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民族文化冲突、融合及教育选择

2020-04-26陈意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文化冲突共生文明

陈意

[摘           要]  不同的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主体在接触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难免发生碰撞、摩擦,引发文化冲突,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融合指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融合共生。在考察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元文化共生教育模式、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文化适应力以及多渠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等方面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教育路径。

[关    键   詞]  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教育选择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044-02

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因其生产方式、地域、语言、心理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服饰、建筑、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组织制度、宗教信仰等,从而产生了多样的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础,是民族的灵魂,是各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精神载体和表现形式。不同国家、民族在长期交往与交流中,由于文化差异,必然会出现文化碰撞、文化冲突等现象。文化冲突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因此,促进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各类文化和谐发展、融合共生,对国家、民族发展,甚至人类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冲突的存在和紧迫

基于以往研究者的观点,本人认为,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或者其文化要素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地域差异等而产生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状态。那么,文明为什么会发生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将文明或文化的冲突归结为不同文化、文明间的差异。他认为,“文化共性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异却加剧了分裂和冲突。”不同群体、不同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和内核,它们在接触和碰撞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或对峙,因而发生文化冲突和对抗。

二、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看,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之本

“异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传播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人类文化是在融合中不断发展的。”不同文化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互相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优质成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从而得到发展。封闭自己,不与其他文化交流,不会得到进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也指出,“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一种文明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的保鲜剂”“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因此,文化融合才能促进文化发展,才能创造出更优质的文化。

(二)文化融合促使民族关系和谐、社会稳定及民族文化传承

文化融合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途径。各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较大。只有促进文化融合,使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才能加深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从而提升民族的国家认同,使各民族和谐共处,维持社会稳定,国家和平。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才能保障民族团结与稳定。同时,民族文化融合也使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如文成公主入藏后,将汉族文化传入藏区,如王建的《凉州行》:“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来为汉语,番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乐粟”等。

(三)文化融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等加剧了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人类面临更为严峻的全球性挑战。我们有共同的愿景,我们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各国各民族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应对共同的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文化文明的力量。加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从不同的文化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实现文化融合,最终走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谐共生。

三、龙胜多民族文化融合现状及启示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现居住有侗、瑶、苗、壮、回、黎、彝、仫佬、蒙古、毛南等少数民族。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龙胜县一直是多个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场所,呈现出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局面。为了解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共融共生状态,探索其背后生成的原因,我们对广西龙胜——多民族聚居地进行了田野考察。通过调查发现,龙胜世居的民族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包括语言、服饰、婚俗、建筑、传统节日、宗教信仰等方面。如壮寨的一个多民族家庭,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儿媳是瑶族,大女婿是侗族,小女婿是汉族,虽然大家民族不同,但是相处得非常融洽。儿媳嫁入3年,已经能听懂壮话甚至会讲壮话,日常沟通不是问题。平时的生活都是按照壮族的习惯过,但是遇到媳妇、女婿那边的侗族、瑶族重大节日,家里人也会一起带着礼品和亲家一起过节。

四、民族文化融合的教育选择

教育作为文化选择、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基本路径,是促成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应然选择。

(一)构建多元文化共生教育模式

文化共生突出的是多元文化异质共存理念,是指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异质共存、相互交流、兼容并包的文化形态。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模式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出发点,在平等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共生。首先,应营造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氛围,学校教育应该通过对多元文化共生知识的梳理,建立共生性的学校文化。如在学校的墙壁上展示学校主要民族成分的有关情况,让师生认识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通过制作黑板报或文化展板等方式将不同民族的服饰、建筑、饮食、节日等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之下,接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逐渐习得民族文化知识,增强民族文化情感与文化认同。其次,教师应具有多元文化共生观。教师的文化共生观是指教师所具有的对多元文化共生的关怀、理解与包容,并能够引导自己行为方向的态度倾向与价值判断。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职责,教师文化共生观对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文化共生观等有积极意义。

(二)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经过选择和提炼,并加以系统化和组织化的社会共同文化文本,它在本质上是人类文化传递与传播、沟通与交流、发展与变革的手段与媒介。课程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主体。课程具有传承文化和创生文化的功能。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应该尊重文化差异,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課程体系,让学生不但要学会尊重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也要学会了解、尊重和接纳其他民族的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融合。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体系应凸显文化的多元特质,并吸收不同文化的优秀基因,发掘不同文化的共同性与互通性。在课程目标设置上,需要明确多元文化融合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具有文化化和谐共生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在课程资源选择上,应从富有民族特色的资源中提取出课程资源,如可以对少数民族重要节日和庆典进行整理,成为课堂教学或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和文化适应力

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融合根本上是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共同发展。教育应当培养个体的文化鉴赏力和文化适应力。即塑造学生多种文化共生的观念、知识和技能。要实现文化融合,文化鉴赏力是基本。习近平主席指出,“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力,使学生学会欣赏本民族和其他民族文化,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特点和独立性的基础上,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合理借鉴,吸收其优质成分,形成文化互通、互鉴、互尊和互信,最终实现共融共生。文化适应既是文化融合的途径又是文化融合的结果。文化适应即自身文化在与其本身不同的异质文化接触碰撞过程中,感受异质文化与自身文化的差异,从而使自身文化作出选择和变化调整的过程。文化适应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种文化平衡,即两种文化的和谐,这种文化平衡是一种动态过程。因此,不同文化在相互接触过程中,文化主体只有具备文化适应力,才能推动文化交流互动,互鉴融合。

(四)多渠道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化融合

学校应当搭建各类交流平台,促进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了解和接触,引导学生对其他民族文化包容和接纳。一方面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如学校可以举办以“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为主题的文学、文艺比赛和文艺表演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其他民族的重大节日庆典活动,如侗族祭萨节、布努瑶祝著节、京族哈节等民族传统重大节日。节日具有很强的“仪式”教化功能,传统节日是政治、经济、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亲身参与体验其他民族的传统节日,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加深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识。此外,还可以打造“互联网+”文化交流平台,实现文化共建共享。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利用“互联网+”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文化交流共享,是新时代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线上文化和线下文化整合,将传统文化内容转变成网络媒体资源,赋予文化内容更生动的形象,更便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其他民族文化;可以开通微博、微信文化交流公众号,随时发布推送关于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文章、节日庆典视频等,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利用各类社交工具创建交流学习群、讨论组等,学生相互交流各自民族文化,在欣赏其他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反思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发展,融合共生。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刘绯,张立平,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共生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对不文明说“不”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文明歌
“文化冲突”让日剧很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