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

2020-04-26冯娜娜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

冯娜娜

【摘 要】目的:观察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予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单项症状、胃镜下炎症、Hamilton 焦虑自评量表(HAMA)、Hamilton 抑郁他评量表(HAMD)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主要单项症状中除反食一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开郁降逆汤

【中图分类号】R289.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90-01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胸痛、上腹痛、胃胀、嗳气、恶心等,另可引起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喉炎、牙侵蚀症等食管外症状[2]。西医主要以抑酸、促进胃动力、护胃等对症治疗为主,但停药后会导致病情反复[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本研究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6±13.5)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0±3.5)年;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7.4±11.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4.3±3.9)年。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7)》[6],具体如下:主症:①烧心;②反酸;次症:①胸骨后灼痛;②胃脘灼痛;③脘腹胀满;④嗳气或反食;⑤易怒;⑥易饥;舌脉:①舌红,苔黄;②脉弦。以上主症2项,加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证候。

1.3 治疗方案

1.3.1 对照组 依据《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2014 年),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商品名称:卫可安,规格:40 mg/粒,国药准字H20060998,生产单位:大连美罗大药厂)口服,40 mg/次,2次/d,早晚饭前服用;多潘立酮片(商品名称:吗丁啉,规格:10 mg/片,国药准字H10910003,生产单位: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0 mg/次,3次/d,饭前服用。

1.3.2 治疗组 以开郁降逆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具体方药如下:太子参20g,白术10g,茯苓15g,海螵蛸30g,浙贝母15g,枳壳10g,大腹皮20g,沉香3g(后下),代赭石20g(先煎),栀子15g,黄连8g,吴茱萸3g,炙甘草6g,生姜3片。临证加减:反酸、烧心较重者,加用瓦楞子20g;嗳气较重者,加用紫苏梗15g,旋覆花20g;胸闷胸痛较重者,加用丹参15g,瓜蒌皮20g;湿热较重者,加用石菖蒲20g,蒲公英20g;失眠较重者,加用素馨花20g,合欢皮30g。所有中药材均由我院中药房统一提供,日1剂,水煎服至150mL,早晚分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主要单项症状中反食一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HAMD总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在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在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2],包括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西医认为本病当属消化系统动力障碍相关疾病,易与胃肠功能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重叠,其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常予抑酸药联合促胃动力药治疗,必要时联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但长期抑酸治疗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症状重叠时无明确的综合治疗手段,抑酸停药后往往导致病情反复[3]。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均具有相对肯定的疗效,均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等;然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除在主要单项症状中反食一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反食症状疗效相当,但开郁降逆汤相较于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更能够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其他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

综上,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洪海都,黄超原,钟卓泰,等.刘凤斌开郁降逆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介绍[J].环球中医药,2016,9(6):766-767.

[2]中華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5,20(3):155-168.

[3]杨旭,潘飞辰,李平,等.沈洪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证经验[J].河北中医,2015,37(5):653-655.

猜你喜欢

胃食管反流病
腹腔镜抗反流手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探讨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食管反流发病相关因素与治疗分析
针对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