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2020-04-25吴淑志
吴淑志
【摘 要】生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的一切前过程都是为学生准备的。要落实学生的地位,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重视群体价值的同时重视个人价值;其次应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能激发兴趣,准备参与合作。自由想象尝试参与合作。情境教学主动参与合作。分组讨论,人人参与合作。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教育主体,最能体现学生本质及其独特的个性,这也正是当今教育所倡导的。“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学生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自主学习的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达学习的机会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参与机会多,弱势群体参与的机会相对较少。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很快学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但很难照顾到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兴趣爱好、特长等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会被压抑、被埋没,致使其价值观消退,从而造成学生主体性的失落。由此看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要落实学生的地位,首先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重视群体价值的同时重视个人价值;在强调个人对群体的义务、责任和为群体而牺牲的精神同时,注重个性价值取向的塑造。不能在尊师重道、严加约束的氛围中把学生培养成传统的听话“好学生”。那样的话,学生的个性就会变得平庸、苍白,从而丧失个性和独立性。作为老师要本着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性发展和未来需要出发,摈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思想,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观向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具有主体性的人才转换。
其次应求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学习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不但应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形成合作交往的关系。我曾试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构建了以学生为核心,互动交流的体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观念,使学生都能各有所获;同时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长。比如在《坐井观天》《小蝌蚪找妈妈》课文的教学活动中,组织了三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小组内解决作者、读音、朗读等相关问题;独立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组内再互帮互学。课前三分钟预备时间,每个小组将集体加工整理后的知识点,在班上展示、交流,一个小组一个问题,一个小组一人发言,从而营造了课前学习气氛,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文言文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重、难点,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他们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小组中合作将文中的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予以归纳解决,每个小组重点交流一个方面,学生兴趣浓郁,人人动脑,动口,并肩合作。我只适当地予以引导、点拨。交流后,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指定一个小组解决。有《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狐假虎威》等课文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表演动作、表情、语言、神态,还可想象发挥,以体验境况,理解各自性格。先小组内分工合作,再在班上表演。通过活动,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入的理解,这时再适时予以点拨。学生七嘴八舌的论开了,并很快谈出了自己的正确观点。对于答案,我并不做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课堂上虽然不如传统课堂那样安静,但学生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有了体验,有了感悟,实际上学习效果和作用比以往的那种教学模式好得多。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能激发兴趣,准备参与合作。就自主教学学习来说,首要的是如何持久地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孩子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浓,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就应当把握好时机,以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先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在课上作个小汇报,这样即让学生主动的了解课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好准备参与。
自由想象尝试参与合作。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列宁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教师要给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提供条件,使他们的想象在教师的启发下,更加绚丽。在教学《海上日出》《三峡之秋》时,我先播放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氛围美、情景美、神韵美,在想象的空间里驰骋,充分感受那美的舞动。然后再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灵动优美的动作转化成文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由思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在想象与文章结合的过程中,有增长了他们图文转换的能力。
情境教学主动参与合作。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这是情感的情境性。根据课文题材体裁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与课文内容环环相扣的情景中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通过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使学生融入到故事中,深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个性。这样学生就由被动参与自然而然转化为主动参与了。
分组讨论,人人参与合作。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缺陷和个体潜能两个方面,而通过讨论,恰恰发挥了挖掘个体潜能的良好作用。在讨论中,打破常规,打乱座位,让“志趣相同”的同学成为“最佳搭档”。这就更容易发展他们的个性,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所以发展趋势往往是令人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当一位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时,当他的特长被认可时,他的满足感、成功感会促使他想要更大进步。(5)参与小结,体会成功。参与与发展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旧式教学的上完课,由教师进行归纳性总结,而是让学生各抒己见,走上讲台讲述自己主动获取的知识及如何解决问题的独到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起穿针引线作用,学生在讲述中总有难以掩饰的自身潜能被发觉的那份激情。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会学生學习的教学目的也就得以落实。落实了他们的主体性,以人为本,以学生未来生存发展需要为价值取向的新课标方向也得以实践。
总之,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将不懈的努力,推陈出新,以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晓磊.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J].甘肃教育.2019(12).
[2]姜尚文.把握语文教学规律 探讨学生自主学习[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年(02).
(作者单位:穆棱市兴源镇康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