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雌黄:古老的“涂改液”

2020-04-26葛珊珊

求学·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极性砒霜毒性

葛珊珊

好用的“涂改液”

由于古时写字用的是黄颜色的纸,如果写错了就用一种化学物质——雌黄涂抹后重写,因此“信口雌黄”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梦溪笔谈》里就有关于 “雌黄涂改液”的描述:“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馆阁新誊清的书本有写错的地方,用雌黄粉涂抹。我曾经比较过一些改字的方法:用刀刮削擦拭损伤了纸,贴了一张纸又容易脱掉;用铅粉(呈黄色)涂字又不容易盖住错字,要涂几遍才能完全盖住;只有用雌黄才能一涂就涂掉了,而且经久不脱落。”看来古人觉得这种“涂改液”还是挺好用的。

从矿坑到书案的“变身”

雌黄是一种黄色的粉末状矿物,它是蚀变产物或热泉沉积、低温热液矿床的产物,难溶于水,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As2S3)。古人是如何把它制成方便使用的“涂改液”的呢?早在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以雌黄制作“涂改液”的相关材料和技术。

据《齐民要术》书中记载,古人先加水并研磨雌黄矿石,经过多次研磨和曝晒的操作,雌黄被研制成细粉,再加入动物胶或者是蛋清捣制成雌黄丸,使之阴干。使用时,加适量的水并涂改错误之处即可。如此看来,古代的“涂改液”用了天然的动物胶和蛋清黏合雌黄,没有明显的挥发性物质,不仅没有刺激性气味,还比较绿色环保。

砒霜的“亲戚”

但是,众所周知砷化物都有毒,大名鼎鼎的毒药——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As2O3)。那么同样是砷化物的雌黄会不会也有较强的毒性呢?古人会不会因为使用这种“涂改液”而中毒身亡呢?答案是不会。砷化物的毒性与其溶解性有关,易溶于水的砷化物往往毒性很强,而难溶于水的砷化物则毒性较弱。砒霜易溶于水,而雌黄难溶于水,所以雌黄并不像砒霜那样拥有强烈的毒性。

正是因为雌黄具有一定的毒性,可以驱杀害虫,古人还利用雌黄来给书籍防蛀,《齐民要术》中就记录有“雌黄治书法”。因为雌黄不溶于水,所以要先将其磨成极细的粉末,加入胶做成锭子,然后像磨墨一样磨成汁,涂抹在纸张上。经过加工的纸张、书画都可以长期保存,不会被虫蛀。被这样处理过的纸张叫“入潢纸”,用这样的纸张所著的书籍被称为“黄卷”。

雌黄的其他妙用

其实,雌黄在古代除了被拿来做“涂改液”之外,它还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黄色颜料。雌黄的名字与敦煌雌黄州这一地名密不可分,雌黄州盛产雌黄这种黄色的矿石,古人将这种矿石磨成粉,所制成颜料便是“雌黄色”。近水楼台先得月,雌黄色大量出现在了敦煌莫高窟壁画上,是中国最古老的黄色颜料之一,一直沿用至今。因为雌黄难溶于水的性质,所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用雌黄绘制的画作不怕受潮,也不容易受雨水侵蚀变色,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雌黄性质的了解与利用。

资料卡

雌黄难溶于水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有关。As2S3分子呈三角双錐结构,每个As与3个S结合,每个S与2个As结合,结构对称,是一种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故As2S3难溶于水。(As2S3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猜你喜欢

极性砒霜毒性
有机反应极性机理试剂分类的探索
鹤顶红到底是什么毒药?
跟踪导练(四)
砒霜可治疗脑癌
小心,蘑菇有毒
毒性中药宜久煎
五色梅的古今论述
银器不管放在什么毒里都能变黑吗
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判断的探究
有机物的溶解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