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乐县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探析

2020-04-25钱军世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

钱军世

摘要 农田水利工程是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计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水利设施管理可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节农田地块蓄水情况和水分分布,使其能够更加契合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现粮食稳产高产。据此,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农田水利工程日常运行维护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民乐县;农田水利;工程运维;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7–0–02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7.069

Analysis 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Minle County

QIAN Jun-shi (Haichaoba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office, Minle County, Minle, Gansu 734500)

Abstract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infrastructur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can improve the rur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adjust the water storage and water distribution of farmland, make it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achieve stable and high yield of food. Therefore,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dail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Minle County;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alysis

农田水利工程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命脉。近年来,我国各地区都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建设和运行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在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面临的问题更多,农田水利工程的好坏影响着农业生产、管理能否正常进行。因此,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并切实发挥其功能效益,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必须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制度,日常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养护,农忙时节按照相关规定合理调度,保障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民乐县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段,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山地和倾斜高平原两种。属温带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年平均降水量351 mm,无霜期140 d,气候特点为日照时间长,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蒸发旺盛多风沙。民乐县是产粮大县之一,基于此种本地情况,农业蓄水保障工作任务艰巨。近年来,民乐县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推进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科学化,注重机制改革,全力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从而发挥工程最大效益,增强本地抗灾防灾能力,为用水安全和生态保护提供坚实基础。

1 民乐县水利工程现状

民乐县境内洪水河、童子坝河、大堵麻河、海潮坝河、酥油口河5条主要河流纵贯南北,沿岸分布有4个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0余万亩,配水面积达57万亩,保灌面积达50万亩。境内建成塘坝蓄水池引水闸泵站农用机井和灌溉渠道等工程。民乐县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应优先安排农业生产潜力大节水环境优越的区域,建设项目倾向生产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开辟小型水源工程,配套灌溉设施,根据因地制宜布置合理的原则布局。灌区的灌溉工程以斗农渠为主艰涩和田间配套工程。100 000 m3以下的塘坝以排险固坝为主要任务,灌溉机井则以增建和更新改造为主,裝机容量再1 000 kw以下的灌溉泵站需要河流山有进行规划建设,更新改造为主,尽量不新建[1]。

2 农田水利工程运维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管护意识不到位

目前,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基本是由国家出资扶助建设而成的,所以其工程设计和施工质量均具有较高的保证。但是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运行维护管理期间需要相应的部门设置、人员配备、执行经费、岗位培训后续展开,但落实到基层却出现诸多问题,运维中出现的小问题甚至会影响整个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的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难以跟上先进的技术设备使用方式,而且定时巡检排除隐患意识薄弱,部分主管人员规划工程时没有长远打算,把项目工程当作政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因此,一定要做好对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育工作。

2.2 管护体制不完善

县域内存在大量乡镇级别的基层水利站,他们主要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日常巡护,主要功能是对用水额度进行合理调配,并提供维修服务。但是气候变化导致民乐县降水量减少,而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农业生产需求提高以及在人民对美好生活质量需要的压力下,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虽然水利工程越修越多,但项目顺利完工后,移交使用按理应形成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和种植户共同受益共同维护的情形,而农业集约化经营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间的矛盾造成多责任主体的出现,各方权责划分不明确,出现政府压实基层管理重担,基层难以发动受益者承担责任且受益者不愿承担责任的困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方式,弱化了农户的集体思想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另外,工程建成后需要办理特定手续完成产权交接,但在事件中管理责任、产权归属不明的问题广泛存在,同时,管理流于形式导致早期建成的工程和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毁损和流失。此外,乡镇的管理责任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确认和保障,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界定也并未清晰,实际管护者和受益者不一致,所有权和管护义务相分离,造成受益者不出力,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制度措施不完善。

2.3 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

管护资金基本依靠上级拨付,农田水利工程名义上是由多部门管理,但实际上是各部门都不管的尴尬境地,而没有主管部门使得资金拨付程序较为困难,并且农田水利工程在县域内分布较为散,工程维护难度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较大,人工管护成本高,长期积累下的遗留问题加剧了维护经费的缺口。仅水利部门收取的用水费是难以支付日常经费和单位人员工资,更不用说工程管护的费用。乡镇政府经费用于行政开支仍有赤字,一些受益农户拖欠亩均几十元的水费不缴纳,种种因素叠加,无疑加大了管护经费的筹措力度[2]。

3 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长效机制

3.1 增强各类主体的管护意识

多利用农业知识科普活动宣传建设和管护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保护意识,降低人为破坏水利设施的概率,杜绝恶意占用工程设施现象,让广大干部群众自主维护农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支持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此外,加强对乡镇和村干部的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做好工程管护就是在维护国家利益,进而主动担当起促进本地农业发展的重担,关心百姓疾苦和稼穑艰辛,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的意识,从而自觉转变社会角色和内心状态,由“要我管”变为“我要管”和“我会管”。

3.2 划定产权责任边界

明晰产权,确定责任主体。产权归属问题关系到日后区块管护责任的划分,权责一致才能确保管护积极性。同时,建立领导小组并明确部门职责,将管护成果和绩效考核相联系,并把督察当作重点工作经常抓、见实效、抓具体。针对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管护细则和实施方法,建立健全符合法律规定和工程运行实际的科学管护运行机制。并且,在每项工程竣工验收后,为确保溯源可查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等,要跟进产权登记。同时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活用承包和租赁的方式,致力于实现使用权、经营权与所有权的有机结合,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逐步由行政管理方式向社会服务管理型和市场管理型转变,实现经济独立自主管理,达到以工程养工程,以项目养项目。

3.2 增强经费投入

工程养护费用不能只依靠财政拨付,而应该转变思路拓宽集资渠道。将市场机制引入工程运行的过程中,要在政府统一领导和适当补助的支持下,最大限度解决水利工程竣工后管护经费短缺的问題。目前,我国对农村市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支持政策,不仅免去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出台具体补贴政策,再从农民手中获取主要经费不符合基本国策。所以,经费可以从以下5个渠道获取:(1)争取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提交本年度的水利工程资金预算,在总预算中开辟农田水利管护专项经费;(2)在建设资金中按比例计提部分管护经费;(3)加强同财政、水务、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间的协作,争取同级部门支持,协同办好工程引导和经费调用的问题;(4)基层乡镇政策和水利部门可适当从土地出让金和城市水费等收入中提取专项支持资金用于工程维护;(5)利用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等村集体民主商议的方式,向农民筹集少部分资金,并且这部分资金须在农民监督下使用,以弥补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3.3 创新管护模式

建立可持续绿色生态的高效全能工程运行管护机制,推动管理方法法制化和制度化,减少行政色彩,增强专业性。同时,相关部门要把本地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政策法规编纂汇集,下发基层和受益者手中,以文件形式确定所有权、使用权和管护权。根据工程分布地点不同和工程功能性的差异,在实践中探索“乡镇统管、水管站所主管,建立水协会、井长+协会”等多种管护制度。

4 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守住粮食安全。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责任重大。以完善的管护机制和有效的法律规制为准绳,增强相关人员的管护意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从本地实际出发对症下药,方可提升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仵西林,田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对策探析[J].南方农业,2018,12(5):127.

[2] 胥亨芳.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7):93,95.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基于生态理念的农田水利建设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如何有效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河南为农田水利设施“上保险”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