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2020-04-26曲永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导图知识点

曲永红

[摘           要]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难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机化学的教学,可以梳理清楚有机化学中各知识点的脉络,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基于此,对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阐述,并分析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具体的运用方法。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有机化学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110-02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属于应用类学科,实用性很强。相比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涉及的知识点与化合物更为繁多,不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制取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化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普遍存在无法理清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联系,混淆知识点的现象。因此,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高效有机化学教学十分必要。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The Mind Map),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又名心智导图,最早由英国记忆大师TonyBuzan提出,他也因创建了思维导图闻名于世,成为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Buzan先后出版了二十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籍,创办了世界记忆冠军协会,帮助了很多存在学习障碍的人员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习的方法,它基于人类大脑最基础的思维方式——放射性思考,把思维变得形象化,将人脑接收到的文字、数字、符号、意向信息归纳为一个又一个思考中心,从每个思考中心发散出若干节点,通过这些节点的转换把一个个思考中心相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思考主题[1]。

二、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简单且又有效。最一开始,它只应用于在学习过程中记录笔记,通过将笔记中的各个知识点相连接,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学习中通过观察各知识点的联系,系统化学习知识点下的各级分支,从而加强各细节知识点的记忆与学习,相比于传统记忆方法,思维导图在记忆方面是将头脑中繁杂的知识点提取出并具象化表现在一个系统图表中,然后通过观察记忆这一图表,在脑海中形成图像化记忆,把虚拟的知识系统具象呈现,从而在需要某一方面知识点时可以直接通过这一系统提取,准确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体说来,它具有以下特征:(1)将零散的知识节点清晰地集中在导图中;(2)不同知识节点会以发散式的状态与其他相关节点相连接;(3)连接过程中具有相关节点的相似性关键词;(4)所有相关节点统一成一个整体,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三、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优势体现在它的特征方面。

(一)有机化学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中有所体现

高校有机化学思维导图不是简单地将书本中的知识点名称或者是各章节的目录呈现在图表中,而是将有机化学各部分内容中所包含的所有知识点都集中体现在图表中,是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准确找到各部分内容的细节知识点,记忆思维导图的过程就好比把有机化学教材印在头脑的过程。

(二)有机化学单独知识点会与相关知识点连接

众所周知,高校有机化学中很多知识点具有相似性,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机化学学习,会把这些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突出其相似性。例如,可以将亲核取代反应的相关知识点连接,标注其相似性特征,并突出不同有机化合物反应过程的区别,以对比加深学生的记忆。

(三)思维导图帮助构建有机化学学习体系

高校有机化学的入门分类包含亲核取代反应、亲和加成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和亲电加成反应,按机理反应分类又可分为离子反应、自由基反应、协同反应以及金属有机反应。每一类反应包含的有机化合物类别众多,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随着学习的加深,遗忘最初学习内容的现象。因此,利用思维导图来构建有机化学的学习体系,使高校有机化学学习成为一种点亮地图的探索模式。每学习一种新型有机反应,都会填补之前学习的空白,解锁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的连接,学生会清楚了解各有机化合反应的所属分类,在同一分类下的知识点也可以采取相似的学习记忆方法,再对比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差异,以强化学习[2]。

四、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思维导图作为高校有机化学教学的有力武器,可以广泛应用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中。

(一)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机化学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的必要环节,一方面课前预习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理解,使其有针对性地记忆课堂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课前预习是模糊记忆的过程,反复记忆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高校有机化学课前预习应用思维导图,是帮助学生在开课前对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有初步的了解。思维导图中的节点会与众多知识细则相连接,而连接越多的节点,就越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程度,它便是有机化学知识的重点。学生在观看思维导图的第一时间便可以找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使其在即便不理解知识点内容时也能够清楚地认知它的重要性,以便于在課堂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这部分内容。

传统的课前预习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主阅读有机化学的教材内容。繁多的教材内容在没有学习之前阅读是相对困难的,很容易出现阅读过后仍然不知道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的现象,这样一来,不仅学生认为学习难度过大而害怕学习,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不是要求学生只阅读并记忆思维导图,而是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通读教材内容。思维导图的内容是全面且精炼的,只阅读思维导图虽然能把握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但没有教材上知识点的具体反映实例来解读,也是一知半解,不利于学习的。所以,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时,要把思维导图中的各类重点与教材内容一一对应,重点内容重点阅读,将不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带着问题投入课堂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前预习的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堂学习,实现科学的预习和学习。

(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永远是学校教学的主体,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知识内容,学生被动听取讲解,然后记忆,这种教学模式的效率和效果相对低下。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校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和学生的主被动地位,实现翻转课堂。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带着问题投入课堂学习,教师便可以把教学重心放到解答学生的问题方面,较为基础的有机化学知识只需要简单讲解,一带而过即可。例如,有机化学反应中一些作为催化剂存在的物质会在反应过程中消耗一定的质量,而一些参与反应过程的物质也会起到加快反应进程的过程,但它本身并不是相关反应的催化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很容易对二者产生误解,把催化剂和加快反应但自身参与反应的物质混为一谈。利用思维导图的讲解便可以充分突出二者的区别,即催化剂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由于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会挥发一定质量,造成质量变化,催化剂本身并不会导致反应的发生,只是作为加快反应的一个条件,而本身参与反应的物质虽然在一些会自然反应的有机物质中会加快反应速率,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物质都是反应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没有这些物质反应不会发生,或者即便发生也会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这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学生找出其在思维导图中的位置和节点联系,对比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便利性,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通过结合思维导图自主分析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深入讲解。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是结合思维导图的思路出现问题,还是本身知识点难度就很难被学生自行消化,从而选取合适的引导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3]。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机化学的课后复习

一般来说,课后复习主要借助教材本身以及学生自己记录的听课笔记,很多学生不能做好课后复习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听课记录方法,只照抄课堂上的板书以及课件PPT的重点内容,无法自行构建有机化学学习体系,这也是很多学生觉得有机化学比较难学的原因之一。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效率本身不高,再没有良好有效的笔记记录方法,使课堂学习效果较差,课后复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另外,还有一些学生习惯于在复习前向“学霸”借阅并复印听课笔记,但有机化学的学习是反复记忆并训练的过程,阅读别人的笔记虽然能借助他们的思路,理清有机化学的学习体系,但没有记录过程本身的强化记忆,到考试时很容易记混知识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便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复习方法的弊病,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思维学习体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找到有机化学的学习思路,在记录笔记时更有规划性,在复习时也会更有针对性地强化记忆学习过程中的疏漏点与薄弱点,从而真正达到课后复习巩固课堂学习的目的。

思维导图作为学习过程的利器,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有效建立起有机化学的学习体系,了解各部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中,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实现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学习,进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參考文献:

[1]魏明.思维导图教学法在本科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若干思考[J].安徽化工,2020,46(3):128-131.

[2]刘晓非.关于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公关,2019(12):45-46.

[3]陈华仕.思维导图在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2):181,185.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导图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知识点自测
第6章 一次函数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