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包鼓了,环境变了,长清人越来越幸福

2020-04-26李娜

走向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增幅全区全市

李娜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习主席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长清区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持续增加百姓收入作为首要任务,一切工作以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广大群众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长清区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保持全市前列。

先看一组数据。

2018年,长清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8621元,增长8.6%,增幅列全市第1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9250元,增长8.3%,增幅列全市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755元,增长8.3%,增幅列全市第2位。2017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列全市第二。连续两年,长清区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保持全市前列。

腰包越来越鼓

“坚持不懈增加群众收入,努力让广大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共长清区委书记王勤光表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的背后,长清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加大财政对民生保障的投入力度,是长清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多项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市前列。

“真没想俺这把年纪还能在家门口过上拿工资的日子。”在马套村旅游合作社上班的60岁老人赵富英笑得合不拢嘴。她除了土地流转补偿收入,还有上班工资,年收入超过3万元。通过发展多产联合,成立旅游、茶叶等专业合作社产业,位于“齐鲁8号风情路”上的马套村去年合作社旅游营业收入达1000余万元,为村民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形成了集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水库游玩区、民宿体验区、茶叶采摘区为一体的游玩格局。不单是这条线,“古风孝里、乡村漫行”“三十里玉杏谷”为代表的一条条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路成为百姓的致富路,长清乡村旅游的争奇斗艳带动了合作社、品牌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全区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87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216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8家,市级都市农业园区、特色品牌基地发展到52个。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8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7亿元,分别增长15.4%和15.1%。长清寿茶入选全市十大特色农业品牌。

“自从街道帮助引进两个项目后,村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原先一家五口人年收入才不到2万元,今年达到了6万多元,收入节节高,过了个幸福团圆年!”文昌街道陈庄村村民庄义卫谈起今年的收入由衷地高兴。随着济南东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立添食用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大土地流转项目落地文昌街道陈庄村,为村民们带来了切实的收益。其中山东立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254.08亩,日产杏鲍菇30吨,年利润达4000万元。陈庄村村民在享受每亩每年1200元土地租金的基础上,逐年递增50元,还解决了400余名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每人年收入达3万余元。2018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97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15人。

“2018年,俺的收入达到了11115.67元,包括低保、残疾补贴收入、种地收入、打工收入、安普瑞分红,这产业扶贫项目不光让我们贫困户脱了贫,还让我们当上了合作社股东,年年都可以分红,我很高兴。”马山镇王家坊村的邢俊林说。王家坊村与其他五村将扶贫资金注入与安普瑞公司合作成立的“安普瑞4号棚蛋鸡养殖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稳定的分红收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的村民脱贫问题。2018年,全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47个,巩固提升了119个贫困村、4705户贫困户、922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为促进各项扶贫政策落细落实,长清区建立实施了“五用一长”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智、用法、用力,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村”活动,开展“五个一”(与贫困户吃一次饭、帮助贫困户干一次农活、和贫困户开一次家庭会议、帮助贫困户解决一个难题、为贫困户干一次实事)和“两帮两送”(春季帮耕种、夏季送清凉、秋季帮收获、冬季送温暖)活动,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日子越来越幸福

实体是基,民营企业是源,只有固本培元,全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居民收入才能持续提高。“今年我们新能源清洁供暖和环保新产品创造的利润可观,使得我们的销售额增长了36%,我们所有员工的工资涨幅超过20%。”山东北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哲自豪地说,目前,北辰集团的核电装备生产基地将于3月份竣工,预计年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新增就业1500人。去年以来,长清区不断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举办政银企对接等多种方式,让广大企业家提升境界、勇于创新、实业兴邦。百名企业家叫响了“我为长清发展做贡献!”的响亮口号。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长清区工业经济提升了效益。主导产业机械制造、汽车生产及配套企业保持稳健增长,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和税收保持了较快增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4亿元,增长9%,工业利税增幅居全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3家,纳税过亿元企业达到5家。长兴集团晋升国家特级资质,区特级资质企业达到3家,4家建筑产业化企业获评国家级生产基地,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2018年,长清区共有75个招商引资项目实现签约,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彰显了长清区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

要让百姓过得更好,不单是收入提高,生活环境也要更优。春节期间,总投资3亿元、总占地面积约1380亩的文昌山城市健康公园人头攒动、欢笑声连成一片。这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公园圆了全区人民多年以来的梦想。长清的城区模样日新月异,城市品质提档升级。东王、东北关安置房主体完工,王宿、高垣墙安置房加快推进,16个老旧小区、23条背街小巷、4处街头公园改造完成,236处“三高”沿线整治提升,新增集中供热30万平方米、天然气入户9000家、裸土覆绿59.5万平方米。黄河滩区迁建工作,20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建设全面开工,涉及规模之大为全省之最。轨道交通的开通,拉近与中心城区的距离,长清与京沪大动脉连在一起;长清黄河公路大桥横贯东西,长清成为承接德州、聊城两岸三地人流、物流的“桥头堡”;全区第5座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济广高速大学城互通立交工程开工。国道220长清绕城段通车,园博园免费开放,马山慢城开园纳客,北大沙河整治、北大山和双龙山山体公园让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大學城三甲医院、大学城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学校的建设、投用,让群众家门口便可享受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220国道拓宽改造正式启动,580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路路通。以路为弦,奏响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强音。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前列。长清各项城市建设显示出勃勃生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增幅居全市首位。

“尽管财政基础薄弱,但我们优先保障民生投入,优先安排民生项目,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保证民生工程高标准、高品质、高质量。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9%。”中共长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居安说。长清区正深入实施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健身体育中心、“四馆”建设,新建养老服务设施18处,建设区级社会福利中心,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新建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1.1万个,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一条条宽阔大道,让长清通达天下;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楼房,见证着群众幸福生活的变迁;一个个精致公园,亮出魅力新城的靓丽颜值;一片片澄净透明的天空,释放着环境改善的福利;一幅幅山水诗画般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年又一年,长清区以实打实的民生保障,推动了老百姓幸福感的节节攀升。长清富民强区“三年大变样”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成为现实。

(本文图片由中共长清区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增幅全区全市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韩国10月CPI年增幅创八个月高位
中国 增幅再惊世界
蓝光TOP5
上半年财政收入总值14306.78亿元
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宏观调控效果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