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

2020-04-26徐莉莉王小婷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用药

徐莉莉 王小婷

【摘 要】目的:探析他汀類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80例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门诊接收,分析所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表现、诱发不良反应的联用药物及发生状况、诱发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种类等。结果:本次实验8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泌尿系统症状、肌肉毒性、神经系统症状、肝毒性、呼吸系统不适、皮肤不适及消化系统不适占比分别是2.50%、40.00%、3.75%、22.50%、2.50%、5.00%和23.75%;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本次实验80例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分别有43例、18例和19例,占比分别是53.75%、22.50%和23.75%;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联用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贝特类调脂药、降压药、抗凝药、抗病毒药及抗糖尿病药占比分别有26.25%(21/80)、35.00%(35/80)、17.50%(14/80)、11.25%(9/80)和1.25%(1/80)。结论:他汀类药物极易导致不良反应,特别是联合降压药物,很容易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期间,应根据每位患者身体状况,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影响患者恢复健康。

【关键词】联合用药;他汀类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83-01

现阶段,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期间常用药物类型之一,同时也被视为药物主要治疗方案,其有助于改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合成、总胆固醇水平等,而且在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糖尿病中具有明显效果[1]。此外,他汀类药物治疗起效快,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基于上述原因,本次研究针对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导致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报告。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门诊接收的80例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患者,其中43例男患,37例女患;年龄27岁-79岁,均龄值数(53.29±2.34)岁;疾病类型:高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病、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分别有16例、14例、8例、9例、16例和17例。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并统计本院接收的80例他汀类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患者临床状况,并对用药状况、不良反应及临床病症分析。

1.3 观察指标

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表现观察,并对诱发不良反应的联用状况

发生状况及不良反应他汀类药物类型进行归纳总结。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结果的分析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1.0,采用t值检验的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x±s);采用x2检验的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率(%);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临床表现

本次实验8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泌尿系统症状、肌肉毒性、神经系统症状、肝毒性、呼吸系统不适、皮肤不适及消化系统不适占比分别是2.50%、40.00%、3.75%、22.50%、2.50%、5.00%和23.75%,如下表1:

2.2 分析诱发不良反应常见他汀类药物

本次实验80例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分别有43例、18例和19例,占比分别是53.75%、22.50%和23.75%。

2.3 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造成的不良反应

本次实验80例患者中,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联用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贝特类调脂药、降压药、抗凝药、抗病毒药及抗糖尿病药占比分别有26.25%(21/80)、35.00%(35/80)、17.50%(14/80)、11.25%(9/80)和1.25%(1/80),其中,降压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最高。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血脂药物常用治疗药物,该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起效快。短时间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可获取显著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但是,如果患者长时间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极易提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8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类型包括泌尿系统症状、肌肉毒性、神经系统症状、肝毒性、呼吸系统不适、皮肤不适及消化系统不适占比分别是2.50%、40.00%、3.75%、22.50%、2.50%、5.00%和23.75%;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本次实验80例患者中,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及氟伐他汀分别有43例、18例和19例,占比分别是53.75%、22.50%和23.75%;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联用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如下:贝特类调脂药、降压药、抗凝药、抗病毒药及抗糖尿病药占比分别有26.25%(21/80)、35.00%(35/80)、17.50%(14/80)、11.25%(9/80)和1.25%(1/80)。他汀类药物针对患者调脂期间,有助于心肌纤维改善,时间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炎消化,但是,一旦联合其他药物,则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例如贝特类药物、降压药物等。大部分与药物间相互作用、用药配比不合理和药物使用剂量不合理等存在紧密联系[4]。

总而言之,他汀类药物使用期间,患者不良反应类型中,肌肉毒性占比最高,他汀类药物采用期间,患者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联合降压药物,极易提高不良反应。临床治疗期间,应以每位患者实际状况和临床症状为依据,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药方案,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预后状况改善。

参考文献

[1]李建刚,LIJiangang.影响他汀类药物伍用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因素及原因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7,38(3):251-254.

[2]方志远,李倩,骆静,等.含他汀类药物门急诊处方中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6):413-418.

[3]赵娜.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8, 16(22):64-65.

[4]米荣峥.对他汀类药物与抗心血管病药物相互作用的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15(13):124-125.

猜你喜欢

他汀类药物联合用药合理用药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PCI干预患者血脂及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影响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我院门诊急诊口服降糖药物处方应用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