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相置换合成Zn-Cu-BTC及其吸附脱硫性能

2020-04-25朱鋆珊

化工环保 2020年2期
关键词:双金属噻吩等温线

李 平,朱鋆珊

(银川能源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105)

燃料油中含有的二硫化物、硫醚、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性质相对稳定,特别是具有稳定共轭结构的噻吩类硫化物,其硫含量超过了总硫含量的60%~80%[1-2],因此,对噻吩类化合物的脱除是油品脱硫技术的难点。目前主要的脱硫技术有加氢脱硫、氧化脱硫、吸附脱硫和生物脱硫等技术。其中,吸附脱硫是目前脱硫技术当中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脱硫方法,其吸附条件温和,可在室温下进行,再生性能好,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3-6]。

Cu-BTC(MOF-199)材料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大的孔体积、大的孔隙率、较低的固体密度、规整有序的孔道结构等特殊的结构性能,对油品中的硫化合物尤其是有机硫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是该领域近年来值得研究与关注的材料[7-9]。

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中引入双金属甚至多金属是近年来MOFs领域的研发热点[10]。双金属MOFs不仅保留了原有单一金属MOFs的性能,而且较原有性能更加优良。在单金属MOFs材料中引入双金属,调控双金属MOFs的设计和合成,对于提高MOFs材料的应用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1-13]。

本工作采用气相置换法制备了Zn-Cu-BTC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运用XRD,SEM-EDS,BET等分析手段对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并以二苯并噻吩-正辛烷为模拟油,通过吸附脱除二苯并噻吩评价了材料的吸附脱硫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材料和仪器

Zn(NO3)·6H2O、Cu(NO3)2·3H2O、均苯三甲酸(BTC)、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正辛烷、二苯并噻吩:均为分析纯。

模拟油:根据式(1)分别称取一定量的二苯并噻吩和正辛烷,配制成一定硫含量(C0,μg/g)的模拟油[1],封装保存,备用。

式中:m1为二苯并噻吩质量,g;m2为正辛烷质量。

FA1104N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ZK-35型电热真空干燥箱,上海树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上海凌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TW-1A型旋片式真空泵,天津华鑫仪器厂;TGL-16A型离心机,长沙平凡仪器仪表有限公司;KQ520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100 mL聚四氟乙烯内衬水热合成反应釜,西安常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UV18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岛津公司;D8 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AXS公司;Inspect F5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公司;ASAP型比表面及孔径分布测试仪,美国麦克仪器公司。

1.2 吸附剂的制备

1.2.1 Cu-BTC和Zn-BTC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BTC溶解于体积比为1∶1的DMFC2H5OH混合溶液中,得到A液;将Cu(NO3)2·3H2O或Zn(NO3)·6H2O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B液。将A液和B液一起倒入烧杯,磁力搅拌处理10 min后倒入内衬聚四氟乙烯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于100 ℃反应12 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14-15]。将反应产物以10 000r/min的转速离心20 min,依次用DMF、无水乙醇洗涤,重复操作3次;将所得蓝色晶体置于100 ℃干燥箱中真空干燥10 h,分别得到最终产物Cu-BTC或Zn-BTC。

1.2.2 Zn-Cu-BTC的制备

采用气相置换法制备Zn-Cu-BTC[16-17]。将一定量的Cu-BTC和Zn(NO3)·6H2O在研钵中研磨5h,以使其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如图1所示的装置(带支撑平台的水热合成反应釜)中,并在反应容器的底部倒入30 mL的DMF溶液,于120 ℃水热反应45 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将反应产物按1.2.1节的处理方式处理,得到最终产物Zn-Cu-BTC。

图1 气相置换合成装置示意图

1.3 吸附脱硫实验

取适量吸附剂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150 ℃真空干燥处理2 h,使其活化。

选择模拟油初始硫含量为450 μg/g,在模拟油与吸附剂的质量比为100∶1的条件下,于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搅拌转速100 r/min)上进行静态吸附脱硫实验,考察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脱硫性能的影响。

1.4 分析方法

采用XRD技术对吸附剂进行物相分析;采用SEM-EDS技术对吸附剂进行表面形态和元素分析;采用BET技术测定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等参数。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模拟油中的硫含量[18]。按式(2)计算硫吸附量(q,mg/g)。

式中:m3和m4分别为模拟油和吸附剂的质量,g;C为吸附后模拟油中的硫含量,μg/g。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附剂的表征结果

2.1.1 XRD谱图

图2为Cu-BTC、Zn-BTC和Zn-Cu-BTC的XRD谱图。由图2对比可知,Zn-Cu-BTC的XRD谱图的特征峰、峰型及相对强度与Cu-BTC和Zn-BTC的XRD谱图的加和并不完全吻合,说明Zn-Cu-BTC并不是Cu-BTC和Zn-BTC的混晶,而可能是生成了一种特殊结构的MOFs材料。

2.1.2 SEM-EDS分析结果

图3为Cu-BTC和Zn-Cu-BTC的SEM照片。由图3可以看出:Cu-BTC的晶体结构规整,呈现八面体结构,晶粒尺寸在10 μm左右;而经气相置换后的Zn-Cu-BTC表面为1~2 μm的颗粒,大小均一,没有保持原有的八面体结构,可能是Zn的引入改变了Cu-BTC特有的八面体结构。

图2 Cu-BTC、Zn-BTC和Zn-Cu-BTC的XRD谱图

图3 Cu-BTC和Zn-Cu-BTC的SEM照片

表1中所列的EDS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Cu-BTC的基础上,通过气相置换法制备的新材料Zn-Cu-BTC结构中引入了元素Zn,且其含量高于Cu。

2.1.3 BET测试结果

Zn-Cu-BTC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Ⅰ型,具有多微孔固体的吸附特征,其BET测试结果见表2。表2的测试结果显示,经气相置换后由于Zn和Cu的原子半径不同,Zn-Cu-BTC材料较原Cu-BTC材料的比表面积增加,孔体积减小,平均孔径增加,这有利于复杂硫化物进入孔道内部,从而促进吸附的进行。

表2 BET测试结果

2.2 吸附脱硫性能

2.2.1 吸附温度对硫吸附量的影响

在吸附时间为120 min的条件下,考察吸附温度对硫吸附量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温度。由图4可知: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两种吸附剂均在30 ℃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吸附剂Cu-BTC的最大吸附量为26.6 mg/g,而Zn-Cu-BTC的最大吸附量为38.8 mg/g。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但过高的温度也使得脱附速率加快,从而导致吸附量减小。此外,由于Zn-Cu之间的金属协同效应的存在,降低了吸附活化能[20],使得双金属吸附剂Zn-Cu-BTC的吸附量高于单金属吸附剂Cu-BTC。

图4 吸附温度对硫吸附量的影响

2.2.2 吸附时间对硫吸附量的影响

在吸附温度为30 ℃的条件下,考察吸附时间对硫吸附量的影响。由图5可知,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量逐渐增加,Cu-BTC在吸附120 min后吸附量的变化趋于平缓,达到26.6 mg/g,而Zn-Cu-BTC在吸附90 min后吸附量的变化趋于平缓,达到38.8 mg/g。上述结果表明,双金属吸附剂对硫的吸附速率高于单金属吸附剂,说明这种金属之间的协同效应不但增加了吸附量,也缩短了吸附所需的时间。90 min时,Zn-Cu-BTC对模拟油的脱硫率可达94.20%。

图5 吸附时间对硫吸附量的影响

2.3 吸附等温线

图6为吸附剂Zn-Cu-BTC对硫的吸附等温线,吸附温度为30 ℃,吸附时间为180 min。由图6可以看出,吸附等温线呈上凸的L型,表明Zn-Cu-BTC对硫的吸附过程存在促进吸附的亲和力。随着平衡浓度的增加,吸附剂Zn-Cu-BTC对硫的平衡吸附量逐渐趋于饱和吸附量。

图6 Zn-Cu-BTC对硫的吸附等温线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吸附理论一般称为单层吸附理论,吸附平衡为动态平衡,吸附模型可用于物理和化学吸附,其液相中的线性表达式见式(3)[19]。采用式(3)对图6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7。由图7可知,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有效描述Zn-Cu-BTC对硫的吸附过程,由此推测吸附质是呈单分子层状态吸附于吸附剂表面。从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求得:qsat为41.15 mg/g,b为0.011 4 g/μg。

式中:ρe为吸附平衡时模拟油中的硫含量,μg/g;qe为平衡吸附量,mg/g;qsat为吸附剂与吸附质形成单分子层时的饱和吸附量,mg/g;b为Langmuir吸附常数,g/μg。

图7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

3 结论

a)采用气相置换法制备了Zn-Cu-BTC双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表征结果显示,Zn的引入改变了Cu-BTC特有的八面体结构,且Zn的含量高于Cu。

b)在模拟油与吸附剂的质量比100∶1、吸附温度30 ℃的条件下,吸附90 min后Zn-Cu-BTC对硫的吸附达到平衡,吸附量可达38.8 mg/g,脱硫率为94.20%;而Cu-BTC吸附120 min后达到平衡,吸附量仅为26.6 mg/g。

c)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有效描述Zn-Cu-BTC对硫的吸附过程。

猜你喜欢

双金属噻吩等温线
高效析氧反应双金属催化剂FeCo-MOF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无机路易斯酸脱除模拟焦化粗苯中噻吩的研究
谈我国早期的金银嵌套双金属纪念币
浅谈双金属温度计特点及其检定方法
吉林克雷伯氏菌2N3对噻吩磺隆的降解特性及其土壤修复作用
双金属支承圈扩散焊替代技术研究
气相色谱法测定粗苯中噻吩含量
脉冲恒电位一步法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石墨烯复合材料构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突破等温线判读中的难点
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火焰温度场测量的研究