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0-04-26李一兵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急性期护理干预

李一兵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43例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 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 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 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期护理干预, 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降低患者猝死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急性期;护理干预;神经功能缺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127-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脑梗死的先兆;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一般症状持续数分到数小时,可以反复发作,24 h完全恢复。临床上正确的处理TIA对预防脑梗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3年6月~2014年6月4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43例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2例, 女21例, 年龄28~79岁, 平均年龄(48.2±10.8)岁, 发病时间10 min~15 h, 平均时间(23.4±3.5)min。以上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中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相关诊疗标准[1]。排除年龄>80岁患者,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 且反复发作, 并伴有意识障碍、失语、舌肌无力、单眼视力障碍等, 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心理压力。心理辅导是整个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及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能够舒缓患者不安情绪。

1.2.2 相应治疗指导 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 应对发病原因进行积极治疗, 如控制血压、控制心肌病变和心律失常、稳定心功能、纠正血液流动异常等。药物指导包括药物名称、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差异, 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对某类药物产生过敏反应,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

1.2.3 生活指导 生活指导主要是指对患者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充分告知患者在治疗、用药期间注意规范饮食, 忌食辛辣、油腻、荤腥食物, 配合高钙、高膳食纤维饮食;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适度的体育锻炼, 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1.2.4 吞咽功能恢复 嘱咐患者轻轻张开口唇后闭上, 并使双颊位置充满空气, 鼓腮后随呼气轻轻将气体呼出, 2次/d, 每次做5~10次;护理人员用手握住患者喉结, 并做点头、吞咽动作。利用吞咽肌群感知能力, 诱发反射条件。

1.2.5 语言功能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 多数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语言障碍, 护理人员要配合家属对患者实施语言功能训练, 具体包括:①唇闭合训练:闭唇时, 口唇要尽量向鼻尖方向拱出, 以增加口唇闭合时间, 2次/d, 5~10 s/次;②舌运动训练:指导患者将口唇张开至最大范围, 并将舌头伸出口部最长位置, 再缩回口内至最短部位, 2次/d, 5~8 min/次。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参照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所定标准[1], 总分0~45分。得分越高, 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 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 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入院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分值为(28.4±4.1)分。干预后, 患者神经缺损程度降低到(13.9±2.7)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病症, 是由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突发、短暂、可逆性非神经功能障碍现象, 发作时间较短, 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24 h, 但容易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 给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较大威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 患者易出现智力损伤、运动和语言功能性障碍及认知障碍等多种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躁不安、丧失治疗信心等。权威文献证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完全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发作次数越多, 危险性就越高[2]。

根据患者疾病发作频率做好用药指导, 针对偶发性发作患者, 无论疾病是由何种因素引发, 均应将其视为永久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并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另外,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间较短, 发病时患者可出现短暂性的意识障碍, 易出现摔伤等意外。因此, 护理人员要对此具有预见性, 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多数为中老年患者, 常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且多数患者有吸烟史, 应告知患者保持心情舒畅, 并定期做身体全面检查, 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提高服药依从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急性期護理干预, 43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 和护理干预前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对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康复护理干预, 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 能够保证患者各项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进而促进患者预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彩容, 郑东, 曾俏梅.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病人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全科护理, 2012, 1(1):32-33.

[2]赵文华. 2996名居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吉林大学学报, 2014, 4(21):59.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急性期护理干预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