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感成像与多种序列诊断早期肝癌的价值对比
2020-04-27谢石穿
谢石穿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广东 深圳 518172)
现阶段由于环境污染和滥用抗生素,各种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在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中,肝癌常见,发病率位居消化系统恶性疾病第三位,仅在胃癌和食管癌之后。肝癌一旦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临床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预后较差[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在早期通常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或表现,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后,往往已经进入中期或晚期,临床对于肝癌晚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延长患者生命。为了研究磁敏感成像(SWI)与多种序列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3],为临床工作提供经验和方法,我院特进行此次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所选择的这些患者都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也经过了相关部门的批准。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0例早期肝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0±2.05)岁;病理检查结果为:良性10例(20%),恶性40例(80%)。纳入标准:(1)在我院确诊的患者;(2)同意参与此次研究者;(3)有肝硬化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排除标准:(1)语言沟通障碍者[4];(2)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等。
1.2 方法
对50例早期肝癌患者先后采用磁敏感成像和多种序列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以病理检测报告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对早期肝癌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和肝癌类型、病灶直径的诊断。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肝癌诊断类型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肝癌诊断类型(例)
2.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50例肝癌患者中磁敏感成像检测结果为良性14例,真良性9例,恶性36例,真恶性35例,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8.0%;多种序列方法检测结果为良性为17例,真良性7例,恶性为33例,真恶性30例,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70%,准确性为74.0%,见表2。
2.3 两组检查方法对病灶大小诊断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直径病灶肝癌的诊断结果,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直径病灶的肝癌诊断准确率比较[n(%)]
3.讨论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疾病,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和继发感染都是肝癌的并发症,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6]。大多数人们认为肝癌的发病与不良饮食习惯,病毒性肝炎,有毒食物及药物,寄生虫感染以及遗传因素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此病一旦发展到中晚期,会导致肝脏发生实质性病变,肝功能严重下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目前,临床上的方案比较单一,基本就是手术治疗,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临床效果不好。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成像技术应用到临床,磁敏感成像就是其中一种[7]。SWI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成像技术,根据各种组织和物质磁敏感性,对身体内部的铁含量进行检测,根据铁含量的多少进行诊断。本次选择磁敏感成像技术和多种序列两种方法对肝癌进行检测,以病理检测报告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磁敏感成像在对肝癌类型、病灶直径大小的诊断准确率比多种序列的诊断准确率高;磁敏感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多种序列检查。因此,磁敏感成像检查可以较准确的对肝癌进行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