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谋划 精心组织 精细实施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020-04-26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易地规划群众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地处晋东北边缘,大同市东南端,是历史上的山、老、边、贫县,区域面积27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万亩,辖12个乡镇、255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时,全县有贫困人口15.9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83.7%。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全县有贫困乡镇11个,贫困村7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789户22114人。

“十三五”期间共下达灵丘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447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536人,同步搬迁4935人。灵丘县委、县政府按照“党政主导、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社会参与、共同富裕”的原则,坚持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建设相结合、与全域旅游相结合、与特色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发展一体化相结合,制定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三年任务一次下达,一次性统一规划,分年度实施,对全县109个村庄实施搬迁,共规划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3个,乡村集中安置点12个,城镇集中安置点1个。共搬迁安置5074户12897人,其中搬迁建档立卡人口3561户8816人。为确保实现“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的根本目标,灵丘县易地扶贫搬迁在五个方面下足“绣花”功夫。

一、以城镇化建设为目标,在科学规划上下功夫

按照“因地制宜、着眼发展、超前规划、分步安置”的原则,聘请市规划设计院,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同时考虑安置点的产业发展和安全等诸多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与设计,实现规划一步到位,给未来发展留足空间。一是从安置规模规划上,县安置点是灵丘县最大的集中安置点,占地面积220亩,总投资40826.42万元,共安置建档立卡户2115户5010人,同步搬迁567户1558人,其中2016年搬迁建档立卡户609户2000人,同步搬迁547户1500人;2017年搬迁建档立卡户1109户1570人,同步搬迁20户58人;2018年搬迁建档立卡户397户1440人。二是从区位优势规划上,安置点街道两纵三横与县城街道接轨,南邻新华街,北邻平型关大街,东临天走线,中被育英街东西贯穿,距荣乌高速灵丘入口200米,周边有灵丘一中、灵丘三中、商贸区、金融网点等。三是从配套服务设施规划上,重视服务功能提升,着力从三个方面搞好配套服务。按照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需求,从解决搬迁户最迫切、最关心、最现实的基础性问题入手,整合一切资源,进一步加强水、电、路、网等基础建设。四是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政府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建设,把着力点放在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节约使用资源、方便生产生活和整治环境上,逐步把安置点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进步、功能完备的新小区。五是切实加快安置点科技、教育、医疗、文体、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住宅区内规划占地面积27亩建容纳1200人六年制四轨小学、容纳360人四轨幼儿园各一所。同时,不断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民工权益维护等体制机制,真正使搬迁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

二、以多元化投入为重点,在整合资金、资源上下功夫

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项目、资金整合。只有“五指并拢,重拳出击”,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大项目、树大典型。为此,灵丘县抓住关键点,为减轻群众和县财政负担,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协调扶贫、城建、民政、教育、卫计等部门,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项目与扶贫易地搬迁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统筹安排,全部用于集中安置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能,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三、以精细化管理为保障,在加快推进上下功夫

为了切实搞好这一德政民心工程,确保项目有计划、有组织实施,县委、政府凝心聚力,从大局出发抓落实,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双组长制,成立由县政府两位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扶贫、财政、国土、教育、建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组织、规划、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和日常事务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项目建设,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长期抓的工作机制,使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抓,形成了靠前指挥、一线落实、现场服务的工作格局。二是抽调业务骨干蹲点。为使建设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县委、政府抽调了业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点进行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对工程队承建的工程,由相关部门聘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扶贫、发改、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全程介入,定期不定期对工程建设、运行以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纠正。三是督促检查指导。县主要领导和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还经常深入安置點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各成员单位定期不定期深入建设现场督促抓进度,驻地办工作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吃住在建设现场,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抓施工,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庄头南安置点现在2857套安置房,2016年实施的1054套安置房已经搬迁入住;2017年开工的816套安置房及987套五保集中供养中心,主体已完工,室内装修完成95%。乡镇12个安置点除南张庄和边台安置点外其他安置点已经分房发钥匙。

四、以公开化运作为基础,在提高群众满意度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项目公示机制。为了切实提高搬迁户的积极性,让广大搬迁户充分支持、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县委、政府一方面利用电视、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各种媒介和载体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在全县营造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单位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大群众踊跃参建的浓厚氛围。并对搬迁原则、对象筛选、补助标准、资金来源、建设工期以及项目建设要求、标准等通过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在安置点制作工程标志牌等进行公告公示,“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指导作用,吸收移民户代表全程参与工程监理和验收;利用冬季不能施工的空闲时间,组织开展评估调查,对群众反映事项,认真核实,积极整改,确保群众满意;坚持分期分批,稳妥推进实施的办法,不搞强迫式、运动式搬迁。三是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建设项目倒排工期,4月底全部开工,10月底以前全部竣工;严格督导考核,由县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挂牌督办,项目进展实施情况按月通报。

五、以产业带动为抓手,在长远致富上下功夫

坚持易地搬迁与后续产业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三同步”原则,采取七种方式解决群众后续产业发展的难题。对迁出村的土地和宅基地进行有效利用和复垦,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利用后续产业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扶持群众发展多种经营,探索开展“金融扶持、带资入股、固定分红”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将资金投入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按股分红,负盈不负亏,使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增收。例如佳农牧业的“公司+贫困村+贫困户”三方共赢模式,德威众创的“授业+创业+就业”三业模式;在整体迁出村建设光伏电站收益扶持3526户;在安置点集中建设产业园区,产业扶贫2958户;对搬迁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实施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带动扶持3000人;发展生态林业带动扶持1815人;资产收益带动扶持7000户;社会保障兜底(集中供养)970户1000人;公益岗带动2200人;金融贷款2725户。对整体迁出村进行生态封育治理,对坡度大于25°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或者栽植其他经济作物,以增加贫困户收入;在条件较好、具备旅游基础的村如边台安置点和小寨安置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把红色旅游、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相结合,既美化了乡村又与后续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解决了搬迁农户的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易地规划群众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