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效果研究
2020-04-27陈煜娟
陈煜娟
(临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 云南 临沧677000)
白血病是血液科常见病,主要是由遗传、放射线、病毒感染及化学物质等因素引起。急性白血病以贫血、出血、感染及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以往,化疗是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常用方法,虽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2]。沙利度胺在抑制血管增生、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效果显著。本研究将其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信封法分为两组,各35例。联合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57.52±7.24)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4例;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1.26±0.29)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57.68±7.10)岁;AML 20例,ALL 15例;病程3~22个月,平均病程(1.24±0.35)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治疗:对AML患者采用DA化疗方案治疗,对ALL患者采用VDLP方案治疗,均化疗4个疗程。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沙利度胺(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30)治疗:口服沙利度胺,100mg/d,连续服用4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EGF、VEGFR、bFGF、MVD的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血红蛋白减少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指标
治疗后,两组VEGF、VEGFR、bFGF、MV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2.2 不良反应
联合组出现消化道反应18例、血小板减少7例、白细胞减少13例、血红蛋白减少12例;而对照组依次出现16例、8例、12例、1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表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①P<0.05;与对照组比,②P<0.05
组别 n VEGF(ng/L) VEGFR(ng/L) bFGF(μg/L) MVD(/×400视野)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 35 375.30±156.35204.57±32.90①② 2217.89±590.83 1289.57±215.62①② 2.49±0.35 2.23±0.30①② 24.35±3.77 9.05±1.77①②对照组 35 368.84±138.72287.78±46.51① 2237.75±648.06 1812.36±335.36① 2.47±0.41 2.34±0.32① 24.10±3.52 15.04±2.66①
3.讨论
白血病属于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以及肝脾肿大等症状。骨髓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理想方法,但因骨髓来源有限,且治疗费用过高,致使其难以广泛和应用[3]。现阶段,化疗是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常用方法,一些患者经化疗后,可明显地改善病情,但也有很多患者病情改善不太明显,无法有效抑制病情复发。所以,寻找一种更理想的治疗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组VEGF、VEGFR、bFGF、MVD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显著。可见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较单用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沙利度胺属于一种谷氨酸衍生物,其不仅有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还可有效地抑制血管生成,具体机制如下:VEGF、bFGF等均属于血管生成刺激剂,其可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信号转导,进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而沙利度胺可将其上述因子的分泌量,进而有效抑制血管生成;同时,肿瘤转移、细胞恶变均与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粘连与血管生成存在直接关系[4]。
综上所述,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可有效抑制白血病血管生成,效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