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价值观察

2020-04-26巴瑜红

健康大视野 2020年7期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剂量

巴瑜红

【摘 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的治疗价值。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25mg/d,同期观察组为12.5mg/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94.87且P>0.05;两组治疗后E2、FSH、P比较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7.69%,对照组23.08%,且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和大剂量相当,同时安全性更好,因此小剂量米非司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子宫肌瘤;米非司酮;剂量;价值

【中图分类号】R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7-024-01

子宫肌瘤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妇科良性肿瘤疾病,特别是在广大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若不能有效及时的治疗,容易诱发痛经和腹痛等临床症状,甚至可能造成女性的不孕不育,严重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该药物属于新型的抗孕激素类治疗药物[1],然而关于用药剂量方面还存在着一定争议。本文将着重探究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接诊的78例子宫肌瘤女性患者,根据其就诊顺序奇偶性分组,观察组为39例,年龄24~37岁,均值为(28.2±0.3)岁,子宫肌瘤病程2~12个月,均值为(4.3±0.2)个月。对照组为39例,年龄23~38岁,均值为(27.9±0.5)岁,子宫肌瘤病程1~13个月,均值为(4.0±0.5)个月。两组线性资料对比中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米非司酮治疗,给药方式为口服,时间为月经开始后的第3天,其中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25mg/次*d,同期观察组为12.5mg/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

1.3 评估指标

(1)评估两组疗效,显效:治疗12周后子宫肌瘤的体积较入组时缩小>30%;有效:治疗12周后子宫肌瘤的体积较入组时缩小10~29%;无效:治疗12周后子宫肌瘤的体积未改变或者缩小<10%;(2)比较两组各项生殖激素指标的变化,包括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孕酮(P)。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涉及数据利用SPSS17.0分析,标准差通过(x±s)描述,行t、x2检验,P<0.05表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94.87且P>0.05。

2.2 两组激素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E2、FSH、P比较中并无显著差异,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潮热者2例,阴道流血者1例,不良反应率为7.69%;对照组出现潮热者4例,阴道流血者3例,下腹坠痛者2例,不良反应率为23.0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且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虽是一种妇科良性疾病,然而子宫肌瘤在生长和发展过程中与女性肌体中雌激素水平具有密切关系,长时间的雌激素刺激容易造成女性子宫内膜发生增生并产生月经过多等不良情况,容易诱发继发性的贫血,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子宫肌瘤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此类患者治疗中若采取手术治疗方案虽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其创伤性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也会对女性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目前临床中更倾向于采取药物方案来进行治疗。药物米非司酮能夠抑制PR基因表达,同时可帮助降低子宫肌瘤那ER及PR含量,能够对孕激素及雌激素产生阻断作用,帮助缩小肌瘤体积。同时该药物还能够与孕期孕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并抑制孕激素活性生成,因此可改善患者机体内的雌二醇及孕酮等水平,该药物可非竞争性的产生抗雌激素效果,破坏下丘脑的垂体腺轴,促进子宫肌瘤逐步萎缩,因此可减少患者月经量并改善血红蛋白含量,该药物也是现阶段终止妊娠的首选治疗药物,也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2]-[3]。米非司酮可对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孕激素受体形成抑制,改善血管密度,对子宫肌瘤的生长形成良好的抑制效果。虽然现阶段米菲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得以广泛认可,然而关于用药剂量还存在一定争议。

本次研究中,对于大剂量和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价值进行了比较,从比较结果来看,两组在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各项雌激素指标的比较中并无显著差异,然而观察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同期对照组。这提示,在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应用大剂量和小剂量米非司酮均能取得同等的治疗效果,然而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能够更好的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可更好的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因此小剂量应用米非司酮的治疗价值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和大剂量相当,同时安全性更好,因此小剂量米非司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海霞.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7):279.

[2]曾霞.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26(41):35.

[3]朱林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进展[J].健康必读,2019,44(20):296-297.

猜你喜欢

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剂量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高剂量型流感疫苗IIV3-HD对老年人防护作用优于标准剂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