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类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2020-04-26孟韬关钰桥董政

财经问题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孟韬 关钰桥 董政

摘 要: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其商业模式分类一直是学者们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六个维度:协作平台、闲置资源、互动与共创、协同治理、资产形式和技术赋能。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40家全球代表性企业分成四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类型:资源共享平台型、重资产层级型、轻资产共创协同型和实体空间低技术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案例分析与探讨,完善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此外,本文总结了共享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同路径以便企业及时调整战略:企业应注重用户参与协同治理,趋向社群化发展;鼓励共享经济模式多元化,重视发展“动态化”;深耕智能创新,提高技术赋能能力。同时,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可优先选择重资产层级型或实体空间低技术型的商业模式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疫情防控常态化;分类研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20)12-0040-10

共享经济是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和共享大量闲置资源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和资源配置方式[1],主要体现为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和剩余所有权的转让[2]。近年来,中国共享经济发展迅速,业已成为全球共享經济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共享经济+”的态势越发显著。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经济出现短暂低迷、增长缓慢的情况,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协同消费有了进一步发展。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可以有效地将闲置资源优化利用,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020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中再次强调发展共享经济的重要性,要“培育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并提出“鼓励共享出行、共享住宿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发展意见。

探讨共享经济的重要性离不开对其商业模式的关注[3],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种类繁多,但其模式所属类型不同。在后疫情时代,为了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类标准,以及影响其模式的决定因素是急需被厘清的。同时,随着共享经济企业的发展,商业模式是否一成不变?不同类型共享经济企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有哪些?这些问题,都值得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在研究中发现,商业模式采取“一种系统的、整体的视角来解释公司是如何经营的”[4],其各要素间如何匹配非常适宜采用整体论、组态思维的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5]。基于此,本文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协作平台、闲置资源、互动与共创、协同治理、资产形式和技术赋能等六个维度,归纳出四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类型,并为共享经济企业提供发展路径的建议。本文不仅是构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理论框架的重要补充,还体现了新研究方法——具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在共享经济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共享经济的解释力,从而揭开共享经济组织的“黑箱”。

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及其分类研究现状

商业模式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方法和逻辑[6],是理解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角度之一。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方式[7-8],其商业现象往往与企业的商业模式紧密相关。目前,学术界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共享经济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包括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维度[8]、分类[9]与基本特点[10]。此外,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案例研究也成为热点,但仍集中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单案例或多案例比较研究方面,主要是从价值创造 [11-12]及制度合法化[13]视角进行的分析。

虽然目前许多商业模式都自称或被称为“共享”,但从“共享”的程度与实质性角度来说,这些模式也存在着不同。Habibi等[14]简单地将共享商业模式分为纯商业(如Zipcar、摩拜)、纯共享(如Couchsurfing)及两者之间(如Airbnb、滴滴)。李强治[15]从交易成本的视角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为集中化重资产和分布式轻资产两种。孙凯等[9]借鉴李鸿磊[6]的“九宫格”商业模式分类,以“主体类型”维度为横轴,以“表现形式”维度为纵轴,得到个人间、个企间和企企间等九种共享经济基本类型。孟韬[16]从市场特征、交易主体等方面论述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各类型特征与典型案例,初步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为平台型、社群型和层级型三种,并强调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备产消者、社群性等特征。

QCA方法在前人研究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时已有应用。Munoz和Cohen[8]首次通过fsQCA方法进行商业模式分类研究,得出五种商业模式类型:基于大众的技术型模式,协同消费型模式,商务面对大众型模式,基于空间、低技术共享型模式,以及乌托邦式的共享异类商业模式。但其案例样本均为国外共享经济企业。近年来,中国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中国共享经济独角兽企业蓬勃发展,选择中国企业为案例样本具有一定必要性和代表性。高素英等[17]通过提取商业模式核心要素作为解释变量,运用清晰集QCA方法探究共享经济模式要素的联动机理,旨在挖掘中国情境下共享经济形态隐含的内在逻辑。但清晰集QCA方法的应用相较于模糊集QCA方法具备一定局限性,只能处理二分类变量,其取值必须被校准为0或1[18]。

目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类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证研究较少、更倾向案例支持的理论研究[14],以及未考虑企业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的静态商业模式分类[8-17]。综上,本文选取在中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共享经济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fsQCA方法将其分为四种商业模式,并研究其未来发展路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QCA方法采取整体的视角,开展案例层面比较分析,每个案例被视为条件变量的“组态”[19]。QCA方法既适合于小案例数(15个以下),中等规模样本(15—50个),也适合超过100 个案例数的大样本案例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进行优势互补[18]。

商业模式是价值发现、价值匹配和价值实现过程中一系列要素的组合,具备典型的组态视角。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作为技术经济下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其组成因素是相互依赖、并非完全独立的,因而要用“整体的”组合方式来解释不同商业模式发展的成因。采用组态视角和QCA方法,可以厘清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中,哪些是企业必备要素,通过哪些组合模式,可以实现组织预期的成长,或避免负面结果[5]。基于此,本文使用对案例选择标准具有包容性和可用性的fsQCA方法,通过分析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六个维度与共享经济成熟度的关系所形成的不同组态,从而得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类。

(二)样本案例的选择

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共享经济已从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发展到共享办公、知识技能等更多领域,这使得总体样本呈现集边界较难确定、内部差异较大等问题,而fsQCA方法可以对中小样本提供更加有效的分析[17]。基于此,本文选取40个在中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共享经济企业(如表1所示),不仅限于中国本土成长的共享经济企业,还包含全球各领域具有代表性共享经济企业,从而增强案例的可信度。其中,中国27家本土共享经济企业案例是从2017—2019年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中筛选得出。

(三)变量设计

在进行商业模式设计时,应在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礎上,选择出合适的要素组合,并通过要素组合来形成最终的商业模式[20]。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共享经济及其商业模式的经典文献,总结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备协作平台、闲置资源、互动与共创、协同治理、资产形式和技术赋能等六个维度,以共享经济成熟度为结果变量。

1.判断商业模式类型的评估维度

协作平台是共享经济及其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8-10]。共享经济企业依托互联网平台连接供需双方用户,进行资源重新匹配,形成了网络效应,进而创造价值。然而,学术界对此仍有一定的质疑:平台是否一定是数字化平台,实体化平台是否也适用于共享经济[8]。Cohen和 Kietzmann [7]认为,用来提高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平台,既可以是数字化连接,也可以是分布式实体资源共享。

闲置资源再分配同样被认为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21],也可作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重要维度之一[8]。共享经济突破了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侧重激活和开发闲置资源,强调“使用而非占有”[22]。然而,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共享形式不再局限于P2P的闲置资源共享,还包含知识技能、时间的共享。因此,本文使用闲置资源维度衡量企业和用户在多大程度上运用闲置资源来进行共享活动。

互动与共创与“P2P互动”相比,突显了价值共创这一概念,强调价值共创是共享经济重要的价值创造方式[23],简言之,互动是行为,共创价值是结果,两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同时,共创不仅局限于企业与用户之间共同的价值创造[23],还包含用户间的价值共创,从企业视角上也可以称其为用户价值独创[12]。P2P互动也是Chase[21]认定成为共享经济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用户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共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来,呈现高自主性、强个性化、高独立性等特点,价值共创更为明显。

协同治理是评估企业业务对鼓励用户等利益相关者参与价值创造活动及企业治理中来的开放程度。Munoz和Cohen [8]将协同治理作为研究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重要维度之一。McLaren和Agyeman[24]提出,共享经济范式中协作和参与治理对社群模式的重要性,并将共享经济的框架从以商业为中介的共享平台扩展到更广泛的共享范式。社群经济是共享经济的核心之一[25]。

资产形式的选择一直是企业运营与发展的重要问题。随着共享经济的成熟发展,企业不断调整战略来适应市场,尤其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共享单车、充电宝等B2C型共享经济企业兴起之后。在资产形式方面,一些企业出现从轻资产逐渐向重资产转移的趋势,如滴滴增设公共交通产品。本文将重资产的共享经济企业赋值为大于50分。

技术赋能是指共享经济企业利用或依赖互联网等技术来赋予其创新、竞争等更多能力,主要表现为企业在依托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智能技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帮助企业准确获取、有效传递、高效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6]。技术赋能可以对传统组织治理方式进行深刻改造,而共享经济的技术赋能也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平台通过创造互动场景、开放平台接口和技术转移转化等手段,赋予利益相关者创新、生产和竞争的能力,以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与高效利用,达到同外部组织或个人共生、共享、共赢的理想状态,是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之一[20]。

2.结果变量的设计

本文将结果变量设计为共享经济成熟度,由企业估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因素组成。企业估值作为资本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认可度,能够有效衡量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17]。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与传统IPO企业的估值不同,大部分共享经济企业仍未上市,其估值的公允度较弱。因此,本文结果变量中还考虑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企业成立至今的时间来衡量。为了保证共享经济企业发展的稳健性,本文将企业估值30亿美元作为评价标准,超过30亿美元估值的企业赋值为50分以上,并参考企业持续时间,来调节共享经济成熟度评分。

(四)数据收集与获取

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变量赋值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一手和二手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案例信息,满足了三角测量的原则[27]。数据收集时间主要集中于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1月10日,采用半结构访谈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课题组走访了上海、大连、沈阳、济南等多个城市,向共享出行、共享住宿的相关管理部门了解各地实际情况;并参观哈啰出行、途家、滴滴、蜗享出行、优客工场(大连)等企业总部或大区,从企业高层处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对商业模式相关问题进行访问。本文的访谈对象包含共享经济领域专家学者(4名)、行业领先企业中高层(8名)以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5名);二手数据主要包括企业官方公开资料和内部资料、媒体报道及相关学术文献与政府报告。此外,课题组还对40家企业进行分析讨论并综合评级打分,构建共享经济企业各个案例的变量具体赋值表。限于篇幅表略,留存备案。本文进行了简化的评估者间可靠性测试(IRR-test)。由于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本文关注的是影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因素,而非测量方法本身,因而在IRR-test中采用平均分数,而非测量误差的方差。通过反复校准评分,最终的IRR分数为0.8939,说明该评估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随后,本文利用FSQCA3.0软件的校准(Calibration)功能对40个共享经济案例评分表进行校准,选用阈值Calibration(x,100,50,0)得到真值表。

三、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类型比较

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中,当结果发生时,某个条件总是存在,那么该条件就是结果的必要条件。一致性是衡量必要条件的重要标准,当一致性水平大于0.9000时,则该条件可以认为是结果的必要条件[19]。因此,通过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发现,协作平台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必要条件,即FSPlat=0.9368> 0.9000(如表2所示),共形成四种组态(如表3所示),分别对应不同的共享經济商业模式。

(一)资源共享平台型

资源共享平台型(简称“平台型”)商业模式是由协作平台、闲置资源、互动与共创、非协同治理和技术赋能等五个维度组成。该组态体现了共享经济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使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来进行P2P互动,从而实现对线下闲置资源的重新分配。代表性共享经济企业有Uber、滴滴、Airbnb等。

协作平台的主要任务是整合闲置资源、设计匹配规则、调动用户积极互动,并驱动价值共创。为了更好地搭建平台,智能信息技术及其动态应对能力在该组态下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技术赋能不单单指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据驱动的技术,更注重精准的预测和智能化能力,即如何为供需双方提供短时高效的连接匹配服务并不断优化。闲置资源重塑是平台型商业模式的突出特点,即鼓励用户主动分享其闲置资源(房屋、私家车等)供给需要的用户,并培养用户“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经济理念。然而,该组态下的互动与共创体现在P2P方面,即服务供需双方间的互动和共创可以发生在用户连接、接触、分离等整个服务阶段,线下实际接触会使互动和共创价值更为明显。但是,用户实际上很难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过程,因而呈现非协同治理现象。此外,该组态下的共享经济对资产形式有不同的选择,如Airbnb为轻资产形式,途家则为重资产形式。

平台型商业模式体现了公众认知中最为典型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基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海量分散化的闲置资源进行整合并共享[2] ,这一模式强调共享经济是一种新型的资源配置方式[28],其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更符合发展共享经济的初衷。该模式与Chase[21]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基本特点相符合,即利用平台促进P2P互动从而使得闲置资源最优化。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有:一是打造线上网络社区,培养用户社群,让用户参与协同治理;二是平台型商业模式下的资产形式选择较其他模式更为复杂,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可以增加一些重资产项目以稳定其发展。

(二)重资产层级型

重资产层级型(简称“层级型”)商业模式是由非协作平台、非闲置资源、非互动共创、非协同治理和重资产等五个维度组成。技术赋能未影响该组态的形成,重资产是该组态重要组成维度,具有典型B2C商业模式的层级特征。代表性共享经济企业有哈啰出行、蜗享出行、小电等。

重资产体现在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流支撑和吸引资本投资的能力,进行短时间大规模的产品与服务投放。如共享单车企业成立初期曾经历多轮融资,进行大规模的单车投放。非协作平台借助互联网搭建与用户直接联系的“切入口”,或选择(自身已然成为)大流量平台载体提供更便捷服务。如哈啰单车通过支付宝App扫一扫来提供服务。非闲置资源,即其产品是由共享经济企业和制造商等相关合作方共同设计研发、生产,短时间大规模投放。此外,非互动共创和非协同治理两个维度体现了该组态下的用户更注重产品使用的便捷性与经济性,社交互动少,参与企业管理和价值创造的积极性低。值得一提的是,技术赋能虽然并不能明显影响该组态的形成,但层级型商业模式也具备智能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大规模投放产品及其附加服务如何应用智能技术的创新,如哈啰开发的“电子围栏技术”。

层级型商业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共享经济模式,利用“共享之名”获得较高的认知度,发展迅速[13]。该模式也是国外企业积极借鉴的“中国模式”,如美国共享滑板车公司Lime借鉴中国的共享单车模式在成立短短一年间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层级型商业模式未来的可发展路径有:一是与直接相关企业联盟,深耕产品与服务的销售,或跨界探索新模式,如用户在共享汽车平台购买相关品牌汽车享受优惠等;二是企业可以拓宽产品线,打造“全生命周期”,重视用户体验,建立O2O社区,培养用户黏性。

(三)轻资产共创协同型

轻资产共创协同型(简称“协同型”)商业模式是由协作平台、互动与共创、非重资产和技术赋能等四个维度组成。然而,闲置资源和协同治理两个维度并不影响该组态的形成。代表性共享经济企业有闲鱼、抖音、Wiki、Taskrabbit等。协作平台在该组态下体现了更趋向社群化、领域化和模块化的特征。就互动和价值共创而言,用户间的互动方式更为灵活、复杂多样,不仅限于“点对点”,也会出现“1对N”“N对N”,即用户在社区或社区间的互动。用户的连接既可以是共同的物品也可以是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组成了拥有共同意向的消费社群,创造更多的价值[12]。技术赋能在该组态下体现为互联网技术在平台运营维护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收集归纳拥有共同意向的用户并进行地理位置匹配。同时,非重资产是该模式的另一特点,体现为内容共享、知识技能共享等。

虽然该组态并未显示协同治理,但从调研中了解到,协同型商业模式的用户高度参与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是企业的协助者和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用户积极参与、协同治理是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此外,该组态显示,闲置资源对结果没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该组态下共享经济企业不具备闲置资源共享的特征,它们可以是实体资源的租借共享,如闲鱼;也可以是时间、技能、内容共享,如抖音。

协同型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用户兴趣、习惯等进行准确预测,将具有共同意向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形成消费社群从而将平台分区划分,更具有社群型特征。协同型商业模式未来的可发展路径有:一是升级优化网络社区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内容更快更准确地匹配消费社群;二是部分产品向重资产转移,适当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线下实体门店),或与其他品牌联合打造“快闪店”、跨界营销等,从而有利于品牌宣传、提升用户体验。

(四)实体空间低技术型

实体空间低技术型(简称“空间型”)商业模式是由协作平台、非闲置资源、互动与共创、非协同治理、重资产和非技术赋能等六个维度组成。代表性共享经济企业如Wework、氪空间、优客工场等。协作平台不仅搭建连接用户的网络平台,更关注将资源有效整合并服务于用户的线下实体。平台两端连接的都是企业,具备“B2B”型商业模式特点。该组态下的资源并非来自闲置资源的重新利用,而是空间及其附属的服务资源,如優客工场在给企业用户提供各种定制化办公空间的同时,也为其提供金融、法律等全方位的企业服务。此外,由于企业会投入大量资金,搭建实体平台或承担“二房东”角色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如集体大批量收购空间再进行对空间重新规划与升级,因而企业多为重资产。

线下实体的搭建使得由用户聚集形成社群生态成为可能,从而为用户提供了频繁互动与共创的机会。如优客工场会定期举办活动,鼓励企业用户进行线上线下的社交,并拥有数量超过500家的服务商,为企业用户提供相关服务。该模式的用户更倾向于活动的参与者而非管理者,用户没有明显参与社群活动治理或企业内部决策管理的意向。此外,该模式对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需求不高,其线上平台更倾向于面向用户的“官方介绍”,即非技术赋能。可见,空间型商业模式具备“双平台”属性,线下实体会自觉形成一个网络社区,增加用户之间互动与共创的机会,从而共创价值。在中国,该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双创”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空间型商业模式的未来发展路径有:一是利用智能技术规划和整合资源打造O2O共享社区;二是摆脱“二房东”定义,提供多元化服务,向轻资产形式转移。 综上,本文在对上述四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总结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如表4所示。

四、共享经济企业的趋同路径

(一)注重用户参与协同治理,企业趋向社群化发展

与传统经济不同,共享经济渗透领域广泛,且大多数行业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政府部门作为主要的规制主体无法掌握其准确的发展规律。用户作为共享经济产品和服务的体验者,更能够高效地发现问题,用户参与实际上也是用户与企业价值共创的表现。由于用户本身就是“产消者”[17],用户之间、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行为,可以帮助双方在长期的协同演化过程中建立价值连接关系。因此,政府、企业、用户和行业协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是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一条可操作路径[29-30]。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多方协同显得尤为重要。如滴滴在疫情期间号召全体网约车共同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并与金融机构、汽车租赁公司沟通协作,为司机顺延租金等。当然,一系列保证司乘安全的防疫措施也离不开司机和用户的积极配合。

在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趋向社群经济发展,已有学者将共享经济平台定义成一种社群市场[31]。共享经济与社群经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闲鱼以本地和兴趣社区的形式成立“鱼塘”,打造基于新生活方式的协同型商业模式,是社群经济的一种体现。消费社群是社群经济发展的核心,拥有共同兴趣和意向的用户群体可以促进用户创造更多价值[12]。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在优化平台时会考虑增加用户社区等社群化特征模块,从而提升用户黏性。消费社群使得协同型用户的互动方式更为多样频繁,更具有社群化特征;空间型商业模式的“双平台”特性使得打造线上和线下“双社区”成为可能。

(二)鼓励共享经济模式多元化,重视发展“动态化”

共享经济不仅发展迅速还具有较强的动态性,涉及行业越发广泛,其商业模式不断更迭创新,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共享经济组织呈现出一个整合资源供应方和消费需求方的动态网络系统,具有动态性特征。同时,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价值创造不再是企业主导的单维度静态过程,而是多维度、动态化的共创过程,价值由共享平台参与主体间全方位互动后共同创造[23-32]。此外,外部环境的突发变化对共享经济模式动态发展有一定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知识共享、二手闲置物品交易等以“零接触”的模式受到用户欢迎,其下载量短时间内激增。因此,在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进行分类的基础性研究时,应考虑其商业模式类别不是“一成不变”的,会跟随共享经济市场发展阶段和动态的用户需求而发生变化。

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共享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要求,不仅是产品和服务范围的扩张与多样性(如滴滴开设青桔单车,并提供金融服务);还包含轻重资产形式的转换等(空间型商业模式的“轻资产化”)。值得一提的是,层级型商业模式在发展初期会面临市场准入门槛低、产品投放“单一化”、同行竞争大等问题,急需在模式和产品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创新,以多元化来吸引消费者、培养用户黏性。如哈啰,从初创期涉及单车和助力车产品的“哈啰单车”,升级为涵盖顺风车业务、电动车租售平台和换电业务的“哈啰出行”,再到2020年4月改版打造“出行+本地生活”的全方位共享平台。

(三)深耕智能创新,提高技术赋能能力

技术赋能是数字时代下共享经济企业借助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盘活原本分散的闲置资源,从而打造多方协同的平台、赋予用户多重身份,以提高其创造价值的能力。智能化技术充分激活并重组了原本分散、静态的资源,尤其在抗疫期间,用户的在线消费习惯得到进一步培养,是共享经济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共享经济企业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提高技术赋能能力。一是对具备“产消者”身份的共享经济用户赋能,即用户利用信息技术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协同治理,从而激发用户活力和培养用户黏性。如企业小红书的用户,可以利用GPS定位等技术分享所见所得。二是数字技术对信息安全性等基础能力和建立信任机制提供支持,即共享经济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和治理手段维护平台系统的运行,保障可持续发展。就基础性功能的技术创新而言,层级型商业模式的智能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其产品和附加服务上,如哈啰开发了“电子围栏技术”。而其他商业模式则体现在进一步优化供需匹配、提高效率等方面。然而,安全性和信任机制则可体现在技术平台对用户背景进行资质审核、引用支付宝“信用分”、建立“一键报警”机制等方面。

五、传统企业的共享经济发展路径

数字经济时代,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较之传统商业模式具有更高的适应性[32],可以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性发展路径。随着消费升级和顾客自主意识的提高,用户创新和价值共创备受关注,传统企业可以借鉴平台型或协同型商业模式,通过搭建网络社区、发展社群经济等方式进行转型升级,如海尔的HOPE平台、小米的小米社区等。

相较于平台型商业模式和协同型商业模式,层级型商业模式和空间型商业模式更适合传统企业借助共享经济转型升级。资金雄厚、有良好声誉的知名企业可以选择具有“短时间、大规模”发展特性的层级型商业模式,与其他企业强强联合开发共享经济项目,从而助力企业成功进入共享经济阵营,如东软公司利用自身软件智能优势与日本专业汽车电子企业阿尔派电子合作,成立东软睿驰公司,推出共享汽车项目“氢氪出行”。层级型商业模式将产品“垂直”投放市场,体现了传统企业B2C型商业模式的特点,两种模式的高度匹配减轻了传统企业进入共享经济市场的阻力。传统企业良好的声誉增强了用户的信心,再加之“共享之名”的助力,层级型商业模式更易被社会公众接受,从而提高企业进入共享经济的市场存活率。

然而,空间型商业模式更适合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或房地产企业进入共享经济市场。为了响应国家“双创”号召,找到经济资源匮乏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平衡点[17],产能共享成为大型骨干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沈阳机床集团推出的 i5 智能共享机床,在加工时产生的数据可广泛用于商业、管理和技术开发,并与平台实时连接实现生产力共享。此外,传统的商业地产企业发展共享办公项目,也是其未来发展可行路径之一。如拥有自营高端物业服务的万达、万科等房产企业,可利用“空间充裕、地理位置优越”等优势,“以租代售”打造共享办公空间,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多维度、确定性的丰富服务。

六、结论与展望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一种技术、制度和组织的创新组合方式,其商业模式分类一直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商业模式的基本问题开展研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来解释共享经济企业商业模式的分类及特点,并对不同商业模式类型的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案例分析,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基于此,本文总结了共享经济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同路径及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以便企业积极调整战略、及时地应对市场变化。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经济不同领域、不同模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既有“冲击”也有“刺激”。“抗疫与发展并重”的客观需要促使共享经济等新業态加速创新。本文的结论具备实践性和时效性,共享经济企业在应对突发疫情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而采取战略调整时,可参照以下建议:第一,面对监管、经营等压力,企业应重视协同治理的作用,积极与政府、行业协会等形成合力,鼓励共享经济用户参与“抗疫”。第二,企业应持有发展“动态化”的观点,相信疫情带来的冲击只是暂时的,善于将在知识共享、闲置二手交易等领域涌现的新模式视为契机,促进商业模式成熟化、多元化。第三,企业应持续智能化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其应用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安全与合规等方面的建设,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价值。第四,对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而言,应重视资源开放共享及平台对制造业企业的赋能作用,积极探索共享制造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促进生产工具共享等。

此外,本文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也具备一定理论意义和创新性。第一,研究方法上,本文突破了传统的实证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fsQCA方法,探索了商业模式中不同要素之间的复合组态分别对共享经济企业成熟度的影响。这不仅是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类基础研究的一个丰富,也是进一步验证fsQCA方法与商业模式研究的契合度。同时,在案例的选择上,与前人研究相比,本文既涉及全球各行业共享经济的领军企业,也涉及新兴的独角兽企业,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代表性。此外,在商业模式维度和结果变量的设计上,本文更具全面性与时效性,如技术赋能与资产形式转型是数字经济背景下共享经济企业关注的热点。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考虑结合案例研究、大样本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共享经济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探索,增加研究的普适性。第二,研究内容上,本文在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类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其未来发展的三个趋同路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备“动态性”特征,其模式间可相互转换、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区别于前人“静态”商业模式分类研究[10-14]的又一创新点。

参考文献:

[1] Bardhi, F., Eckhardt, G.M.Access-Based Consumption: The Case of Car Sharing[J].Journal of Consumer Resource, 2012,39 (4):881-898.

[2] Belk, R.You Are What You Can Access: Sharing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Onlin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4, 67(8): 1595-1600.

[3] Gobble, M.M.Defining the Sharing Economy[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17, 60(2): 59-63.

[4] Zott, C., Amit, R., Massa, L.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37(4):1019-1042.

[5] 杜运周.组织与创业领域——组态视角下的创业研究[J].管理学季刊,2019,(3):31-41.

[6] 李鸿磊.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商业模式分类研究——以三个典型企业的分类应用为例[J].管理评论,2018,(4):257-272.

[7] Cohen, B., Kietzmann, J.Ride on! Mobility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Sharing Economy[J].Organization and Environment,2014, 27(3): 279-296.

[8] Munoz, P., Cohen, B.Mapping Out the Sharing Economy: A Configurational Approach to Sharing Business Modeling[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7, 125 (3): 21-37.

[9] 孙凯,王振飞,鄢章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类和理论模型——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研究[J].管理评论,2019,(7):97-109.

[10] 关钰桥,孟韬.分享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比较分析——以美国Uber与中国滴滴为例[J].企业经济,2018,(4):27-35.

[11] 孙楚,曾剑秋.共享经济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因与路径——价值共创的视角[J].江海学刊, 2019,(2):102-108+254.

[12] 孟韬,关钰桥,董政,等.共享经济平台用户价值独创机制研究 —— 以Airbnb与闲鱼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8):111-130.

[13] 姚小涛,黄千芷,刘琳琳.名正则言顺?——“共享”之名下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与制度组凑案例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10):139-152.

[14] Habibi, M.R., Davidson, A., Laroche, M.What Managers Should Know About the Sharing Economy[J].Business Horizons,2017,60(1): 113-121.

[15] 李强治.共享经济的本质:物尽其用的经济学分析[J].电信网技术,2016,(12):32-35.

[16] 孟韬.网络社会中“产消者”的兴起与管理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3):205-212.

[17] 高素英,张烨,王羽婵.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要素联动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7,(11):1-6.

[18] 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6):155-167.

[19] Ragin, C.C.,Strand, S.I.Using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Study Causal Order : Comment on Caren and Panofsky [J].Sociological Methods and Research, 2008, 36(4): 431-441.

[20] Casadesus-Masanell, R., Richrt, J.E.From Strategy to Business Models and to Tactics [J].Long Range Planning, 2010, 43(2-3):195-215.

[21] Chase, R.How People and Platforms Are Inventing the Collaborative Economy and Reinventing Capitalism[M].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5.251.

[22] 楊学成, 涂科.出行共享中的用户价值共创机理——基于优步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 2017,(8):154-169.

[23] 杨学成,涂科.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研究——以出行平台为例[J].管理评论,2016,(12):258-268.

[24] McLaren,D.,Agyeman,J.Sharing Cities: A Case for Truly 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ies[M].Cambridge:MIT Press,2015.337.

[25] Acquier, A., Daudigeos, T., Pinkse, J.Promise and Paradoxes of the Sharing Economy: An Organizing Framework[J/OL].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7.

[26] 周文辉,邓伟,陈凌子.基于滴滴出行的平台企业数据赋能促进价值共创过程研究[J].管理学报,2018,(8):1110-1119.

[27] Miles, M.B.,Huberman, A.M.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M].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994.336.

[28] Matinab, J.C.The Sharing Economy: A Pathway to Sustainability or a Nightmarish Form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J].Ecological Economics, 2016,121(1): 149-159.

[29] 秦铮,王钦.分享经济演绎的三方协同机制:例证共享单车[J].改革, 2017,(5):124-134.

[30] 赵光辉,李玲玲.大数据时代新型交通服务商业模式的监管——以网约车为例[J].管理世界, 2019,(6):109-118.

[31] Celata, F., Hendrickson, C.Y., Sanna, V.S.The Sharing Economy as Community Marketplace? Trust, Reciprocity and Belonging in Peer-to-Peer Accommodation Platforms[J].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 Economy and Society, 2017,10(2): 349-363.

[32] 王水莲,李志刚,杜莹莹.共享经济平台价值创造过程模型研究——以滴滴、爱彼迎和抖音为例[J].管理评论,2019,(7):45-55.

(责任编辑:邓 菁)

收稿日期:2020-09-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众生产视角下的分享经济组织形成机制研究”(72072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流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体系构建”(18ZDA05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分享经济的组织性质与组织模式研究”(71840006);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课题“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高成长的机制与促进政策研究”(XLYC1904017)

作者简介:孟 韬(1975-),男,陕西汉中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组织和营销战略研究。E-mail:mengtao@dufe.edu.cn

关钰桥(通讯作者)(1993-),女(满族),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营销战略研究。E-mail:gyuqiao@163.com

董 政(1987-),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组织研究。E-mail: 672642986@qq.com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