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6-01-07王章钦
王章钦
【摘要】目的:整理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7%,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的联用,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病症,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门诊治疗;疗效比较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该症的发病原因很多,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患者的消化能力出现障碍,患者的胃管会受到胃酸的侵蚀。目前临床上对该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胃酸分泌,并进一步的缓解和治疗患者的反流病症。本文通过对所选8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9.63±5.3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48.32±5.86)岁。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雷尼替丁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用药,剂量为1粒/次,2次/日,服用时间分为早晚各一次,疗程为2个月。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奥美拉唑的加用,治疗方法为口服用药,用药剂量为1粒/次,1次/日,疗程为2个月,如患者的病情严重,则加大奥美拉唑剂量,加至2粒/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不良反应。
1.3疗效判定
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的溃疡面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经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的溃疡得到有效治疗;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甚至有加重趋势。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将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有效率=(治疗痊愈患者+治疗有效患者)/患者总数*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一不良反应患者/患者总数*100%。
2、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痊愈患者为20例,治疗有效患者为21例,治疗无效患者为2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患者为18例,治疗有效患者为20例,治疗无效患者为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7%,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观察组患者中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对照组患者中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消化性胃食管反流病会使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受损,使患者胃中的内容物反流进食管中,病程长的患者的食管会出现溃疡等组织损伤。目前消化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患者通过口服雷尼替丁,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胃酸分泌,减少患者反流的频率。通过对患者加用奥美拉唑,能够有效的治疗患者患病期间所出现的食管溃疡等症状,并有效的缓解和减少患者的胃食管反流。通过对本文所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中,治疗痊愈患者为20例,治疗有效患者为21例,治疗无效患者为2例,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患者中,治疗痊愈患者为18例,治疗有效患者为20例,治疗无效患者为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3 7%。患者通过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的联用,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而在服药期间,观察组患者中3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对照组患者中8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通过两种药物联用,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