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外科治疗方案在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并发慢性感染患者中的疗效
2020-04-25马中军石传丽
马中军,石传丽
(潍坊青州市邵庄卫生院,山东 潍坊 262506)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骨折,临床表现为伴随粉碎、合并软组织损伤,易感染等特点。目前,常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物理疗法,最常用的是手术治疗,能够稳定保护骨折损伤处且能够重建骨折损伤部位,但感染后需要多次进行手术,治愈时间较长,为了提高骨折部位稳定性,我院提出采用钢板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方法[1-2]。本研究具体描述了使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具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胫骨骨折不愈并发慢性感染的患者共12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分布在45~65岁,研究组包括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分布在50~6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取自体比骨折处长1.5 cm的松质骨骼,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法,将松质骨骼修整贴合置于损伤处,采用钢板固定并锁定,在无菌环境下封闭患处。研究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法,首先去除骨折部位表面硬化骨及坏死组织,纠正畸形骨,采用穿刺的方法将骨折端髓腔连通,碎屑置于骨折表面,采用合适大小的髓内钉内固定,在无菌环境下封闭伤口。
1.3 评价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③统计治疗前后,病原菌分布。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进行整理,采用%进行计数,t分布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方差)即(±s)表示,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35.8±12.5)min,愈合时间(6.3±1.6)月,住院时间(26.8±3.2)天;研究组手术时间(108.6±11.3)min,愈合时间(5.2±1.2)月,住院时间(20.3±3.5)天。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术后发生感染12例,关节伸直受限5例,断针3例,骨不连2例,总发生率为34.92%;研究组术后发生感染2例,关节伸直受限2例,断针0例,骨不连0例,总发生率为6.35%,数据整理如下表1所示。
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原菌分布
治疗前,对照组分离培养出病原菌59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2株,革兰阴性菌20株,真菌7株,研究组分理培养出病原菌62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24株,真菌2株。治疗后,对照组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2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株,革兰阴性菌7株,真菌2株,研究组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株,真菌1株。
3 讨 论
本次研究数据表明:采用髓内钉内法进行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法。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术后发生感染12例,关节伸直受限5例,断针3例,骨不连2例,总发生率为34.92%;采用髓内钉内法治疗术后发生感染2例,关节伸直受限2例,断针0例,骨不连0例,总发生率为6.35%。统计治疗前后患者病原菌分布,可知治疗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治疗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数据如下:治疗前,对照组分离培养出病原菌59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2株,革兰阴性菌20株,真菌7株,研究组分理培养出病原菌62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6株,革兰阴性菌24株,真菌2株。治疗后,对照组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2株,包括革兰阳性菌3株,革兰阴性菌7株,真菌2株,研究组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3株,真菌1株。
综上所述,对胫骨平台骨折不愈并发慢性感染患者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恢复,促进膝关节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