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生理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对策分析

2020-04-26龙云飞唐宇唐彩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共生产教应用型

龙云飞 唐宇 唐彩虹

[摘           要]  国家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契机,但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产教融合的政、企、校、生各方主体如何能够共生共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共生理论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的主体之间存在目标的一致性和手段的互通性,从共生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中面临的共生单元利益难以有效协调、产教融合共生模式有待明确、产教融合共生环境尚待改善和参与各方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提出了促进产教融合各方和谐共生的措施建议与路径选择。

[关    键   词]  共生理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052-02

一、引言

产教融合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方略,从校企合作走向产教融合,从企业支持学校办学、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发展到学校与企业互动教学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产业端与学校端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模式的改变、方式的协同,还是新教育形态的形成(王祝华,2019),真正实现利益共享、相互支撑、互通有无的产教共同体,为新时代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指出了方向和方法。

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阻碍或困境,产教融合实际涉及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四个主体,但由于产教融合不可避免地存在制度性交易成本,致使多主体协同可能伴随虚幻化、形式化和功利化的集体主义困境(李玉倩、陈万明,2019)。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逻辑与学校逻辑往往在诸多方面出现冲突。冲突的影响体现为产教融合平台基础不够稳固,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不畅,校企合作容易走向形式主义等方面(刘耀东,2019)。当“产教融合”概念出现之时,高校的产教融合出现了“单边效应”的现象,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另外,地方本科高校在推动原有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转型时收效甚微(徐金益、许小军,2019)。现有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与产业衔接程度不够,难以培养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李维春、易小军、王敏,2019)。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从实践上来看,仍然存在生态系统不完善、合作模式不清晰和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郑艳秋、周林娥、贾光宏,2019),而参与产教融合的各方具有共生的特點,因此本文将共生理论作为基础,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产教融合中促进各方共生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二、共生理论概述

“共生”(Symbiosis)起源于生物学,主要包涵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意指共生单元在特定的共生环境中依托某种共生模式实现能量和物质的传递,进而形成各主体共同生长和发展的体系,在共生关系的三要素中,共生环境是外部条件,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三者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产教融合中涉及的四个主体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政府推进产教融合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就业层次和国民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且适宜的人力资源;学校实施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实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可为企业自身发展储备合格人才和获取利益,同时也可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学生作为参与产教融合的具体个体,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人力资本;产教融合实施中如果缺少任一方的主动参与,都无法有效地开展,可以通过产教融合形成共生关系,实现各方统筹,促进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共生单元利益难以有效协调

(1)顶层设计引领有待提高。笔者在调研中感受到师生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区别和内涵认识不够深入,产教融合的层次还属于比较浅层次的实践与应用,目前的产教融合实践还主要集中于课程上,整体的协调和推进尚待进一步加强。(2)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不强,目前的产教融合“教”这一端较为积极,而企业端的积极性相对不足,对产教融合企业的认定和激励措施尚待进一步明确和落地,故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仍未全面发动。(3)教师端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足。产教融合的实施需要教师大量投入,但是产出却不太明显,因此教师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意愿有待提高。

(二)产教融合共生模式有待明确

目前产教融合的模式更偏向于偏利共生或非对称互惠共生,高校作为产教融合的主导方,在产教融合中可以利用企业的社会资源,因而收益较大,但企业得到的回报相对不足,之前一些校企共建定制班,但定制班学生一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时不一定完全按照之前的约定去定制班的企业就业,致使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成本远大于其收益,久而久之企业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消失殆尽,仅凭学校一己之力难以推动产教融合,如何促使产教融合参与各方都能从中获益,形成产教融合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产教融合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共生环境尚待改善

为了更好地引导和支持高校实施产教融合,国家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和方案,但从目前进展情况来看,各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和产教融合的理解和投入上尚未做到一盘棋,企业端的积极性尚未被全面激活,产教融合的参与各方需求和供给上并未做到完全匹配,对参与产教融合各方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尚不明确。总体来看,产教融合的共生环境不够完善,导致各方共生关系难以持久,这也导致了产教融合中出现了一些“虎头蛇尾”的现象。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协调产教融合共生利益

应尽快明确产教融合企业的认定与考核机制,特别是产教融合企业的认定标准和政策优惠应尽快落地并开始实施,加快产教融合各项支持政策的细化和落实,明确时间表和主要负责部门,由各部门共同实施,建立产教融合企业的激励机制。高校与企业性质和运作完全不同,需要一个有力的中介组织推进两者的合作共生,应建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行业协会、校企各方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联盟,政府部门作为召集人,定期召集校企双方进行对接,对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指导和方案,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和解决,甚至在不改变高校办学主体地位和身份的前提下支持企業出资参与办学,由政府在税收、金融、资源供给上给予企业一定的倾斜和优惠,激励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可持续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二)完善产教融合共生环境

首先,要加快产教融合立法工作,让产教融合有法可依,从制度上保障产教融合的实施,理顺产教融合中牵扯的利益分配、知识产权归属、风险分担、经费投入等方面的配套机制,营造产教融合制度环境。其次,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强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进一步细化并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激励政策,鼓励校企双方加大技术、资本、人力资源、知识技能等要素投入力度,通过直接设立、高校转化、私企加入等方式建立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在高校设立合作制工作室等,引入企业资源进入高校教学,营造产教融合共生环境。

(三)构建产教融合互惠共生

产教融合要坚持以地方主导产业和接续产业为依托,高校主动优化专业结构和适应专业人才需求,建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专业体系。高校应积极开门办学,聘请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专家等进入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建课程体系,高校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双方共同提供资源,构建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建立校企人员交流平台,选派专业教师进企业顶岗培训,同时选聘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共建产教文化,建立校外优秀企业实践基地,通过各种实习活动,让学生提前了解产业和企业情况,并将职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共享合作资源,与企业共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例如促进产教融合集团、技能工作室等,促使产教融合各方互惠共生,支撑产教融合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谢笑珍.“产教融合”机理及其机制设计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5):81-87.

[2]郑艳秋,周林娥,贾光宏.产教共同体:内涵价值、问题困境与路径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5):6-9.

[3]徐金益,许小军.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转型路径探析[J].江苏高教,2019(12):94-97.

[4]王祝华.产教融合从内涵深化到载体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61-64.

[5]庄西真.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8(9):81-86.

[6]刘耀东.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逻辑和学校逻辑的冲突与调适[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0):45-50,95.

[7]潘海生,王佳昕.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蕴、路径选择与行动指南[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22-2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共生产教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影视后期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