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20-04-26谭丽娜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出血

谭丽娜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5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流速度、NIHSS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4.85±4.79)d、NIHSS评分(7.94±1.83)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8.18%(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

【中图分类号】R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193-02

脑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进展快等特点,严重时可致残,甚至致死,且脑出血手术治疗后需长期卧床休养,其下肢因缺乏运动,极易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也是脑出血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极为不利,还会使患者下肢功能受限,延長住院时间[2]。因此,需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以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文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1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患者,男女比例30:25,年龄35-80岁,平均(58.38±4.62)岁;研究组55例患者,男女比例32:23,年龄38-85岁,平均(59.39±5.43)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进行抗感染、营养补给等对症支持。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健康知识宣传、术后注意事项及病房常规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早期护理干预:①风险预测和药物治疗:预测并分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治疗措施;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神经等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②病房护理:病房保持整洁卫生,注意通风和安静,室温控制在25℃左右;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多食用低脂低盐的食物;患者衣物需干净、轻柔、宽松,并多喝热水,促进肠道通畅;③依据患者实情,辅助其完成运动:麻醉清醒前夕,对患者进行足踝运动,固定患者足踝,另一只手握住前足进行足环转和踝关节屈伸等运动,双肢交换,各做15次;麻醉清醒后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足踝运动,围绕踝关节进行足内外翻和足环绕,双下肢交换,每组15次,每天4组;指导患者床上深呼吸运动,每小时10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护理前后的股静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用NIHSS评价,最高分24分,得分与神经功能恢复呈负相关)和住院时间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x2行组间比较,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和NIHSS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住院时间(14.85±4.79)d、NIHSS评分(7.94±1.83)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情见表2。

2.3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

研究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3.64%;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14.85±4.79)d、NIHSS评分(7.94±1.83)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的18.18%,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早期护理干预中的病房护理,能保证病房内温度和湿度合宜,促进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衣物宽松、饮食控制和保持肠道通顺等,也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最重要的是早期护理干预中的下肢运动指导,加强对患者下肢的关节活动和肌肉运动,能有效增强患者的腿部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加周边血管的压力,进而达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5]。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显著,能提高股静脉血流速度,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路洪珍,毕研娟.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4):139-140.

[2]蒋书平.早期平衡功能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出血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0):239-240.

[3]刘雪平,李东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西藏医药,2019,40(01):101-103.

[4]何贤碧.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35):39-41.

[5]刘主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23):148-149.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效果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顺产后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小儿肺炎早期开展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