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原发性CD20+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2020-04-27朱正龙
张 伟,曹 鹏,周 萍,朱正龙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泰兴 225400)
白细胞分化抗原2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20)高表达于正常和恶性B淋巴细胞,是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标记物和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理想靶点。少数也会异常表达于T淋巴细胞,5%~8%的T细胞淋巴瘤可出现CD20阳性[1]。由于不同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差别很大,正确的分类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大多CD20+T细胞淋巴瘤(CD20 positive T cell lymphoma,CD20+TCL)发生于淋巴结、皮肤等,而发生于小肠的CD20+TCL很罕见。本文报道原发于小肠CD20+TCL 1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探讨其治疗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0月21日泰兴市人民医院入院的CD20+TCL 1例,男,72岁,下腹部胀痛2月余,查CT示距屈氏韧带50 cm处小肠内可见一质硬肿物,堵塞肠腔,近端肠管扩张。血象及骨髓象未见明显异常。因小肠占位性病变、小肠梗阻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未予任何治疗,1个月后死亡。
1.2 方法 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两步法。一抗CD2、CD3、CD43、CD20、CD79a、B细胞特异性活化蛋白(paired box-5,PAX5)、CD4、CD5、CD7、CD8、CD10、CD56、CD30、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2、bcl-6、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multiple myeloma oncogene-1,MUM-1)、致癌基因转录因子(c-myc)、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颗粒酶B(granzyme B,Gran-B)、T细胞胞浆内抗原(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TIA-1)、穿孔素(perforin)和Ki-67及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长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核糖核酸(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s,EBER),所用探针购自PanPath公司。分子病理学检查技术采用美国Applied Biosystems系统,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gene,IGH)-A、IGH-B、IGH-D、免疫球蛋白轻链κ 基因 (immunoglobulin kappa chain gene,IGK)-A、IGK-B、T细胞受体β 链(T-cell receptor beta chain,TCRB)-A、TCRB-B、TCRB-C、T细胞受体δ链(T-cell receptor delta chain,TCRD)、T细胞受体γ链A(T-cell-receptor gamma chain-A,TCRG-A)和T细胞受体α 链B (T-cell receptor alpha chain-B,TCRA-B)基因重排,所有操作步骤均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巨检 送检一段长约8 cm肠管,距切缘2 cm处一3.5 cm×2.5 cm×2 cm肿块,表面有溃疡,切面灰白色,鱼肉状。
2.2 镜检 小肠壁全层见大量淋巴样细胞,浸润性生长,弥漫性分布(图1A),并见小肠黏膜淋巴上皮病变。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圆形、卵圆形,细胞具有一定的异型性,部分细胞可见小核仁,核分裂像可见。
2.3 免疫组化和EBV原位杂交检测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3(图1B)、CD7、CD43、CD20(图1C)阳性表达,CD79a、PAX5、CD5、CD8、CD10、MUM-1、Gran-B、TIA-1、ALK、perfor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80%(图1D),CD2、CD4、CD30(图1E)、CD56、bcl-2、bcl-6、c-myc散在弱阳性。EBV原位杂交检测EBER(-)(图1F)。B系基因呈多克隆性重排,T系基因呈单克隆性重排。病理诊断:CD20+T细胞淋巴瘤。
3 讨论
CD20是一种B细胞分化抗原,位于前B细胞和成熟B细胞表面,是B淋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高表达于B细胞性淋巴瘤,罕见表达于T细胞淋巴瘤。1989年S.J.HAMILTON-DUTOIT等[2]首次报道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中存在CD20异常表达以来,近年来偶有CD20异常表达于TCL[1,3-10],且大多数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5,11]。TCL异常表达CD20多为老年男性,且多发生于淋巴结、皮肤等处,侵袭性强,复发及死亡率高,惰性病程少见[12]。本研究为72岁男性患者,但病变原发于小肠,患者无肠病相关病史,临床表现呈急性经过,预后差,实属罕见。大体观察肿瘤位于小肠,3.5 cm×2.5 cm×2 cm大小,呈浸润性生长。镜下肿瘤细胞呈淋巴细胞样,弥漫分布于肠壁全层,中等大小,具有一定异型性,胞质少,部分可见透明胞浆,核圆形、卵圆形,部分可见核仁,核分裂像可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20、CD3、CD43阳性表达,CD2、CD4、CD30、CD56、bcl-2、bcl-6、c-myc散在弱阳性表达,CD79a、PAX5、CD5、CDl0、MUM-1、Gran-B、TIA-1、ALK、perfor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80%。据此很难判断是T或B系淋巴瘤,加做了CD7阳性表达,CD4弱阳性表达,CD8阴性,并重复了CD20、CD3阳性表达,最终诊断为CD20+TCL。
CD20+TCL罕见,多恶性度高,鉴别诊断困难。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且两者的治疗方式差别也很大,因此区分两者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当T细胞淋巴瘤异常表达CD20且HE形态及临床表现与B细胞淋巴瘤相似时,仅依据有限的免疫标记物易误诊为B系淋巴瘤,对治疗及预后影响很大。本患者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上与小B细胞淋巴瘤很相似,免疫表型同时表达T系(CD3)、B系(CD20)一线标记物,并合并T细胞标记异常表达。因此对同时表达T系及B系一线标记物的淋巴瘤患者,≥2种B、T细胞抗体配伍应用,结合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遗传学检测TCR基因和Ig基因有无克隆性重排进行综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明CD20异常表达与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利妥昔单抗治疗),然而CD20+TCL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却不理想[12-13],有待更多的病例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CD20异常表达的T细胞淋巴瘤罕见,原发于小肠更为罕见,诊断困难易误诊,预后差。多种免疫组化抗体的配伍应用和分子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