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内分泌状态对比
2020-04-27张鸿博刘卫艳
张鸿博,刘卫艳,孟 迪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子宫肌瘤可以单发或多发,症状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压迫疼痛、白带增多、红细胞增多等。目前主要是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不足,手术风险相对较小,伤口较小,不影响患者内分泌状态,可以使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可以满足女性的爱美心理。本文叙述了收治的子宫肌瘤的患者50例,探讨治疗子宫肌瘤采用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以及对内分泌状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对象,年龄29~42岁,平均(33.24±2.91)岁,平均病程(9.31±1.38)个月。单发肌瘤为23例,多发肌瘤27例,肌瘤的位置在前壁20例,后壁18例,宫底12例,浆膜下有29例,肌壁间有21例,肌瘤平均直径(5.09±0.37)cm。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经检查均为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障碍的患者,2组患者之间的基本资料对比无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在月经过后的7天进行手术,此组患者采用的是开腹手术,常规下腹部消毒、铺巾,麻醉后切开腹壁,进行探查,逐层分离至腹直肌以及腹横肌,打开腹膜,用钳子夹两边缘外拉,暴露肌瘤,递出钳夹住肌瘤,用电刀分离肌瘤将其完整剥出,修剪多余的肌瘤包壁,冲洗腹腔,逐层关闭腹腔[1]。
1.2.2 实验组
针对此组患者采用的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用膀胱截石位,头低足高,常规铺巾消毒。连接固定气腹管、吸引器管,冲洗管、双极线、单极线、超声刀、镜头光源线。在患者脐上缘切皮,递10 mmTrocar连接气腹管建立气腹,放入腹腔镜镜头探查。取左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避开血管处各做0.5 mm切口,递5 mmTrocar用来放置无损伤钳,双极钳,持针器,剪刀,吸引器等,递抓钳提子宫,电凝钩凝开子宫浆膜层,分离钳剥离肌瘤,递持针器微乔线缝合子宫,切下肌瘤用碎瘤器粉粹后分别取出。气腹机排除余气,冲洗腹腔,缝合切口[2]。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同时观察2组患者内分泌指标的情况以及对性功能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的数据软件对此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结果用x2和t检验,最终对比结果以P<0.05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手术时间为(36.59±9.87)min,术中出血量为(50.41±10.19)mL,肛门排气的时间为(12.76±3.2)h,住院时间为(4.19±1.25)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5 6.1 5±1 5.4 9)min,术中出血量(79.89±8.74)mL,肛门排气的时间为(27.59±3.64)h,住院时间(8.12±1.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半年后内分泌状态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内分泌指标的变化(±s)
表1 2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内分泌指标的变化(±s)
组别 孕酮(mmol/L) 雌二醇(pg/mL) 促黄体生成素(mlU/mL) 促卵泡成熟激素(mlU/mL)实验组 25 14.72±5.86 432.78±390.12 9.76±8.46 7.61±1.08对照组 25 10.01±1.69 376.49±296.38 7.29±5.74 14.28±1.31 t 3.861 11.916 8.632 19.643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以往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失血少、术野清晰、切口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在患者手术时对周围组织的损伤降到最低,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小,不会受腹壁瘢痕影响身体机能,而且腹腔可以保持清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对内分泌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治疗效果明显,有效降低对内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