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保险资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0-04-26刘传葵
近年来,保险资金已经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收入,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上少有的长期资金,始终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国、用之于市场。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业总资产20.12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7.96万亿元;保险资金除投资银行存款外,累计通过股票、债券、股权、债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15.55万亿元,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期出台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进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保险资金支持实体既是一种责任担当,也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支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当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更加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风险资产波动频繁,为我国经济运行带来更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投资范围广、灵活性强,可以助力直接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通过保险资管产品,发展长期投资,完善长期资产市场,在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贡献自己的积极作用。其次,作为长期资金和长期资产的主要需求方,保险资金在国家战略、基建领域,或是前沿科技发展、新动能培育等方面,可以通过投资债权、股权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将大体量保险资金与公路、交通、航运、城市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融资需求直接对接,支持国家战略。而就自身来讲,支持实体经济,尤其股权、债权投资,也极大丰富了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范畴,对于分散风险、提高业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身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行业地位,形成贡献与地位的良性循环。
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切实成效。在支持国家战略,服务重点工程上,截至2019年6月末,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计划形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投资规模达1.12万亿元,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5600多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近1850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2400多亿元,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近470亿元,涉及绿色产业债权投资计划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支持优化结构调整,补齐基设短板上,保险资管产品作为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截至2019年11月底,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1265只,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9119.18亿元;累计注册保险私募基金22只,合计规模1863.10亿元。在助力先进制造业,打造高端产品上,通过债权、股权及基金等产品在海洋工程装备、商用大飞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成电路装备等领域,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影响力的产品条线和明星工程。如“华泰-中国商飞债权投资计划”150亿元支持国产大飞机的研发;“平安养老-中集蓝鲸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50亿元建设超深水双钻塔潜式钻井平台等。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上,确保风险整体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了比亚迪动力电池研发项目16亿元、恒力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10亿元等一批民营企业重点实体经济项目。在民生建设方面,发起设立股权、债权计划参与长租市场,通过股权类产品投向绿色环保等产业的基金规模达430亿元,投向医养健康产业的基金规模达310亿元。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保险业和保险资管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取得了社会积极评价和认可。
未来,保险资金应该在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根据自身特点,提高站位和视野,体现更为积极的作用。
一是助力直接融资,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当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仍以贷款为主,以银行信贷为主导,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250.3%,企业部门杠杆率159%。而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不同;不同资金其期限、风险偏好也不相同。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是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高资金方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相比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我国金融市场中股权融资比重提升空间巨大。保险资金适合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市场化方式选择成长前景好的战略新兴产业和领域,开展股权投资,合理分享发展成果。
二是通过保险资管产品,发展长期投资,完善长期资产市场。保险资金运用的长期性决定了其是长期资金和长期资产的主要需求方。当前,人身险负债久期12.44年,资产久期5.77年,期限错配突出。与此同时,在国家战略、基建领域,或是前沿科技发展、新动能培育等方面缺乏长期资金和长期资本,都需要大量稳定性好的长周期资金。而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资本市场和企业中缺乏长期资本,保险资金要充分认识到其中的投资机会,可以通过投资债权、股权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将大体量保险资金与公路、交通、航运、城市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融资需求直接对接,管控风险的前提下,扩大长期投资。
三是更加深度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到202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提高至28%左右,老龄化挑战十分迫切,而养老体系中第一支柱占比较高,亟须扩大企职业年金,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对基本养老形成有益补充。目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在管理保险资金中,形成了特点鲜明的长久期资金投资管理技术和方法,得到养老资金的认可。截至2018年末,保险机构共管理的组合数占全部金融机构管理组合数的65.50%;保险机构共管理组合资产规模占全部金融机构管理组合资产规模的54.97%,均是企业年金最主要的投资管理人。此外,个人税延养老保险试点正在有序进行,也将成为保险机构参与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四是加快探索在医疗养老健康等重资产领域投资。医疗养老健康产业与保险业,特别寿险业和健康险高度相关,作为提升保单价值和保障服务的重要环节,日益受到保险公司重视。保险资金参与医疗养老健康产业投资,一方面,收益相对稳定但回报周期长,社会资本难以大规模进入,却与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现金流收益的要求契合;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延伸保险产业链,推动保险产品与相关养老服务产业更好对接,实现“商业保险、养老产业、保险资管”有效整合,将成为保险资金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五是加快科技化融合进程,以科技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生物识别等新兴技术,改进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强化业务管理。尤其是在智能辅助投资决策、量化投资、风险无漏管理、营运无缝协作、风险预警等重点领域,加快科技赋能本业升级,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运作效率效能。大力發展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探索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六是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领域的永恒主题。保险资金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在参与另类投资中,应该始终坚持稳健审慎的原则投资,秉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的理念,严格进行风险管控,更好发挥保险长期资金特点,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长期资金支持,只有风险防范和管理做好了,另类投资才能长久,持续为保险资金获得好的回报才具有可能,也是另类投资在各种资产配置中赢得自己应有地位的立足之本。
(刘传葵,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责编 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