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有效作用

2020-04-26杨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思政价值观融合

杨帆

[摘           要]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衍生品,自出现到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前提下,同時也或多或少地对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新媒体的运用作为学生沟通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直接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造成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旨在对当下新媒体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讨论在新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下,分析研究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关    键   词]  新媒体;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150-02

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近年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随着社会各界对大学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各个高等院校均研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用于尝试新媒体与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而如何在复杂的互联网大环境下,更加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高速传播的优势,趁势而上、顺势而为,将思政教育的正确理念,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国家荣誉感和能真正在毕业后走入社会时靠谱的国家接班人和有力的社会建设者,成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难题和重点。因此,高校在研究有效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仅从表面效仿当下所流行的形式片面内容,而应积极探索出如何真正利于思政教育对学生正确影响的方法。

一、真正了解新媒体的价值从而有效运用

相较于传统媒体,即报纸、电台、广播等信息传播形式,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代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代表社会作用的革新,其拥有着门槛低、投资更低廉、传播范围广、影响范围大、应用更普遍的种种优势。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技术,同时作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其本身并不能拥有任何改变社会、改变人们观念的能力。这一点也正是高校在考虑如何有效融合时所需要重点理解的,真正做到改变人们观念和社会生活形态的并不是新媒体本身,而是使用新媒体的人们。而高校在融合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跟风性地泛泛地模仿潮流本身,那便不能很好地达到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课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新媒体在传播和入手上具有门槛低、投资低、传播范围广、影响范围大、应用更普遍的优势,但我们需要重视的是,新媒体较于传统媒体,没有成熟的机制和负责严肃把控的监督机构来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把控。例如,传统媒体在进行传播前,必须要进行审题、采编、审阅的过程,而这些过程均是经过严格把关的,同时也一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发现传统媒体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于社会中有关元素的限制,导致较多信息在正常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边界的界限,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两个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化的发展。而新媒体的发展,则打破了传统二元化的发展,更多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新媒体技术因为门槛低等优势,人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中来,这便导致现存媒体传播中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也正因为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其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因此,高校在使用新媒体进行融合教育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新媒体技术对人们影响的利弊。尤其是大学生在“三观”及思想还不成熟的阶段,新媒体对学生的生活方式、交流方法、思维模式甚至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当代大学生更是因为没有成熟的选择信息的能力,贸然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汲取知识,对学生的价值观、政治态度、心理状况、道德理念和日常交往模式必然会产生重大的不稳定影响。

所以面对依旧需要接受正确引导的大学生,高校的新媒体发展更应当注重方法、方式,从而确保学生可以接收正统而正能量的信息,而不是一味地接收新媒体传播所造成的种种舆论。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新媒体有重要作用。要使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发挥有效的作用,高校必须更加合理地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特点使其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加有效[2]。

二、如何通过新颖合适的方式充分将新媒体与思政教育想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发生了改变。现如今的大学生都成长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不同于“90后”所成长的信息技术的摸索阶段,“00后”所经历的成长环境和互联网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新媒体的爆发则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3]。

加强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能有效推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德才兼备及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助力于高校蓬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所需。

(一)构建独立校园新媒体体系加强大学生对新媒体内容的辨别和引导

当下的新媒体大环境下,尤其是面对从小便成长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00后”们,高校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信息优势逐渐减少,如若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媒体相融合,那么极有可能达不到最初利用新媒体所想要达到的最优效果。因此,在进行高校新媒体宣传普及前,高校及专业教师应当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及时根据热点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建立新颖、符合当代大学生审美且符合当下高速的信息时代的新媒体体系。

高校在建立独立新媒体体系时,一要建立一套统一协调、实时更新、高效流畅的舆情收集反馈机制,高效收集掌握校园热点,便于及时将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尽量将一切不和谐、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矛盾因素扼杀于舆论发起的初期,充分利用高校独立新媒体的权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确、充满正能量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便于通过正确的思政教育,有效维护高校校园的稳定发展。二是应当创建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和符合实际现实的新媒体内容。通过学生身边的事情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更加有效地通过新媒体内容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例如可以通过小视频或是故事性、采访性题材开展话题,从而引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公民公德、理想信念、仁义礼智信等教育,从而真正做到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靠谱的民族接班人。高校在建立独立的新媒体时,应该注意不要单纯进行思政教育的普及,更应该将板块扩展为资讯发布、知识普及、生活趣闻、便民信息、心理咨询、留学及就业培训等。这些板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使用高校新媒体体系的频率,也能增强学生与高校的黏性,提升其归属感、荣誉感,从而减轻学生对思政教育传播的抵触心理。

(二)组建新媒体管理团队

前期通过教师培训精选出专家团队,定期由专家团队成员向高校专业教师进行新媒体运用与思政教育的培训,并通过培训使得教师认识到新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授课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方式和人格魅力是教师所应当竭力提升的,而在当下新媒体爆炸式发展的时代,如若教师依旧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授课的重点放在教书而非育人上的话,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很大可能无法很好地适应当下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如果学生所理解与沿用的一切行为习惯、思维方式都是从媒体上学到的话,便很有可能因为学生“三观”等不成熟的原因而没有办法很好地区分正误,从而学会了错误的思维方式或是道德觀念。因此,教师专家团队应该充分利用教师的特殊身份,面对当下热点的舆情,及时对内容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同时,在平台积极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也能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促使学生自愿接受和认同正确的理念。

后期由专家团队作为陪审面向校园应征,挑选出素质过硬、敏锐度高、责任心强、文字功底好的学生骨干参与到管理团队中来,而管理团队的成员则负责时刻密切关注热点动态,在教师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撰文发帖,引导学生对热点进行讨论和分析[4]。同时,也针对平台上或是校园内的矛盾或不良情况积极上报专家团队,讨论出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和调解。

(三)突出永恒的主题

育人先育德,新媒体与思政课程相融合的本质上便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即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专注于解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更加有效培养人才的问题。课程思政化始终将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标准,着重通过教学加强和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接受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带领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因此,在坚守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和优势,弘扬主流意识价值,将正能量和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基本思想方正的精神覆盖到高校群体中,是新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主要努力方向。

三、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学生在互联网上获得多元化资讯的同时,也面临信息筛选的难题。而高校作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引路人”,通过新媒体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的开展,可以对学生进行宏观引导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同时,高校对新媒体的运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使得学生自愿主动去接受高校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为思政教育的教学和普及提供了便利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珺,韩旭,丛林.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青年时代,2020(3).

[2]唐明月.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7).

[3]杨伟.探讨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纳税,2017(33):188.

[4]张泽宝.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研究[J].学理论(下),2016(3).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思政价值观融合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我的价值观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融椅
价值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