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战化及舰载转型背景下的航空充电设备课程改革研究

2020-04-26李勋章姚海燕范红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充放电士官课程内容

李勋章 姚海燕 范红军

[摘           要]  为了适应新式训练要求,航空充电设备课程以实战化以及舰载转型为背景开展课程改革。提出了理虚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在原先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课程信息化建设,构建战时环境和舰载模拟装备,可在很大程度上推进课程的舰载转型,提高课程的实战化教学训练效果。

[关    键   词]  实战化;舰载转型;航空充电设备;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130-02

航空充电设备是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一门必修的任职岗位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航空兵场站合格的充电员。这门课程的开设可追溯到1985年,授课对象主要是陆基场站的士官学员,课程讲授的内容主要是航空充放电装备的结构组成、基本原理、基本操作和维护保养等。新形势下,对该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提高实战化教学训练水平并能完成课程的舰载转型。在这种背景下,课程组人员进行了充分研究和探讨,制定了“稳岸基、拓舰基”并大力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改革思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实装教学优势明显

现在配备的各型教学装备均为部队场站同步在用的实装,类型齐全,功能完善,学员在校进行课程学习完后,可直接到部队岗位任职,不需要二次培训。

(二)课程内容体系不健全

由于前期授课对象都是陆基场站的学员,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都是以陆基设备为主。为了适应当前舰载转型的要求,在内容上必须进行舰载充放电装备相关知识的充实。

(三)教学训练方法“战味”不足

由于学员的学习训练场所为安静的专业训练室,在进行教学训练时,很难调动学员紧张高效的工作状态,并且由于设备的实操训练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顺序而制定,与部队的日常工作状态有所区别,所以造成学员在学习和实操训练时部队体验感不强,“战味”不足。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一)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拓展

在已有岸基各型充放电系统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按照部队实际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将课程内容深度拓展到舰载的充放电系统,努力提升实战化教学水平并推进课程的舰载化转型。

在新编的《航空充电设备》教材中,我们优化了原有DL系列充放电设备原理方面的内容,着重进行实操、维护等内容的教学,加强了新型航空蓄电池充放电系统的教学内容,同时拓展了舰载航空充放电设备,使课程内容紧跟部队装备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条件建设

现有与陆基四站装备同步的航空蓄电池充放电训练室,可以满足实装教学与学员训练的需要,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深度融入。

已经建成航空充电设备网络课程、多媒体教材、《舰载航空蓄电池与充放电设备的使用维护与特情处置》幕课;针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危险操作和复杂训练科目的问题,目前正在开发相关虚拟训练系统,通过该系统学员能够在模拟训练熟练后再进行实装训练。针对舰面充放电实装缺乏的问题以及战时场景构建的需求,下步将进行VR虚拟训练室建设。针对学员对部队工作现场比较陌生的问题,组织课程组人员赴部队进行大量微视频的拍摄和制作,在课前和课中给学员穿插播放,加深学员的体验感。

三、以学员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一)以学员为主体的自主式课堂教学

当学员感受到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时,会促使自己自觉、主动学习知识,最终发展为学员的自我认知,这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引导和延伸,会使职业精神得以内化,转化为职业精神的源动力。

例如,在新旧知识联系紧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新知识点进行部分讲解,新旧知识的類比性内容则由学员作为主体来完成讨论学习和讲解工作;新操作技能的课堂教学中,则由学员通过讨论去发现何时、如何采用新技能,进而激发学员学习新技能方法的兴趣,让学员自主学习,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任务式驱动教学

学员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将传统的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复习的学习模式转化为以某一个明确的知识点为掌握目标的任务学习模式。学员以该任务为目标,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课外图书资料、“互联网+”等方法自主查询需要的内容,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探究来完成任务,不断围绕该任务扩展知识体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员的专业能力、协作能力和方法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最终提升学员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三)案例讨论教学

航空充电设备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尽量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通过案例讨论方法调动学员对于职业的认知,调动学员职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故障案例选择与近几年四站连航空充电员工作中典型的、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又符合航空充电员职业精神要求的真实案例,这样会让学员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士官职业的关系,激发强烈的求知动机,变成为自己士官职业生涯发展而奋发学习的内驱动力;其次,对选择的案例需要通过加工设计,营造一种互动的情境,将学员置于主体位置,引导学员利用已有的充电设备的知识结构和书本内容,自主思考、探究,分析和寻找故障案例解决的内外部因果联系,在此过程中学员对职业精神产生思考,得出自己的心得。

四、教学施训

(一)将大课堂的教学理念融入实际教学中

将课堂教学内容向前、向后延伸。课前,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幕课、多媒体教材、微课小视频等信息化资源,让学员课前预习。课中,对于课前预习环节学员掌握比较好的内容,以强调、总结归纳的形式精讲多练,重点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课后,根据授课内容布置任务,进一步拓展、强化课堂所学。

(二)保持实装教学的主体地位

充分利用训练室实装与部队同步的优势,保持实装教学的主体地位不变,在此基础上通过播放微视频以及保障任务想定,营造实际部队工作氛围,增强学员操作训练体验感,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

(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目前课程的理论课课时明显多于实践课时,因此增加实践课程比例是课程内容改革不容忽视的一项,一方面学员通过实训锻炼,促进职业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实践课程上,士官学员通过亲身体验更能体会职业精神的内涵。实践与理论比例建议设为1:2。

(四)多种信息化手段并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示范工位、虚拟训练系统、VR虚拟训练室、微视频等多种信息化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示范工位将装备的细节放大,进行展示、转播,有效解决学员多、装备少造成的集中讲解时大家难以看得清、听得到的效益问题。

通过虚拟训练系统让学员在实装操作之前先进行模拟训练,解决装备安全、危险操作、复杂维修科目等问题,同一训练科目也可以反复多次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训练的综合效益问题。

通过VR虚拟训练室构建真实的战场场景,切实实现装备操作的进阶训练,真正提高实战化水平,同时解决舰面充放电实装缺乏的问题。

通过播放部队拍摄的微视频,解决学员部队体验感不强的问题。

(五)理论课程内容中增加人文及思政知识

理论课程内容由于其专业性,学员上课时会觉得枯燥,同时由于士官学员基础并不是很好,会觉得专业课程内容较难,逐渐失去上课的兴趣,理论课程中增加职业人文精神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而且融入人文知识可以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活跃学员积极性,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在教学中拓展一些人文类知识,可以开阔学员视野,加强士官学员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增加思政知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航空法规、哲学类知识,此类知识可以使士官学员掌握部队基本的法规规程,了解中国军队的优良传统,对于自身、军队以及自身职业生涯与军队发展的联系有正确的认知,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军人道德类知识,此类知识旨在提高士官学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学员首先是作为一名军人而存在,在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基础上,加强道德禮仪修养、军人道德规范等培养,对于士官的个人成长与职业生涯不断向前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充电员的责任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电工作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几十年来,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壮大、飞行训练任务的圆满完成和战斗力的不断提高,都与四站人兢兢业业的工作,按技术要求维护好航空蓄电池、保障供应高质量的航空蓄电池是分不开的。要引导学员树立担当的意识,把责任牢记心间;树立奉献的意识,把使命牢记心间。这也是一名合格的充电员应当有的责任与担当。

五、结语

作为重点课程试点的改革课程,通过前期的教学施训实践,应该说改革方向符合实战化训练以及舰载转型的要求。由于承担教员的个体差异,同时还由于每期学员的入学差异也比较大,为此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检验,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融入,以提高理论、虚拟训练、实装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严正明.积极适应改革强军战略,加快培养新型军事人才[J].海军杂志,2016(3):10-12.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充放电士官课程内容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士官晋级培训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关于士官参谋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建设的思考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士官院校开展士官德育工作的困境和出路
采取多种控制技术延长阀控电池寿命
防爆蓄电池机车智能充电硐室实践应用
一种锂电池管理系统及方法研究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