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思想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2020-04-26董玉孙硕
董玉 孙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高职院校针对这些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突破传统,不断探索,积极改革,做出大胆的创新。在美育思想下,注重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途径。针对传统思政教育中暴露出的弊端,现代思政教育更要注重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他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美育思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
(一)课程安排方面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中,长期以来只是单纯地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在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还欠缺较多。在这种思想认识下,直接导致了学校在思政教学课程设置上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的问题,这就与高职院校的育人理念发生了矛盾,不利于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非可有可无的小事情,其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加深刻的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确立起正确的三观认识,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思政教育,正确认识课程的设置。
(二)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割裂开来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兼具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单纯依靠教师的课堂说教,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状态。从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不注重思政教育实践,而是片面的重视理论教学,严重影响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另外,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也适当地开展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但是这两方面的教学被分裂开来,理论教学由认可教师负责,而实践教学则被分配给了学工部来负责,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削弱思政教育的连贯性,不能很好地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
在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方式,另外也经常要用到一些辅助的教学方式,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能达到良好的预期,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高职院校忽视思政教育所导致的,另一方面,思政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思政教学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而机械,学生在教师说教的方式下,需要不停地做笔记,死记硬背教学内容,应付日后的考试,不仅造成课堂氛围乏味而沉闷,而且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要重视课程设置,一方面要有利于培养实用型、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突出对学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时,也不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教学的课程设置,转变教学理念,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也要注重学生法律意识、政治意识及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多样性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要具备发展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多样性的教學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将游戏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等,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对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教学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院校在长期的思政教育中,形成了机械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需要死记硬背大量的理论知识,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思政教育探索适用“渗透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开展思想渗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不知不觉中接收到思政教育,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结束语
在美育思想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不能放松对学生思想意识、法律意识、政治意识及品德意识的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秦裕武,彭军林.论美育对高职教育的影响[J].当代职业教育,2013(12):82-84.
[2]魏超.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与创新[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0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