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程、内涵及出路

2020-04-26张熊玲王小兵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历史进程基本内涵

张熊玲 王小兵

[摘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最为崇高的价值追求,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着眼于现实的人的发展,重点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基本内涵和实现条件等问题,为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历史进程  基本内涵  实现条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0)01-0014-05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0.01.003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发展作了展望,把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归结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他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终极目标,决定了人的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线,实现“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旨趣。马克思以非常明确的革命目标、非常坚定的革命信心、分外高涨的革命斗志数十年如一日地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投身于解放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分析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将人的发展状态的“自然历史过程”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论”。

第一大形态是“直接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属于自然经济,与之相对应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马克思看来,这一阶段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的社会分工、自给自足的带有一定封闭性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劳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个别劳动的诸种因素,决定了“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2]。因而,马克思称之为“原始丰富”和“有局限的满足”。

第二大形态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属于市场经济。马克思认为第一个形态古已有之,资本主义社会属于此类形态。在这一阶段,生产力愈来愈发展,加之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细化,使得商品经济战胜自然经济取得了统治地位,这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但同时,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取代了人与人之间一切的联系:“纯粹的金钱关系”取代了以前“温情脉脉的家庭关系”,“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关系则表现为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纯粹产物”[4],人不再以人的形式而存在,而是转化为“物”的形式,尤其是劳动者被迫沦为机器和资本的奴隶。也即是说,一部分人的需要的满足总是以破坏其他人的享受为基础。“个人自由只是对那些在统治阶级范围内发展的个人来说是存在的。”[5]在这一社会形态中,人的一切生存条件、人的自主活动、个人本身的才能的发挥都受到了私有制和劳动的制约。

第三大形态“自由人联合体”,则是未来的事情,意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正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在第二形态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即在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6]这里的共同体,是相对于“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而言的,是“真正的共同体”。在此阶段,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产品的极大丰富加之私有制的废除、阶级差别的已经消失,全部生产集中在了“联合起来的个人”手中,即生产资料归全社会直接占有和分配,商品生产不再占据统治地位。在共产主义条件下,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由对立转化为统一,劳动成为劳动者的自主劳动,“成为吸引人的劳动,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7],人能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为人类工作”是马克思一生的座右铭。他非常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广泛地研究了人的发展问题,其著作中几乎都有相关论述,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一)重视个人活动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这样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8]换言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或依据自身爱好,或依据自身兴趣,或依据自身特长自由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活动,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固定的且受自身职业、思维控制的活动。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充分做到了丰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和劳动使得“个人本身完全屈从于分工”[9],使得任何人都无法超出“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的固定的活动范围,这是个人活动获得自由发展的制约性的物质力量。他强调在这种自然形成的分工之下,“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10],个人“是受分工支配的,分工使他变成片面的人,使他畸形发展,使他受到限制”[11]。基于这样的考察,马克思认为,人们只有消灭奴役人的剥削制度和狭隘的社会分工,才能使个人的活动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而不至于处处受到限制,止步不前,保证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根据社会劳动的需要,自由地选择活动空间并逐渐适应这一变革。

(二)重视个人素质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

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个人素质和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个人劳动的能力,特别是个人体力、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自由的、全面的、充分的发展,又表现为人的素质兼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其他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均衡协调发展。人的能力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系统,只有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其知识和能力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整个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有可靠保证。基于个人能力在先天、后天、体力、智力上有所差异的客观事实,马克思认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其中也包括思维的能力”[12],主张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天赋,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即便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能自信从容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重视个人需要的全面满足

马克思在论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特别强调人的需要所发挥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人们首先必须要满足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等”[13]。即是说个人要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首先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即满足自我发展一切合理需要,包含物质的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只要人存在着,就有需要,就要满足需要。只有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只有当个人逐渐摆脱贫困状态,才会去追求全面的发展和自由的享受,才能使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愿望变为现实。

(四)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不是简单自然状态的人,而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在各种社会关系所构成的复杂的立体关系网中存在着。社会关系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列宁将其理解为或是物质的关系,或是思想的社会关系。人在发展中能够取得多大的自由,能否全面充分地发展协调自身,不仅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且也取决于社会关系有多么丰富、有多么全面。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僵硬死板,致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甚至敌视对立,已经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想获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必须打破旧的社会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不再是雇佣劳动,而是符合人的本质的、不存在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劳动。个人要想达到这样的发展高度就必须以掌握全面占有社会关系的能力为前提条件。在现阶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人的社会交往程度更加深入,社会关系日趋密切。人的本质要得到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必须摆脱自原始社会以来存在的对人类进行划分的一切狭隘界限,全面深入到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社会交往和互动当中,扩大社会活动范围,拓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人的本质和特征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之后,每个人能够完全占有自己全部的社会关系,而非受限于社会关系的束缚。

(五)诠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各个人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被设想得要比先前更自由些,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对他们来说是偶然的;事实上,他们当然更不自由,因为他们更加屈从于物的力量。”[14]马克思这里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要求所有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针对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即少数人的享乐是以多数人的牺牲为条件的。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依然面临巨大的困境,每个人在个人活动、素质能力、个性、社会关系等方面都是不自由的、片面的、狭隘的、畸形的发展。无论是工人还是剥削工人的资本家都没有真正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他们都无法逃离被自己所用来从事活动的工具的奴役。工人会因为没有生产资料去工厂劳动被资本家所奴役,资本家会被他所拥有的资本所奴役,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们都是不自由的。

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逐步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完全地解决,人才能成为全面而自由的人。真正实现个人对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的摆脱和超越,突出人独立和自主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人的个性差异性。既具有高强本领,又不失丰富个性;既具有扎实学识,又掌握实践技能;既具有完备人格,又不失创新思维。因为与以往的一切社会相比,共产主义社会极大地解放了人类,消除了一切的自发性,各个人不再受异己力量的支配,不再屈服于分工,各个人成为“自然界的自觉地和真正的主人”,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才能真正获得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也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15]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同社会发展一样,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深刻洞察社会,对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发展作了长期的思考与探索。在他看来,人的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社会条件,遵循社会客观规律。

(一)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根本因素。“高度發展的社会生产力,构成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内容和现实基础。它造成人的新的本质力量、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新的语言、新的观念,大大缩短人的劳动时间,延长人的自由时间。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1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决定了人的自由、人的发展,以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正是运用生产力的观点,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指明了道路方向。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7]“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的前提,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尽可以表述千百次,但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18]发展生产力是顺应时代发展、顺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在批判、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对其创造的生产力作了正面、客观的评价。“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9]与以往相比,这一时期人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同时也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了物质基础。但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资本主义私人性质的生产是建立在攫取、压榨、破坏全体社会成员联合起来的个人生产总和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私人性质的生产力越是发展,两者之间的不相容性越是凸显,人的异化状态只会更加深刻,一切人的自由全面更是难以实现,终究只能是片面的发展。唯物史观表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马克思基于客观历史规律的把握,把共产主义视为资本主义之后更高的社会形态。”[20]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打破了以往社会的界限,这样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可以为每个人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个人不必为自身经济而担忧,不必为养家糊口而束缚自己的发展,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现实基础:消灭私有制

“在大工业和竞争中,各个人的一切生存条件、一切制约性、一切片面性都融合为两种最简单的形式——私有制和劳动。”[21]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劳动者只能被迫地作为剥削阶级牟取暴利的工具而存在,因而只能获得片面、畸形的發展。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22]即消灭私有制,当然这并不是说要消灭个人所拥有的合法的财产。我们知道,无产者在当时的条件下一无所有,为了求生存迫不得已接受资产者的严重剥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但即使这样,无产者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日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显然是不合理的。由此可以看出,要达到马克思给人的发展所设定的这一远大目标,必须消灭私有制,打破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而让整个社会占有,从而使每个人真实地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必须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枷锁,变革现存的社会制度及相应的社会关系,建立由全民所有的公有制,以过渡到新社会,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愿景奠定基础。

(三)重要手段:发展教育事业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除了发达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外在客观条件,还需要人本身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从人的本质来看,作为现实的人,其发展充满了能动性,人的社会关系以及自然、历史等外在环境决定了人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差异性、不平衡性。特别是在自然状态下,人处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人的发展都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而且极为缓慢有限,导致人的各方面素质往往得不到质的提升,总是与未来社会的期望有所差距,这是不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因而,就必须借助教育这一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促进人向着自由、向着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根本目标上是统一的。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非依托教育这一方式不可,这是促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对每个人来说,必须把自己作为一个真实的主体,遵循教育规律,借助于广泛的、多渠道的、多方面的教育使自己达到更高的思想水平,人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使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因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特别强调灌输教育理念并与之相结合,这也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有效的方法。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动态发展过程,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发展,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成功进入新时代,外部发展环境极为有利的背景下,我们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目标更近了一步,但无法回避的事实是,现实中制约人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在推动人的生产积极性和个人主体意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市场经济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质特征依然没有改变,贫富差距、拜金主义、环境污染、贪污受贿等一些不良现象不断盛行。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23]此外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推行以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借教育这一手段传递知识,进而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逐步实现马克思设定的这一远大目标。把握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5][6][8][9][10][14][19][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5]田海舰.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价值向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06):89-93.

[16][18][20]吴向东.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01):29-37.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责任编辑:孟维娜

[作者简介]张熊玲(1986—  ),四川乐至人,内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小兵(1995—  ),甘肃庄浪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进程基本内涵
音乐人类学学科的历史进程及学派研究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学制变革的分析
对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分析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依法治国之基本内涵探析
企业危机管理对策思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如何整体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