗方案的目的和意义等。
(3)物理疗法
手术完成后的24~48h内对手术部位采用冰敷,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间隔1h,此外需要做好的皮肤保护工作。手术完成后进行红外线烤灯治疗,治疗时间半小时。注意对皮肤进行保护,不要烫伤。对于伤口渗血的患者,渗血量减少后给予肢气压仪进行治疗,促进静脉血的回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护理满意率和护理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对比
护理前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9 8.4±0.6 1.8±0.6对照组 39 8.5±0.2 3.6±0.2 t 0.987 17.774 P>0.05<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率比较(n)
2.3 两组护理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
护理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39 65.52±0.14 80.98±0.28对照组 39 68.26±0.61 92.98±0.25 t 0.985 12.58 P>0.05<0.08
3.讨论
膝关节骨折发生几率高,一般实施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患者注重的是骨折愈合实际情况,忽视了整体并发症情况[2]。膝关节周围性骨折是由于长时间制动导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现象,甚至容易出现纤维粘连的情况。在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康复护理指导有重要的作用[3].
两组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指导,整体优势明显[4]。
综上所述,针对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指导,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